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长经大忠:尊重死难者是地震遗址开发最底线

2009年05月06日 21:08大众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资料图:北川县长经大忠

人物简介:经大忠,羌族人,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的县长。“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受灾最为惨重,他也失去了6位亲人,但是他忍住悲伤,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名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作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编者按:5月5日,大众网、环球网和腾讯网等发起的“百媒穿越地震带”前方报道组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经大忠进行了独家专访。因为经县长的行程安排的特别紧,所以我们的采访是在跟随他去北川老县城的车上进行的。车至北川老县城遗址的途中,经县长就北川新县城重建以及灾区一线干部心理压力问题等做了详尽的回答。

他认为灾区一线干部面对压力,要尽量面对现实有所调整。灾后重建则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提高效率。

对当前前往地震遗址参观的游客比较多的现象,经大忠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还是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首先是地震遗址的保护问题还是要坚持一个人文思想,就是要尊重人,尊重死难者,我认为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底线,如果没有了这个底线那这个商业化就没有意义了。”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晓虹:您现在每一天的行程都是怎么安排的? 经大忠:现在还说不准。

主持人晓虹:随机的事情特别多是吗?

经大忠:这个怎么说呢?反正你们是宣传部组织的嘛,也是必要的嘛,来就是关心我们。

主持人晓虹:你现在是不是对着我们媒体的采访挺反感的?

经大忠:也不反感,主要是没时间。当然了如果是平静一点的话更好了。

主持人晓虹:你觉得现在这个采访它是一个任务还是一次能够让你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的一个机会?

经大忠:也没什么想说的。作为干部就是按照你的工作职责做好工作吧。就这么一个想法,也没想到要接受采访,或者是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安排一下,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就没法安排了。并不存在什么反感的问题。

主持人晓虹:包括这个采访我们事先没想到是在车上进行的?

经大忠:这个没办法。因为刚才我说了一下这个时间,马上十一点钟了,一点多马上就有事情安排了。确实抽不出来十分钟。

主持人晓虹:北川新县城的重建二月份的时候已经正式通过了。咱们现在重建的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经大忠:重建的工作目前基本上要动工了。主要是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当然这里面就很细了,包括选址、总体规划等,然后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施工、公共设施的设计,主要是地下管网、道路、通讯等等一些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开工以后就主要先做选址这一块。目前开工前准备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充分的。

与山东援建方:没有时间磨合,见面就开展工作

主持人晓虹:我们刚才采访了山东省援建北川办公室的主任助理孟主任。孟主任说当时和北川在做相关援建沟通的时候几乎就没有磨合期,大家很快地融合在一起了,所以说一些灾后重建的工作就做得特别顺畅一些。

经大忠:北川受灾的情况非常严重,所有的工作可以说根本不可能给你一点时间去磨合,基本上就是见面就开展工作,大家也是很容易沟通的。新县城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和灾后重建其他工作的安排都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重建当中怎么提升。再一个是当前的工作怎么和长远工作统筹起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有的一些思想准备和观念意识方面的准备,这需要你平时就要做好一些工作,来不及让大家讨论。

主持人晓虹:因为往往讨论的过程中就把很多时间消耗掉了,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讨论的时间?

经大忠:工作衔接这个讨论(时间)就没有了,但是涉及到具体的规划和设计我们还是做得很细的。比如说我们的发展规划、县城规划这些还是要充分地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讨论的。比如说新县城的规划是讨论了十多次,包括专家的评审,评审都是两三次,比如说北川中学的讨论大概是12次,前期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等的情况都是很少的,这些时间还是要耗的。因为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否则是不行的。

主持人晓虹:北川中学5月12号就要开始动工了?您能介绍一下北川中学新建的情况吗?(附:北川中学规划图首次发布 将于明年5月竣工)

经大忠:北川中学是中国侨联在援建的。侨联的援建主要是表达华人华侨对我们抗震救灾的爱心帮助。整个北川中学的规划我们先后找了港大、麻省理工和清华、同济大学以及北京规划设计院几家单位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这个稿子大概是北规院在统稿。目前规划设计院包括详规这块已经出来了。可能最近就要开工了。

主持人晓虹:我们看到报道说5月12号建设。

经大忠:对,是最近才确定下来的。

面对压力,要尽量面对现实有所调整

主持人晓虹:现在北川的一举一动很多媒体都特别关注,也会有很多的焦点,其中作为一县之长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觉得压力大不大?

