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93岁老红军戴福九的传奇故事
2008年01月01日 08:56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 【打印

吉安县桐坪乡的戴文元这两天沉浸在悲痛中,他的叔叔戴福九于2007年12月29日上午10时40分许在重庆去世,享年93岁。

戴福九是桐坪乡大中团村人,1932年参加红军,其妻彭云比戴福九小3岁,也参加过红军。这对老人曾被誉为全国最老的“红军夫妇”。

昨日,记者采访戴福九家乡的亲人,了解到戴老与彭云在长征路上传奇的爱情故事。

侄子讲述叔叔的苦难童年

戴文元是戴福九的侄子,戴文元告诉记者,戴福九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年仅9岁父亲就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附近的北源乡。因生活所迫,戴福九15岁便离开家乡,到离家数十公里之外的吉安城当童工。10个月过后,戴福九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不到18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参加了中央苏军一至五次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科长,红军大学中央教导师二团特派员,一二零师后勤部管理科科长,西南军区后勤部监护团团长、政委,油料部补给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主任等职。

一生只回过家乡四次

戴文元回忆说,叔叔戴福九最后一次回来还是十多年前,是和婶婶、媳妇及孙子一起回家的,先到南昌,到南昌后由相关部门人员派车将叔叔一家送到故乡,他们在家乡只呆了四五天时间。在戴文元的记忆中,戴福九个头不到一米七,头发有点白,但人很精神,说起话来声音小,显得很和蔼。戴福九常和年轻人说起他在长征路上的一些事情,“他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好苦,吃草根、吃树皮、煮皮带是常有的事。”戴文元说。

戴福九的亲人告诉记者,戴福九第一次回家是1951年,那时戴福九是团级干部,陪同戴福九回来的有妻子及警卫员等。一行人骑了三匹大马回来,在家呆了半个月,后来因工作繁忙,很少回家。一生只回过家乡4次。

据同村一姓王的村支部书记说,老人家在十多年前回家时,曾看到小孩子上学经过一条江时要趟水过河,于是捐了部分资金在江上建起了一座水泥桥。据介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过着普通人的勤俭生话,却热心公益事业,一生先后为希望工程、家乡修桥和救助失学儿童等捐款达数万元。

长征路上的红色姻缘

2007年12月29日,戴福九因病医治无效,生命走到了尽头。据戴福九的亲人说,戴福九老人在生前就要求死后丧事从简,戴福九的家属根据老人生前的遗愿,只在院子里设立了一个简易的灵堂,没有哀乐,只有几张桌子和几个花圈,一切都很简单。

戴福九住院时,彭云每隔两天便去医院看望一下丈夫。戴老去世后,彭老表现得很坚强,强忍着眼泪,但心中还是很悲痛。他们在长征路上结缘,相伴近70载,上演了传奇爱情故事,这对共同经历过长征、一起走过70年的老人,曾是全国最老的“红军夫妇”。

彭云是四川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是红四方面军宣传队干事。两人于1936年6月17日相识,当时翻过夹金山的戴福九的部队与彭云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当时戴福九被彭云那百灵鸟般的歌声吸引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苏维埃的旗帜飘呀飘起来……”就这样,他们开始相亲相爱。1937年3月,戴福九和彭云在甘肃庆阳结婚。

戴福九的亲人告诉记者,两人老了后更加恩爱,彭云唤老伴为“戴老头”,戴福九叫老伴“老太婆”。1989年,戴福九夫妇还荣获“中国金婚佳侣”的荣誉称号。文/记者杜金存实习生张俊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