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中国气象局发布2009年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特点
2009年12月31日 10:18中国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气象局2010年1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摄

中国气象局12月31日上午召开2010年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据介绍,今年以来(1月1日至12月30日),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气象灾害点多面广,次生灾害比较明显。粮食主产区干旱和低温灾害、地震灾区暴雨引发次生灾害、中东部人口稠密区强对流天气、华南沿海地区台风、华北黄淮地区暴雪及大雾影响突出,是今年气象灾害最为显著的特点。截至目前,我国因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为1104人,在近20年中最少。其中,台风灾害仅造成41人死亡,为历年最少。

一、2009年天气气候特点:全国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平均降水量明显偏少

全国年平均气温为9.9℃,较常年偏高1.0℃,为1951年以来第4高值。云南、西藏的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573.3毫米,较常年偏少38.7毫米,是1951年以来第4小值,为1987年以来最小值,并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二、2009年气象灾害特点

1.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十分突出。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北方冬麦区出现严重秋冬连旱;2月,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出现明显冬旱;4月至5月,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出现严重春旱;6月至11月中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等地出现严重夏秋连旱;8月至11月上旬,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6省(区)出现近50年来罕见秋旱。东北粮食主产区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出现的严重干旱对夏粮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2.局地暴雨洪涝引发次生灾害严重。今年我国虽未发生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但降水极端性强,局地和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多发。5月9~10日,华北南部和黄淮北部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7月下旬至8月初,长江上中游的主要支流先后发生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地遭受暴雨洪涝,并引发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夏季极端高温和罕见低温冷害反差明显。6月下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最高气温达40~43℃;7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多个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8月15日至9月14日,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平均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2倍,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同时,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阶段性罕见低温冷害。6月至7月,东北地区中北部持续低温阴雨,黑龙江、吉林区域平均气温均为198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

4.强对流天气频次多、强度强,灾害损失重。今年全国有1800多个县(市)次遭受冰雹和龙卷风袭击,次数较常年偏多,损失也较常年偏重。6月初,豫皖苏晋鲁浙鄂7省先后遭受飑线、强雷暴和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河南商丘的永城、宁陵均出现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安徽25个市县最大风速创新记录。江苏省冰雹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均为1961年来之最。11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先后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1月出现如此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的强对流天气非常罕见。

5.台风登陆比例高,影响区域集中且路径复杂。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4.6个。其中有9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2.2个。台风路径复杂多变,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总体上强度偏弱。台风“芭玛”生命史历时16天,期间强度多变,且4次登陆(2次登陆菲律宾)。台风“莫拉克”是今年登陆我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台湾南部地区发生50年来最严重水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华北黄淮等地遭受罕见寒潮暴雪袭击。11月,我国东部地区出现3次大范围的强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普遍有15~20℃,部分地区达20℃以上。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初雪日期比常年明显偏早(偏早25~35天),部分站点初雪日期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最大积雪深度突破历史记录。石家庄、太原降水量分别达当地11月份常年降水量的5倍和4倍。

7.大雾天气对中东部地区交通运输造成影响。11月下旬,我国中东部地区普遍出现大雾天气。其中,华北南部、黄淮西部、江南东北部及四川盆地东部雾日数有4~6天,部分地区达6~8天,河北大雾持续天数之长平了历史记录。持续大雾天气给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