经大忠:压力还是有一些的。首先是工作显得比较紧。因为灾后重建,这样大的灾难,这么大的工作量肯定是有压力的。但是这种压力看你怎么去看,你说你应该去面对它,这些工作都是你应该去做的,是你应该承担这个压力。既然这个压力你应该承担,那相应的时候你就不能认为它是压力,那就没有压力了。如果你总感觉这是压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了那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这样你工作开展的时候难度就很大了。如果你在意识上不能战胜它,工作推进起来相对来讲就慢一些。

主持人晓虹:这是你化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吗?还是你自己转变了一种思路?

经大忠:我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方式。你怎么去调节,怎么去调整自己,你得要找一种方法,你不找一种方法总是沉浸在悲痛之中,总是受命于压力之中,那要干好工作肯定是有一些难处的。

主持人晓虹:前一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关注北川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杀的事情。可能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灾区一线干部的心理问题,你刚才也说到了希望找一些方式去化解它。但是我们知道人都是有一个心理承受度的,而且很多东西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痕迹的,但实际上对内心是有很大影响的。

经大忠:实际上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情况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至于冯翔的问题,他除了工作压力和情感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一些事情。对工作压力怎么认识,真正调节,每个人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压力不同,所调节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这个事情也是工作压力的一个原因,我主张的还是要尽量面对现实有所调整,而且尽量地调整好一些。而且我希望我们灾区干部都能够按照这个样子去调整,尽可能把它调整好一些。

灾后重建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提高效率

主持人晓虹: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就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提出了一个工作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三年并两年”,包括咱们四川省今年也提出了在年内要基本上完成永久性住房的重建。对咱们北川县来说这个情况可能是更加困难一些,因为北川是推倒重来,重新建设,对北川来说在这方面遇到了哪些挑战?

经大忠:北川的时间相对紧一些,但是总体来讲国家提出来三年重建,两年完成也有一些原因。按照我们的理解,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灾后重建最重要的是发展重建。你既然要说发展就有一个抓住机遇的问题。你在这个时间抢抓机遇,有些事情可能是不由你的。比如说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发生一些变化,我们的产业环境发生一些变化,这样一些东西就需要我们去抢抓机遇。所以这个东西不仅仅是国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灾区自己的建设应该有这样的目标。

在这个重建当中去争取速度,去争取发展的机遇,去争取发展更快速一些。我认为这也是应该的。

第二个特殊情况是什么,因为我们的灾后重建有国家的投入,有社会的帮助,还有各省区的援建。比如说我们这儿有三农的援建。三农在我们这儿可以说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一些工作时间相对短一些,消耗就要高一些。工作的成本就要低一些。所以怎么使这个重建的效率体现出来?时间还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压力虽然是很大,但是这里面的重建工作应该有一个“整合”的概念。比如说安居的问题,还有其他民生工作的问题,产业重建的问题,就业的问题,居民素质提高的问题,方方面面怎么整合起来。

主持人晓虹:这些矛盾都需要协调。

经大忠:它都需要协调,这个工作量可能大一些。但是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你总是拖,拖到什么时间。

还有一个本身我们是民族地区。北川这个地方大概有17个民族,时间很长,该做的事情做不完,群众不能工作的话也会有压力。家家户户除了建房,或者是误工也要有事情做,这样才能维护民族立足。

我们所讲的就是速度和质量的问题。首先是要保证质量。保证质量还不仅仅是工程质量,包括产业结构的质量和产业结构的水平和产业方向各个方面的质量要求,经济质量,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各个方面都需要去考虑的。

地震遗址开发不能过度商业化,尊重死难者是一个最起码的底线

主持人晓虹:我看到前一段时间也就是3月20号,针对旅游大巴前往北川老县城的情况下了一个规定,在北川老县城的入口处设立了一个旅游大巴劝返点,现在对于地震遗址参观的热潮您是什么样的看法?因为这一路我们走过来,包括我们看到青川东河口有一个地震遗址公园,我们是5月1日去的,当天有很多人去参观。青川县在灾后重建上有一个思路,就是希望能够把这次的灾难资源变成一个发展的资源,对咱们来说在情感上能不能接受?

