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广东“双转移”推动“二元结构”大破题
2009年06月21日 17:17新华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新华网广州6月21日电 题:广东“双转移”推动“二元结构”大破题

新华社记者杨春南、蔡国兆

南中国宽广的珠江流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折。

广东省的“双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重大决策实施一年多来,加快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缩小山区和沿海、乡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有力推动了“二元结构”大破题。

“双转移”:广东经济出现三大现象

在广州有50年发展历史,年产值达3亿的鹰金钱企业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放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广东电白、清新等地,聘用了当地近千名劳动力,广州本部则致力于流程再造、技术革新。“没有‘双转移’,我们企业早就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倒下了。”鹰金钱总经理周灿宇说。

2008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结对”共建产业转移园等方式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相对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实现其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大批像鹰金钱这样的珠三角企业纷纷将企业的子公司、子项目迁往广东省内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广东省的劳动力“扎堆”珠三角的局面也得到改善,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

几乎与此同步,广东经济出现了三大现象:

一是欠发达地区隆起。2008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分别增长13%、10.2%、12.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产业转移园这一重要载体,一大批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广东相对欠发达地区集结、聚合。如,茂名的石化下游产业,云浮的石材加工业,电白的水产品加工和香精香料产业,惠东的服装制鞋业,廉江的小家电等,甚至在粤赣边界的山区和平县,也出现了40多家钟表企业集结的可喜现象,来自港、澳、新加坡等地的职业经理人也已经开始活跃在这些地区。

二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出现可喜变化,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增强。目前,珠三角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东莞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则显示,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皮鞋企业工业产值、陶瓷企业工业总值占全省比重分别较2003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

三是农民非农收入、人均收入双提高。2008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99.8元,增长13.8%,全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年务工收入达1300多亿元,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总额的占比较200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73%。

破题:培训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欠发达地区崛起,培训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种种现象表明,广东在区域、城乡‘二元结构’破解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广东‘双转移’内涵十分丰富,这是它的其中一个直接成果。”广东学者叶金宝说。

广东的“双转移”核心点,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人口素质,二是实施科学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水平。

2008年广东省各地共组织培训劳动力58.5万人,转移就业106.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1.6%、18.2%。今年前四个月,广东省培训农村劳动力16.1万人,转移就业39.6万人,其中相对欠发达的东西北地区组织培训13.9万人、35.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1%和88.6%。

这种大规模的培训、转移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发展后劲提供了支持。来自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双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质量,培训转移后的工资水平比未受训的农民普遍提高20%至30%。

“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双转移’抓住了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这个关键,对于消除城乡差距必然起到突破性作用。”叶金宝说。

在另外一个方面,产业转移则为广东省一定程度上平衡区域经济落差提供了条件。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广东已有省级产业转移园32个,投入开发资金236.5亿元,已开发面积达13.11万亩。“14个欠发达地市至少每个地方都有了一个省级产业转移园。”

广东省经贸委相关人士说。

据介绍,2008年广东省29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实现利税27.72亿元,对各地经济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例如,在粤东北,河源市与中山市、深圳市及下辖福田区、南山区合作,在广袤达13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了四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目前,这四个转移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电子电器、矿产冶金、模具制造、新型建材、光学眼镜等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河源市相关部门介绍说,2008年,河源的各级产业转移园实现产值153.99亿元,税收6.92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97%和18.99%。

“产业转移不仅为珠三角腾出了发展空间,而且通过要素溢出和双向交流,扩大了珠三角的经济腹地,有力地推进了广东全区域的协调发展。”长期关注珠三角区域发展的上海经济学者沈玉芳说。

启示:“绿色思维”“科学思维”引领经济发展

在广东不久前举行的“双转移”梅州会议上,一个得到与会专家普遍认可的看法是,广东已经在破解区域、城乡不平衡上走出了第一步,其经验为我国尝试解决两个“二元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不纳入全局难解一隅问题,破解“二元结构”需整体性解决。当前,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广东的“双转移”正在开辟一条区域城乡统筹、“系统思考、系统解决”的道路,就是要把欠发达区域的人口纳入到广东的主流城市化和工业化之中,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城市化相结合,使“三农”等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第二,“绿色思维”“科学思维”是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新动力,在“双转移”过程中,广东企业乃至整个广东经济都对自身进行了系统重构。在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下,进行了产业转移的鹰金钱企业的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18%左右,但由于企业的制造成本、人力成本也大幅下降,净利税反而增长8.6倍。“‘双转移’不是企业生产部门在空间上的简单重构,而是系统再造和系统升级。在转移过程中,鹰金钱产品实现了生态化,质量得到了提高。”周灿宇说。

第三,“二元结构”的破题,不仅是农村的新生,也是发达地区产业的凤凰涅槃。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115家建筑陶瓷企业关迁了84家,但这里并未成为“陶瓷废都”。相反,这一地区正在加速成为陶瓷研发设计和会展中心、陶瓷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生态型精品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广佛同城化的大势下,佛山正挟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雄风,成为珠三角科学发展的新星。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杨春南、蔡国兆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