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专家称嫦娥卫星奔月成功后无法用肉眼观测
2007年10月17日 13:55扬子晚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火箭和卫星已进入发射台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最佳发射时间初步确定在10月22日至25日之间。据悉,“嫦娥工程”汇集了全国科学家强大的科研实力,而其中多项技术是南京专家参与设计制造的。记者昨天特别采访了南京一批直接或间接参与“嫦娥工程”的有关专家,请他们详析“嫦娥奔月”。

月壤测定

紫金山天文台5年造出“探测器”

“最近太忙了。”当记者好不容易联系到在探月工程中负责制造空间探测器的紫金山天文台的有关研究员时,他不禁感叹道。“现在我们有一支技术队伍已经在发射现场,而‘嫦娥奔月’期间,我将在北京的指挥中心,密切监控空间探测器传回的数据。”

据了解,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制造的空间探测器为“伽马射线谱仪”。负责该项工作的空间天文研究室从2001年就开始研制,谱仪的口径约为20厘米,长约40厘米,重约30公斤。经过5年的不断试验,伽马射线谱仪于去年设计完成并经过力学等上百项考验、检测后,交付给了卫星总体。

据了解,在“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栏中,位于第二的就是进行月表化学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分布的探测,而这一任务就是要由γ/X射线谱仪联合完成。那么,这种探测器是怎样工作的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其中由紫台设计完成的伽马射线谱仪专门用于采集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来自月球的伽马射线。月球上不同元素发出的伽马射线能量是不一样的,科学家们最后就是根据能量差异确认出不同土壤元素的含量浓度和分布区域。那么,“嫦娥一号”卫星的探测设备能不能都保证可靠地完成任务呢?据有关专家透露,科学探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各种探测仪器共24件设备,它们对实现科学目标的影响不同。有的设备至关重要,万一失效会影响整个探测任务的完成,不过这些关键设备一般都设立了备份,也就是说当主设备失效后,可启动备份继续工作。“γ和X射线谱仪虽然它们探测的元素有所分工,但在工作时就是互相扶持的。我们此次要进行全方位的元素分析,了解月球上不同元素的分布,最后制作出‘能谱’。”

轨道设计

南大南航专家参与预研

目前,我国发射的卫星都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们飞离地球最远的距离不到8万公里,这些卫星所受的作用力主要是地球引力。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月球探测卫星在从地球飞往月球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引力场将从地球引力场转变为月球引力场,这对于飞行器的轨道设计来说是新的考验。

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南京一些高校的不少专家都参与了“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设计的预研工作。南航航天学院的徐波博士告诉记者,轨道设计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绕地球轨道,第二段是转移轨道(也即过渡轨道),第三段是绕月轨道。从地球发射升空到进入月球轨道,大约需要15天时间。脱离地球轨道估计问题不大,但让它准确地改变轨道进入预定轨道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从绕地球轨道进入转移轨道要满足很多约束条件,比如要考虑到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要通过计算找好规定地面上的发射窗口,从现在看估计会在22—25日左右发射,因为只有在这个时间窗口才能进入绕月轨道,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就必须要等待下一个,可能需要几个月。“嫦娥一号”卫星大部分时间属于无动力轨道飞行,自身携带燃料少,只能进行小的轨道修正或变轨机动,因此轨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嫦娥一号”卫星最基本的也是最首要的工作。当初参与轨道预研工作的单位就有10多个,有多套方案作为备份使用,卫星上天之后,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随时调整选择备份方案。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