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为谋求边界问题和平解决,中国军队速战速胜速撤。然而50年过去,烈士的鲜血早已被皑皑白雪冰封,这场战争的真相也逐渐模糊,各种流言不仅多见于网络,而且流传于正式出版物:“解放军在反击战中快打到新德里”、“解放军一度收复了藏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解放军实际收复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国人喜闻乐见的流言与历史相距多远?历史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真相又是什么?在这个50周年纪念中,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流言。 【网友评论】

 
 

传闻中国军队攻入印度 首都新德里唾手可得

在中印战争的诸多传闻中,最受欢迎的是这个传说:中国军队在反击作战中已经快打到新德里了。似乎只要没有中国政府的主动停战,连印度的首都都要被拿下。如“先锋部队推进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印度首都一片惊慌,大街上修筑工事,市民们争相出逃。”最惊悚的是一篇以“美国人”身份讲述中印战争的网文,宣称“其先遣部队,以达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中国军队士兵已经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详细】

 

炮弹可越界 人不能越界

追近传统习惯线 主动停火后撤

11月14日,中央军委电示新疆军区与康前指,提醒前线部队切实注意:“拔点时,对印军设在境外的炮兵和据点印军不打,我不打,印军打我时,我坚决还击。以短促猛烈突然的火力还击,打它的丁如泽机场和楚舒勒,炮弹可以越界,人员不能越界。还击时必须经总参谋部批准,切勿仓促动手。”【详细】
拔除“阿印8、9、16号”据点之后,总参谋部于11月19日电示。“你们已顺利地歼灭了8、9、16号据点之敌,甚慰,同意你们乘胜拔除5、6、7号印军据点”。第二阶段作战历时3天,肃清斯潘古尔湖以西地区印军入侵据点,攻歼印军侵略据点3个扫除3个,收复了失地。部队于11月26日下山归建。 【详细】
军区前指即令419部队第154团向打陇追击,11师第33团向邦迪拉以南追击。随后,154团追到打陇,占领了吉莫山口,33团追到查库,占领了鹰案山口、比里山口,接近了传统习惯线,从那里可以看到印度平原了。21日,中国政府发布声明,宣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部队接到停止追击命令。【详细】
 
策划:中印战争50周年之重回1962
 

美丽的藏南地区

50年前,由于印度在中印边境上采取“前进政策”,步步进逼,越过实际控制线,我被迫自卫反击。经过一个月的武装冲突,在我单方面停火和主动后撤后,这个中印几千年友好史上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终于迅速结束。 【详细】

 

中印边界争端的产生和发展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但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线,而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侵略和蚕食又留下了一些历史的纠纷,使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两国间存在的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中、印边界争端需要通过谈判取得公平合理的解决。但是印度拒绝谈判并不断用武力打破中印边界的现状,要把它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印度推行其“前进政策”,命令“沿边界全线建立一系列的国家边界哨所,特别是可能有争议的地方”。 【详细】

 

中印边境终于发生了武装冲突

1959年8月25日,在东段马及墩南端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25日,在西段又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1962年中印边境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国方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已于10月20日开始进行自卫反击。
    中国边防部队收复了印军越过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并进入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尽管中国边防部队在自卫反击中未越出中国领土一步,但是印度军队的溃败在印度国内却引起极大震动。印度总统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详细】

 
 

传言不实:中印自卫反击战未入印度境内 距新德里千里之遥

对于有传言称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逼近印度的首都时,徐焰教授表示,这是属于夸张的不实信息。当时作战情况从地图可以看出来,两个作战方向,离印度首都都有千里之遥,根本不在一个方向上。按照中国地图的划法,中国军队在这次作战中,根本没有进入印度境内,中国军队作战都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按照印度地图的划法,其实也没有进入它的纵深,只不过是在双方争议地区交战。而且中国军队在反击作战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很快还撤回到战前的位置。 【详细】

 
 

传闻中国军队收复全部失地 撤退前已推进至传统控制线

在对中印战争的各种描述和传闻中,另一个也很有市场,即在中国军队的反击中,已经成功的将印度军队驱逐出中印有争议地区,“收复了中印传统边界以北的中国领土”。也就是几乎全部收复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因而与这个巨大的战果相比,后来中国主动撤退至实际控制线后还额外后撤20公里的结果格外显得刺激国人的神经。【详细】

