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风雅颂》波澜未平 作家阎连科再陷新轮“口水战”
2009年10月10日 10:48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似乎那部荒诞现实主义的《风雅颂》余热还为退尽,阎连科就已经开始陷入新一轮“口水战”了。“万人签名联合推荐”的2009年最感人新作《我与父辈》,寥寥十几万字确实足以让我们体会到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朴实的讲述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卑微生活,在品位这些坚忍与伟大的同时,却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不少人对其中关于知青的描述表示质疑:阎连科缘何妖魔化知青?

《风雅颂》——究竟触痛了谁的神经

草根作家不被学院派待见并不奇怪,尤其是像阎连科这样强烈抨击现实的《风雅颂》,对于社会现状赤裸裸的揭穿,在狂想现实主义的世界里,最终上演了书中主人公杨科悲剧式的人生。当然,我们大可以以往的高姿态理解为这是一个旧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白,可为什么还是会让那么多人读来感觉不舒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影射北大”?还是真的触痛了谁脆弱的神经!

究竟孰是孰非,这就留待读者自己判断了,但不论怎样的各执一词,都不能磨灭这本当代伟大小说的非凡价值,这样富有激情、具有野性魅力的作品连阎连科本人都觉得难以超越。

《我与父辈》——妖魔化知青惹争议

也许是继《风雅颂》后“回家”的念头对于阎连科来说变得愈发强烈,使其终于完成了这部“寻根”的隽永之作——《我与父辈》。

对于这本自传式的新作,阎连科说:“这本书是写给我家族的‘80后’孩子,更是写给整个社会的‘80后’和‘90后’。每一个孩子不能不知道他的父辈是如何走过来的,不应漠不关心父母曾经的生活与经历……”,书中强烈的情感碰撞触动了无数读者的灵魂,有读者更是哭着读完全文,感同身受着上一代人的历尽艰辛,不愧为阎连科的标杆之作。

但文中多处对知青的描述却也引来网友非议,阎连科写道:“从此,记住了他们在村里的不劳而获和偷鸡摸狗,记住了他们在我们乡村如度假一样的生活。不太明白,我们乡村本就田少粮少,革命、时代和伟人为何还要派这些城里的孩子,到这儿祸害乡村的人们。也就盼着他们赶快离开,回到他们家里,让城市乡村,两相疏离,彼此平静,相安无事。”本以为轻描淡写的勾勒,却引来争议声无数,更有知青后代在凤凰网论坛发表声讨帖“阎连科为何要妖魔化知青?!”,众多知青及其后代参与讨论,指责阎连科曲解历史,愤愤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其中也不乏网友认为,这些描述不同于以往知青口中的自述,而是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角度出发,刻画的相对比较客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