经大忠:这个话题确确实实也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其实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震,包括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以及灾难所形成的遗址以及地震所形成的抗震救灾的新文化,把它变成一种资源去促进一个地方的发展,我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从另一方面方面来讲遇难的家属心里有一种感觉,你把这个地震遗址保护起来,国家去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传播,防震减灾的教育培训大家还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但是另外一个你拿这个遗址来做旅游,去进行商业化,大家还是蛮尴尬的。其实我觉得这两种状况大家都应该去面对它,去理解它。

因为北川这个地方受灾以后人民群众遇难的、失踪的还比较多,他们有这种想法我认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这里面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还是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首先是地震遗址的保护问题还是要坚持一个人文思想,就是要尊重人,尊重死难者,我认为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底线,如果没有了这个底线那这个商业化就没有意义了。

而且我们国家发展到这个地步,物资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精神需求,通过到地震遗址去凭吊去参观,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我们一种爱国热情,激发我们的一种感恩的情感,使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民族,使我们的考察凭吊的人员更加团结,更加能激发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心情。或者是激发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灾区,这个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是纯粹地搞成一种旅游,我觉得不是很好。

主持人晓虹:关于咱们的老县城咱们下一步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

经大忠:老县城这块下一步还是去保护它。因为很多人现在还是来凭吊这个旅游遗址。对于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培育的,还是要发展这样一种地震遗物的。

下一步将重点发展防震减灾的产业:抗震家具,抗震食品等

主持人晓虹:有没有想把灾后重建和当地灾民的复苏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种思路?

经大忠:这个是肯定要结合的,这是最起码的东西。我们这儿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来了发展地震产业,就是防震减灾的产业,而且我们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我们北川抗震房屋目前六成的房子基本上能够抗击多少的地震?从六级到十级的地震我们已经通过了检验了,目前我们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抗震房屋生产线进行生产,包括抗震家具、抗震食品等等的产业。

我说的这个意思是老县城遗址的保护它的商业化怎么来组织就要考虑一下了。但是一个方面是我们要保护遗址,去传承一种文化,去传播一种知识。另外和它相关的产业链还是要做大,做长,做强,要把水平做高。这里面这个定位的问题要区分一下,不能笼统地讲我们在这边发展旅游,或者是我们不搞旅游,这是不科学的。

主持人晓虹:非黑即白这样是不行的。

经大忠:这样是不行的,研究也不是很深入的。

主持人晓虹: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发现北川这边的情况要好一些,比如说青川这个地方重建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为那里是山区,道路重建的问题就特别大,包括建材和建材的运费以及相关的问题,在东河口那个地方的路因为很多人都会去凭吊或者去纪念,所以会出现堵车的情况。咱们这边老县城已经完全封闭了吗?

经大忠:我们考虑的是从长远从长计议。客观上来讲因为我们这条105的国道要修,省道要修。再一个是地震遗址要有一个保护和建设的问题,首先考察的人有一个安全的问题,再一个本身有一个遗址的保护。因为这个遗址是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的。这个遗址不是北川的遗址,它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通过它的保护和它的研究只能是借鉴或者是警醒后人,要把它传下去。我们不能只看当前。来了有参观者有凭吊者拉动了我们的消费、餐饮或者是其他的民俗文化。我们会把当前这样一种情况兼顾起来。

对在地震遗址卖光盘等现象,会逐步规范管理

主持人晓虹: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去过北川的老县城旧址,但是没有进到里面去,就在望乡台那里,那时候就已经有人在卖北川县城地震前后的对比图片,包括地震发生时候的光盘,后来有媒体评论这是在发国难财。对这种情况您是怎么样的看法?

经大忠: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政府应该逐步规范管理。一个就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国家是有规定的。

主持人晓虹:它是属于非法出版物吗?

