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网瘾治疗基地调查:85%的孩子是被家长骗来的
2009年10月10日 10:53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网瘾治疗日益兴盛的当下,几乎所有提出治疗和康复的医生和机构,都愿意把自己的治疗场所称之为“基地”。

医生陶然的“王国”

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武警全副武装站岗的大院里,一栋红色的小楼并不起眼。

铁门铁锁,有护士和教官在门口值班。此地的森严显示了这是一个特殊区域,这是一个不允许自由出入的宿舍,但仍有孩子不断地被送到这里,据负责人陶然说,有85%的孩子是被家长骗来的。

门口挂着的牌子是“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治疗网瘾的“基地”之一。基地一楼看来比较温馨,有音乐医疗室、绘画医疗室、认知医疗室,但音乐医疗室只是一个10平米的房间,一张办公桌、一个茶几、一个老式收音机,其它一无所有。来陪孩子们治网瘾的家长们则居住在四楼,每天交流孩子的情况。

在这个封闭的“基地“里,只有一个供应盒饭的地方,学员和医生分开在两边用餐。现有的90多个工作人员,分为三类:精神科医生、军事教官、护士。医生负责学员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军官以退伍军人为主,负责军训;护士负责学员的日常生活。

“2006年是最疯狂的一年,一年来了1500多个孩子。”陶然是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2005年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之前,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病人戒除烟酒毒瘾。接受采访时陶然烟不离手,一个小时抽了五根烟。“非典时期压力太大,染上了烟瘾,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戒烟,但是一直没成功。今年十一,我要继续努力,争取戒烟!”

从2005年基地兴办至今,陶然称自己收治了5000多个家庭,治好了4000多个孩子,平均每年1000人。

陶然的原理是——有网瘾的孩子70%以上都有病,因此要吃药。一个上初二的男孩来基地治网瘾,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后,要每天吃一片药,一直吃到18岁。

“网瘾是精神病!如果全民都知道网瘾是个病,肯定要送医院!有些家长宁愿相信孩子没病,宁愿到那些什么学校,不愿到我这来,嫌我这里还吃药!”在陶然的治疗经验中,有40%患者都是注意力缺陷,都是需要吃药的。

陶然给他们吃的药主要为两种:择思达、利他林。“另外30%患者有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病的,也必须要吃药!”陶然说:“来我这个基地的70%的孩子都必须吃药!剩下的30%可以不吃,主要是心理治疗,但是用药物的话,会更好,那就不是用药抗抑郁、抗焦虑了,而是用药(银杏叶胶囊,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改善脑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保健,让孩子心情稳定、高兴。”

“基地从来不打孩子”,陶然说。但基地的学员,正读初中的男孩张明(化名)说:“学员犯了错误,教官会用板子打屁股或者罚站。还有的学员会进行行为矫正,就是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面,不允许与外界的任何人接触,与外界隔离。每天吃饭的时候由护士送进去,其他活动都不准参加。一般关在里面21天,也有人被关了28天以上。”张明两个月前被父母“骗”到基地戒网瘾,因表现良好,当上了基地学员班长。

“关长时间的禁闭是行为矫正里面的森田治疗,一个日本人发明的。”基地一位姓王的女护士解释道。

“孩子进来的时候这边是没有签任何协议的,第一个月我交了一万多块钱,第二个月交了9300块,我住在基地这边是25块钱一天。”一位来自福建的母亲证实费用相当昂贵。

“陶然是穿着军装的商人”——作为戒网瘾的同道和对手,同在大兴区的新动力阳光家园网瘾科主任王斌这样评价他。陶然则表示自己的工作只是职务行为。“基地是属于军区总医院的,收入都上交了。我们没一点特殊权利,跟内科完全没区别,没有照顾,我们军人为国家服务。”

网协的“心理基地”

9月10日,教师节。

下午5点半,北京永定路百乐宾馆内,一个名为“心理化实践基地”的网瘾治疗机构正在庆祝教师节,这是一场内部的座谈会。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戒网瘾   基地   家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苏枫 李彪 于靖园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