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完善制度设计让农民能领“退休金”
2010年01月25日 06:12四川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代表委员热议“新农保”——

“在农村,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老人基本上还是靠子女供养。如果不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就不可能改变!”多名省政协委员就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提交提案。更有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带来农民群众的声音:我们愿意参保,可不知钱该交到哪里。

问题一

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3.97亿——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建议:广推“新农保”,让更多农民多份养老保障。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我省金堂县、富顺县、珙县等21个县(市、区)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县,这项新事物简称“新农保”。今年1月20日,珙县巡场镇兴太村72岁的王秀芝老人作为“新农保”的首批受益者之一,领到100元养老金。老人高兴地说,这下也跟城里人一样有了“退休金”,今后不用什么事都找儿子媳妇伸手要钱了。

“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3.97亿人。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而家庭户规模明显缩小,空巢家庭比例不断攀升,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适应新变化。”省政协委员骆正明表示,老龄化趋势日显,解决老龄化,特别是对农村居民实行养老保险刻不容缓。

对“新农保”试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省人大代表、大竹县县长许国斌认为,如果对农民实施养老保险,“老了就多一份保障,心里也踏实”。

省人大代表、万源市长坝乡幺滩村党支部书记龚明菊对此深有体会。由于是试点,每个市(州)只选择一个人口相对较多的县开展工作,达州市以宣汉县为新农保试点县。万源市与宣汉离得近,看到邻近的宣汉县农民有养老保险,幺滩村村民不止一次地问龚明菊:“我们也想买养老保险,应该把钱交到哪里去?”这次来省城开“两会”,她就是要把村民的心愿带到会上:希望尽快推开“新农保”,让更多农民不再为养老发愁。

问题二

缴费年限和养老金不挂钩,保障水平低——

中青年农民缺乏参保热情

建议:调高“新农保”待遇设计,增强中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

在已实施“新农保”试点的珙县,工作人员发现,老年人对“新农保”积极性很高,中青年却不怎么热情。“他们总觉得自己离老年还远,现在就为未来花钱不划算。”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正生说。

“从我们在各个试点的调研来看,中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政协会议上,民盟四川省委提出,为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可尝试调高“新农保”待遇设计。

据介绍,目前参保的对象多是补缴保费就能享受待遇的60岁以上人员,45岁以下的适龄参保人员绝大部分持观望态度,中青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没有挂钩,缴费年限再长,基础养老金也还是55元,中青年农民觉得不划算;二是“新农保”保障水平低,即使按我省最高档每年缴纳500元计算,15年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也不到60元。“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是保证‘新农保’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调高待遇设计,对中青年农民来说才有吸引力。”

为此,民盟四川省委建议,地方政府可根据农民收入现状和试点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将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挂钩,对缴费满15年后又继续缴费的,按一定标准加发基础养老金,鼓励中青年农民长期缴费。同时,加大财政支持,提高资金保障度,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将部分扶贫和补贴资金直接用于新农保制度建设,引导、扶持和激励更多农民参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宋开文 曾小清 钟振宇梁现瑞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