新华社社评:永恒的精神 不灭的梦想

2009年05月11日 23:52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地震一周年之际,回望一年来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有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饱经风霜的共和国经得起任何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地震一周年之际,回望一年来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深信:多难兴邦。历经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磨难,中华民族愈挫愈强,中华文明熠熠生辉。如果说汶川大地震是我们民族悲痛的集体记忆,那么,在历史进步中丰富和深化、在灾难考验中迸发和升华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我们开创未来的强大动力。

汶川,我们悲痛的震中,正是我们奋进的新起点!在伤痕、悲恸、泪水之外,是沉思、坚强、希望,是人性的新光辉、精神的新境界、民族的新梦想。

从震中汶川出发,我们走出阴影,走出悲痛,走出灾难,满怀希望前行。这就是我们对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

对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加快恢复重建步伐,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迅速的行动,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灾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央的部署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更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我们要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重建的各项规划、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为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无论是汶川、北川,还是青川,都将化作锦绣山川,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弘扬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先于一切、人的价值重于一切,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中落实民生政策,把发展进一步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要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当前,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愈是苦难,愈是坚强;愈是艰难,愈是团结;愈是磨难,愈是向前。汶川大地震留给中华民族的,绝不仅是巨大的伤痛,更有人性的感悟、生命的认知、发展的启迪,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汶川县映秀小学操场上,百余名小学生创作了“带上你的翅膀”的图画,画面上有想像中的新学校、更加美好的家园。灾区人民的希望在孩子们手中放飞。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勇向前。在这片承载了大灾和大爱的土地上,中华民族不灭的梦想在顽强生长;在这片承载了大悲和大喜的土地上,13亿中国人集结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向着灿烂辉煌的未来进发!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列入减灾主要任务。

5月10日,母亲节。

赵蓉似乎已经把儿子忘了,她笑着说现在最大愿望就是再生一个孩子。

“男孩女孩?”我们问。

“女孩。”

“为什么?”

“因为我已经有一个优秀的儿子啦!”话一出口,她的笑容就凝固了。在她内心深处,儿子从来不曾离去……

去年汶川大地震,北川县通口镇党委书记赵蓉的儿子、丈夫的遗体都没有找到,至今还列在17923名失踪者名单里。如今,她又重新组建了家庭,走向新的人生。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