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在他(孩子)这一辈翻身的,看来没希望了”,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每次想起那句话,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是一位低保家庭的母亲说的,她孩子因1分之差与一名校无缘。
其实,在郑州除了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外,“上学难”也是教育部门头疼的问题。昨日,郑州市教育局透露,明年郑州市将进一步明确新建学校的主体,通过强制上报建校数量、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式,让各区建校从“自由建”向“必须建”过渡,从而改善“建校难”的现状,缓解市区入学难。
-商报记者 吴静
措施
新校建设情况将纳入年底各区考核范围
近几年,郑州市将每年新改扩建15所中小学列入“十件实事”,但年底时这些项目总难全部兑现,新建学校的速度跟不上适龄儿童的增长速度,上学难问题得不到彻底改变。
据了解,此前每年新改扩建的学校项目是由各区上报教育局的,但个别区为逃避责任不愿提交建校计划,因为新建中小学资金主要由区财政负担,且市区寸土寸金,新学校的选址、土地问题需多方协调,既出钱又出力的事儿不受欢迎。
“区里新建一所初中,每个班会补贴50万元,一所24个班的初中拨款将达1200万,即使这样也常因没有新建项目这笔资金拨不出去。”郑州市教育局一负责人解释,从明年起,新建小学也将给予补贴,标准为每个班10万元,新建初中每班补贴50万的标准仍然保留。
新建学校速度跟不上,大班额也得不到有效控制,有些区的热点小学班额甚至突破80人,市民表示不满。
为缓解入学难,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透露,明年将进一步明确建校责任主体,各区根据辖区学校的班额、新增人口的数量等确定新建学校数量,由新校所在地的区政府和郑州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新校建设情况将纳入年底各区考核范围。
“今年新改扩建的15所中小学,其中9所已开工建设,其余学校年底前全部开工。”翟幸福说,每年15所学校都落实到位才能缓解市区入学压力。
由于学校建设手续烦琐,每年3~4月份确定建校项目,办完各种手续已到10月底,新建项目很难按时完工。
翟幸福说,对此,相关部门将加大协调力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跨年度尽早确定新建项目,让新建学校尽快投入使用。
难题
开发商通过多种方式来规避建学校
目前,新建学校的任务主要由政府和开发商承担。
新建小区的业主子女上学难,多数与开发商没按要求建学校有关。
2006年3月,郑州市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对开发商建学校加以明确,《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实施3年多来并没得到根本改善,开发商通过多种方式来规避建学校。
《条例》规定,入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小区必须建小学,但一些开发商通过分期开发来逃避责任,使每期入住人口都不到5000人。还有开发商将一个项目拆分成两个,将一部分项目以副总的名义开发以规避建校。
“开发商不按要求配套建学校,与规范力度不够有关,也与经济调节手段不完善有关。”教育界一人士说,开发商是商人,逐利是本性,土地常拍出天价,让开发商挪出寸土寸金的土地建学校是件很难的事儿,如果政府能够按教育用地划拨土地,开发商的态度将有可能转变。
目前,在北环以北等一些地区楼盘林立,但却见不到新建学校的影子,小区已经建成,很难在附近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建学校,来解决小区子女的入学问题。
“提前做好规划很重要,一旦楼盘建成如果没预留用地,很难补救。”郑州市教育局一负责人说,要让开发商配套建学校,必须要有统一的规划。目前,郑州市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结合城中村改造做好学校的规划非常重要。
“今年,我们将会把规范开发商建校的意见提交政府。”翟幸福说。
感触
教育局局长想起家长的话就难以入眠
尽管“上学难”情况一直存在,但不可否认郑州的教育在不断向前发展。
在逐步解决了“有学上”之后,家长的目标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将目标纷纷转向了“上好学”。
“上学难的另一个表现是,优质教育资源紧张,无法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翟幸福说,他曾接到过一个家长的电话,那是一个夫妻双方下岗、靠低保生活的一位母亲的电话,她的儿子报了市区一所名校,但考试时因少1分而落榜,她希望教育局局长能给她孩子一个到好学校上学的机会。
在得到否定答复后,这位母亲说了一句话:“本来想在他(孩子)这一辈翻身的,看来是没希望了”。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翟幸福说每当想起这句话,就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是众多家长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吴静
编辑:
马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