经大忠:应该按照国家的标准。我们当前非常忙没有这个时间。首先我要解决民生问题,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等一系列的事情。但是这样一种情况在这个时间我们还要正确看待。你说这就是当地的老百姓确实没法就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弄一点图片去卖,你说他发了什么国难财,我觉得这样说不是很准确。但是这种说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这方面确实有规范的必要。

这次这个大地震一个方面我们媒体制度有一些改革,再一个方面是媒体跋山涉水,包括很多志愿者很多网友也冒着生命危险到了一线,和我们一样,我们不怕死,他们也不怕死。采集了很多大量的信息。

有这样一些东西真的是震撼了国人,感动了国人,使我们的国家和这个民族更团结、更强大。光靠我们自己做大家也不知道。就是因为有了媒体才出现今天这么一种局面。至于媒体有的这样说有的这样说,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在是一个民主的社会,看你怎么看了。

我主要是因为工作时间安排不过来了。实际上并不是反感。但是你们走的路也不一定是很全。你们走的哪有我们这么全。我们是到处走,哪里都去。你们接触的地方可能有一些人反感,比如说一些遇难的家属,他们可能觉得家人都死了,很伤痛,所以他们肯定不是很喜欢。

第二个确实也存在着大家对媒体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时候大家谈一下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甚至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和不同的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有一种反感的心理。我觉得现在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言论是自由的,不可能说别人谈的都是你满意的事情,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所站的角度不一样,他看的层次也不一样,看的深度也不一样。大家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呀。

但是我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至少大家关心这个事情,我认为就是关爱。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是能够理解的。

志愿者能坚守一天也是不容易的,不能去要求他们

主持人晓虹:您刚才也提到了有志愿者这一块儿,我知道现在在灾区坚守的志愿者为数不多了,你对这些志愿者是什么样的评价?包括您自己接触了哪些志愿者?

经大忠:我觉得他们是蛮好的。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还有他们的工作,甚至还有他们的家庭。他们能够坚守一天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大家一份爱心,一方爱心,把它集成起来就是很大很大的一份爱心了。如果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觉得这是爱心,那不就很有希望了吗?你不能要求哪个志愿者待十天、待八天。只是我们国家的志愿者协会,这样一种行业中间的组织有一个过程而已。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说这个事情没有做好就不欢迎他了。不能这么说。

媒体对灾区的周年报道可以反映灾区的重建工作和群众生活工作现状还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晓虹:实际上我希望作为一个记录者或者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但是第一我保持不了情感上的完全的冷静,真的保持不了。再一个是我们自己也在思考,媒体对地震灾区的周年报道的意义何在。包括我们这次一路走来,您刚才说可能有一些人会对媒体反感,因为他们总是触动人们最敏感的一些地方。像昨天我们到了北川中学,我们就是想看看学生们是怎么样生活的,我们就是想把大家现在的生活状态如实地展现出来,而尽量不去触动过往的一些伤痛的记忆,所以我们没去采访任何一个学生或者老师。

经大忠:我觉得这样的报道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个系统的报道。我想从媒体来讲首先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报道,还是为了将抗震救灾的后续情况表现出来,这是一层意思,否则它的报道起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反映灾区一年以后重建工作怎么样了。

第三个是希望反映这个地区的建设,群众生活和大家的工作是怎么样的现状。让大家更大范围地了解这个事情。这样这个事情有很多人会关心,会支持,会了解。它是有必要性的。只是我觉得媒体问的一些事情,包括我们遇难者家属还有一些伤疤,这样一些情况还是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因为它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一个主题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有些事情该面对的是该面对的,媒体采访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些东西。但是有些媒体认为你给他提供这样一个素材,他可以教育其他人。这对大家也是一种贡献。我虽然痛一点,但是我对媒体对大众是有帮助的。有些人不是这样想的,你就不能强硬地去做。我们这儿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晓虹: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个女孩子,据说她身上也有很多故事,网络科的廖科长说,在北川,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故事。

经大忠:关于这一点,我问过一些人,愿意生还是愿意死,我就问他这个话题,他说说不清楚,我就跟他说要做几个事情,第一个是遇难者的家属到了清明节的时间需不需要凭吊,如果是我去帮你烧香是不是好一些。第二个你家里如果还有老人,是我带着钱去看望你的老人,或者你是不带着钱去看老人,他说烧香我自己去就好了,看老人还是自己回去看好一些。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这是存在的底线。所以就应该好好活下去。有这样一些事情你应不应该去面对它?那你肯定要面对了,你不能逃避矛盾呀。

会对“三无农民”的居住和就业进行统筹安置

主持人晓虹:咱们灾民失地的情况我想知道咱们这边是什么样的措施?