 
东段两路作战:
力争歼敌4旅 非收复藏南

当尼赫鲁政府拒绝中国政府的和平建议,决意再次使用武力后,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印边境东段集中主要兵力向西山口及瓦弄方向继续实施自卫反击作战。为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行动,在东线以一部兵力向里米金、梅楚卡、都登方向实施反击。11月12日,中央军委提出再次反击印军的作战任务及战略目的,并对中印边境斗争的发展前途作了分析,并指出:要力争干脆全部地歼敌3至4个旅(达旺方向2至3个旅,瓦弄方向1个旅)对印度反动派是一个更大打击。【详细】

西山口战线:
沿长蛇阵歼灭 未扩大战果

印军加紧向边境地区增派部队,到11月中旬,印军在东线的兵力达到3万人,其中1.5万人部署在达旺河南岸至印度境内的提斯浦尔之间,在传统习惯线以北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约1.2万人。印军是沿公路两侧纵深梯次配备,基本上是一个长蛇阵。我军与印军在这个方向的兵力对比为1.5:1。我们采取刘帅提出的“打头、切尾、斩腰、剖腹”的战术,实施大纵深迁回包围,多路穿插分割,将敌人的长蛇阵切为数段各个歼灭。接到停止追击命令。【详细】

瓦弄战线:
沿河谷反击 地形限制难展开

第一阶段反击战结束后至11月中旬,中国方面在西山口主方向集中了近3个师,在瓦弄方向集中了1个师近万人的兵力。这时当面印军不足2个师,且惊恐不安。11月14日,印军为庆祝尼赫鲁的生日,首先向瓦弄方向的中国军队发起小规模攻击,解放军第130师打退印军攻击后,于16日向印军发起大规模反击。因地形所限,战斗基本沿察隅河谷形成一线平推。中国军队于一天内即将印军第11旅击溃,随后转入追击和搜剿,当面印军有半数逃脱,已全部溃散。【详细】

 
60年代中印边境冲突与中国自卫反击战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反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地区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保卫了中国西部的边防【详细】

尼赫鲁政府的扩张政策  

印度总理尼赫鲁1950年在印度人民院的一次讲话中,公然说:“不管有地图没有地图,麦克马洪线是我们的确定边界”,为掩人耳目,印度政府还修改官方地图。【详细】

印度在边界的“前进政策”  

所谓“前进政策”,实质是尼赫鲁政府通过外交方式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的目的未能实现后,决心以武力改变边境现状的产物。印度政府为改变边境现状,侵占中国领土,就酝酿了向中国“占领”地区派遣巡逻队和插入中国哨所之间的空隙地带建立据点。【详细】

中国边防部队自卫反击作战  

此次自卫反击作战,历时1个月,总计歼灭入侵印军8800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驱逐了入侵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打击了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嚣张气焰。 【详细】

 
 

传闻亚东属于中印争议地区 在实际控制线与传统线之间

在众所周知的东线中印有争议的藏南地区,传闻中又加进了亚东的身影。在一篇慷慨激昂的网文中宣称“亚东当时距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约110公里,是中国、印度、锡金三国交界的地方”,而又声称“战后一直以为中国从亚东撤军了,撤到了战前的实际控制线……PLA不仅没退,还前出了不少。真是大快人心。”已经把亚东划进了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里。【详细】

 
 

亚东位于中国与不丹锡金交界处 不属于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

亚东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东邻不丹,西连锡金(今属印度),是中印边境西藏重镇,自古乃为联系南亚的主要陆地通道。亚东商埠既是西藏自治区传统民间边贸通商口岸之一,又是中国近代史上西藏地方在6年之中两度被英帝国主义侵略、同祖国内地一样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的标志性产物,即与租界性质毫无二致的贸易市场。【详细】

 
 

亚东地区中国锡金边界清代由中英条约划定 中国领土无争议

1890年三月十七日,以斤泰为全权大臣,与印度总督在加尔各答订约八条,至该年七月十二日由使英公使薛福成在伦敦互换。该约条款如下:藏哲(哲孟雄,即锡金)之界,以自不丹交界的支莫挚山(Gipmochi)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Teesta)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汁(Mochu)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咱利一带山顶为界。 【详细】

 

1960年代印度虽在中锡边界上挑衅 但承认中锡边界已正式划定

中国政府还曾四次提出印度在中锡边界中国一侧非法修筑侵略工事……现在,印度政府竟装模作样地说什么只要一个独立的、中立的观察员到边界上看一看就可以解决问题,并且还厚着面皮说,印度军队从未越过已被正式划定了的锡金和中国边界,印度也不曾在边界的中国一侧或是在边界上建筑过任何工事。这睁着眼睛说瞎话,如何骗得了人?!【详细】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边境小城亚东
 

