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大都会乡愁现象蔓延 一线城市白领面临去留两难
2010年03月19日 09:53南方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异乡

“自己去哪里落户还不见着落,肚子里的孩子身份更成为大问题”

在回家潮流和冲动的背后,是新移民面临的压力和现实尴尬:即便是历经了政府一年又一年的努力,无论是自己的内心还是外部的现实,新移民仍然难以融入当地城市,难以被城市所认同。

记者太太的闺蜜最近很烦。她在一家网站做主编,老公则在一家杂志做总监,2008年在广州凤凰城碧桂园买了房子,房贷月供8000元,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她最近在申领结婚证时遇到了麻烦,人才市场上要求婚后户口必须迁出,但房子竟然不能落户。就在两个人还在为户口忙碌的时候,她怀孕了。

去哪里落户还不见着落,见着日益膨胀的肚皮,孩子的身份就立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而这不是个孤例,很多新移民都曾遇到过户口的问题,部分是因为出国,更多的则是因为孩子的身份问题和读书问题。

与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移民并非流动人口,是一个城市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很多都市新城里的教育资源匮乏让新移民难以融入城市,去年3月,广州祈福新邨、丽江花园等楼盘幼儿园学位紧缺,家长通宵达旦为孩子排队报名,带着食物、床被、帐篷、全家轮流上阵,最长的一次排队时间甚至长达6天6夜。

学位紧缺之外,新移民的户口问题也阻碍着教育的延伸。

与记者同一小区的小路,在广州生活近10年,小孩一岁,夫妻双方和小孩的户口均在西安,未入户的原因是小孩在西安享受的教育要比广州的好。而另一个朋友,住在丽江花园,小孩4岁,已经接近读小学的年龄,户口依旧难落到广州,眼看难以享受公立的义务教育,家里已经开始存钱并且寻找关系为小孩筹划去读私立的祈福中英文学校。

这些所有的事情、城市中各种规章和制度,都让不少新移民有“你是一个外来人”之感。

所幸的是,今年3月11日,广东省长黄华华公开表态“一年内解决60万外来工户籍”,让人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希望。

安身

“丈母娘的焦虑”,新移民的“蜗居”

“你是一个外来人”这个提醒不仅仅只是个户口制度层面,楼市迎头赶上,成为新移民的最大的压力源。

在都市中获得一尺“蜗居”显得那么的不容易。不断有恋人因为买不起房而分手的案例见诸报端。这也在之后造就了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的“丈母娘需求论”。

“丈母娘的焦虑”有多大?

看看数据就清楚了:2010年2月,广州十区一手商品房价格为11963元每平方米;北京一手商品房价格为18833元每平方米;而在深圳关内一手商品房价格为24195元每平方米。

这就是说,买一个90平方米的房子,在广州平均需要107.7万,在北京需要169.5万,而在深圳则需要217.8万。

而同期一家网站对广州白领的生活状况调查显示,2000—4000元是广州白领比较主流的工资水平。收入略微向高估计,如果按照税后5000元实收的月薪,一年的收入6万计算,不吃不喝,在广州工作18年后可以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但在北京需要28年,在深圳需要36年。

如果说18年可以让个女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话,但同样时间的等待和按揭却足足可以让一个女人的青春消磨殆尽,更何况还有28年或者36年的等待,焦虑可想而知。

换个角度从月供方向考量。

同样买一个9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3成按揭7成。如果以按揭10年计,在广州每个月需要承担8012元,在北京每个月需要还贷12613元,而在深圳买同样的房子则需要每个月还贷16204元。如果按按揭20年计,在广州每个月需要承担4994元,在北京需要承担7863元,而在深圳需要承担10101元。

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城市生活,即便是在楼价相对便宜的广州,用20年的时间去买一个9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固定月供支出近五千,这就必须保证每个月净收入过万,因为供楼款超过个人收入的50%,任何商业银行都开始考虑房贷的风险而拒绝放贷。

而每个月收入过万,这显然对大多数白领而言还是个难以企及的数字,这其间还没考虑3成首付的积累。

这也难怪连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都声称以自己的工资是买不起房的。

副市长买不起房这不奇怪,网民们一边倒的说住着大房子的人“说话不怕闪了腰”而加倍声讨也不对。

如同广州原普通市民一样,很多人在楼价上涨之后是买不起房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是一代又一代在广州积累,很多人早在房子上涨之前就已经购买了房子。或者即使没买新的房子,父辈祖辈的积累也基本解决了他们的安居问题。

只有那些新移民,在陌生的大城市里生活,在外来人“无立锥之地”的困境面前,面临着不得不买房的命运,承受着巨大压力。

2010年春节晚会刚过,一组“楼市春晚”的视频就在网上“疯”传,其中一个视频更改的是《难忘今宵》,一句歌词“房贷在,人已老。”在网络上引发眼泪狂潮。

而这些压力似乎在“思乡”、“回家”之后都可以迎刃而解,祖辈的积累在那里房子在那里,回家之后不但面临着相对低廉的房价,而且很多人买房的需求也变得不再那么紧迫和强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