经大忠:我们这边称之为“三无”的受灾群众,或者是“三无农民”,主要是指失去了宅基地,失去了包产地,失去了林地的一些群众,我们称之为“三无农民”。三无农民的安置也需要统筹,最主要的是居住和就业统筹起来。这里面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个是尽可能把原来的耕地恢复起来,让农民有条件种地。因为农民确确实实有一个心结就是不离故土。你再给他做什么工作,如果他有条件回去种地他就回去种地,他不愿意回来的。所以我们现在也尽可能地满足农民的愿望。国家在这方面也要给一些支持和帮助。所以我们首先要用好这个资金,做和土地管理,复耕,包括把一些荒废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利用好。

第二,虽然有一些地方现在有一些土,但是目前不稳定。所以我们把农民安置在一边。我们给他们一个概念叫做“耕区分田”。这个“耕区分田”还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你不能太远,太远的话上去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收获就比较难,农业成本就比较高。所以这也是有限制的。

第三,顺义应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要求适当的在他所在的乡镇城镇扩容。有一部分群众到乡镇去做,到那个地方就业。这是第三种形式。

第四种形式就是发展工业,引导群众进城居住和安置,大概就是这么几种方式。

解决了灾民的就业问题就是解决了稳定的问题

主持人晓虹:您觉得现在咱们北川最需要什么?

经大忠:目前最需要的我认为……

主持人晓虹:政策、资金或者是其他?

经大忠:最需要的我认为是就业。

主持人晓虹:就业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经大忠:从长远来讲北川是一个民族地区,而且距中心城市也不是很远,发展第三产业还是有条件的,所以长远来讲还是要搞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再调整的话就是到每个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首先是要解决进去的问题。最近我们也规划了一个省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概包括三个区,包括新县城区,包括永安区,还包括我们的四川工业园。这三个地区大概有十多平方公里,我们准备布置工业。通过发展工业来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家家户户解决零就业的问题来解决稳定问题,来解决老百姓安居以后怎么就业的问题,解决整个地区的稳定问题。

主持人晓虹:关键是大家现在总是有一种观点说我们可以帮得了一时,但是很多时候自己有一个长期维持下去的工作或者是谋生的条件才是自救的基本。现在大家都是持这样的一种观点。

经大忠: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下一个阶段就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逐步逐步地把工作的重心做一些转移,在这方面加大一些力度。

北川新县城的选址过程也是科学研究规划的过程

主持人晓虹:关于北川新县城的选址,最初的时候一共有五个选择方案,现在我们选在了安昌东南,我看了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说最先提出来的方案中科院给出的方案就是选择在安昌东南,但是还是经过了好长时间的论证,为什么会这样?

经大忠:实际上它背后的故事是科学研究论证的过程,其他的也没什么了。主要的选址表面看起来是在选址,实际上选址以后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行政的区划调整。

这个行政区划调整背后还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安全的问题可能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对基层的有效管理和治理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发展空间的问题,能不能存在新的生产力?老百姓对产业和地区对未来发展的要求;第四个是您这个发展有了空间,有了区域之后还不行,还要考虑区域之间的联系。目前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商品与商品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应该有它内在的经济规律。我们选址的地方就要在那个地方。

我的感觉应该服从这么几个东西:第一个就是地质科学,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是管理科学这方面要进行研究;第三个是应该服从这个城市经济方面的研究;第四个是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应该有这么四个理论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去科学地论证,去研究,去确定新县城的选址问题以及整个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所以这个过程也算是一个科学研究规划的过程,所以相对来说选址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

主持人晓虹:咱们现在主要是缺哪些人呢?

经大忠:我们这个地方是民族地区。过去也是属于边远地区。应该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确实缺少一些人才,比如说学管理的,学市场营销的,学工科的,包括城建和道路建设方面的人才,还有学文化、旅游的一些人才,都有一些差距。我们最近根据国家的一些政策面向全国进行了一些招聘。

主持人晓虹:我想到一个高兴点的事,前两天咱们举行了一个集体婚礼,好象是有20对还是多少对新人?

经大忠:20对。

主持人晓虹:这个挺有意思的。关于灾后的家庭重组在咱们北川的现象多吗?

经大忠:家庭重组,还是比较多吧。

主持人晓虹:现在对于这些重组的家庭他们在子女上有什么优惠政策?或者是有什么政策?

经大忠:汶川大地震后关于灾后再婚的夫妻,在四川省有一个政策,我们这个地方是民族地区自治县,目前根据我们的一些特殊情况我们正在申报,再争取一些生育方面的政策。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