进入亚东地界,号称“世界高原第一镇”的帕里镇海拔4360米,帕里高原上千亩金灿灿的油菜花衬映在白雪覆顶的山峰下。堆纳乡和帕里镇之间形成了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亚东总体地貌为一个大山沟,因悬殊的海拔高度以帕为界,形成截然不同两种气候。 【详细】

微弱毛细血管记录的历史  

在地图上,亚东如同一把楔子,深深嵌入印度锡金邦和不丹国的缝隙中。它在西藏西南边陲的版图上,划出了一道狭长的优美弧线。亚东沟撕开的这条裂口,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徐徐迎进来,沿着亚东县的下亚东乡、上亚东乡、帕里镇、康布,最远到达离边境100多公里处的堆纳乡,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这条通道也同样作为商贸通道和外来者曾经入侵的路线,在西藏历史上印下了特殊的印迹。 【详细】

当年西藏“小香港”  

抗战期间,西藏是西南的一个商贸中心。当时的亚东实际上成了“自由港”;县所在地下司马被称为“小香港”。下亚东乡书记张寿林介绍说,那时候西藏的贵族如果谁没来过亚东,简直是个大土帽。边贸关闭前,亚东县城的两条长街,两边全是店铺、摊点。当时下司马有印商46户,尼商26户;帕里镇有印商12户,尼商8户,不丹商人9户、锡金商人1户。那时还未设海关。对出入境货物实行“三不政策”,即不检查、不登记、不收税。 【详细】

曾见繁华的本地人家  

1962年,中印关系变化,亚东口岸关闭,中印间边贸基本停顿。加措记得,封路前,把境内的外国商人全部清理出去。考虑到好多人在此通婚,政府同意本地家人随商人迁走。 【详细】

传闻1962年中印战争收复亚东

印度在亚东特权1954年已收回

尊重锡金主权 1962年亚东未作战

说到亚东,在传闻中,“有争议”的亚东也是之前被印度侵占,而在1962年的战争中被中国军队收复。有传闻是这样描述“收复亚东之战”的:“中印边界反击战时,印度军队在这一地段并没有挑起事端,但驻有一定力量的兵力设防,中国军队突然间用一个师的兵力发动进攻,进展神速。考尔中将乘苏联援助还是由苏联人驾驶的米-8正在此地视察,还没反应过来,直升机就被中国军队缴获”。【详细】
1954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关于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同时互换照会一件。《协定》规定了两国互设商务代理处及其外交待遇,“照会”同意印度撤除驻军卫队。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将亚东、江孜两处英印商务代理处和与租界一个性质的边贸市场,连同驻扎在那里的外国武装、海关权,以及从亚东边境到江孜的邮电权和沿途享有治外法权的12个驿站,等等,一律取消。清除了殖民主义势力的遗迹,消除了英印旧有种种特权。【详细】
中国东线部队召开团以上军官紧急作战会议:遵照中央上述决定,为了速决全歼侵入我境之敌,现特有关作战行动部署如下:……为了防止敌人在战役期间向我薄弱地区进攻,我阿里支队和空喀山口防区的各哨卡,及亚东地区,务须提高警惕,加修工事,严防敌人袭击。……作酉38号军委 1962年10月17日24时【详细】
中国反对印度扩张主义行径,未承认印度控制锡金,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为了表明中国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保护”权的正义立场,为了表明中国政府尊重锡金王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甚至在印军越过中锡边界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十分的克制,没有在中锡边界采取反击行动。 【详细】
 
时隔44年 中印重开亚东边贸
 

中印重开亚东边贸

时隔44年后,位于印中边境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于当地时间6日上午重新开通。尽管下着小雨,气温很低,但整个口岸洋溢着欢乐与祥和的气氛,印度音乐和中国歌曲在空中回响。中印两国军人相互握手,合影留念。【详细】

 

中国驻印大使出席典礼

印度锡金邦首席部长查姆林主持了边贸通道开通仪式。中国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出席了开通典礼。 【详细】

 

曾经交易额过亿银元

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上世纪60年代后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详细】

 

传闻中印边界西段晚清以来丢失给印度30万平方公里领土 1962年收复

对应于印度侵占了中国藏南领土9万平方公里的事实,另一个传闻诞生了,就是“中印战争我军实际收复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个传闻中中印边界西段“地区广阔,也有个类似于麦克马洪线的XXX线,也是英国人搞得鬼……事关重大呀,近30万平方公里。”传闻宣称“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共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来在丢失的3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详细】

 

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区总面积仅3.3万平方公里 何来30万平方公里

中印边界争端中,有争议地区面积总计约12.5万平方公里。在中印边界东段地区有9万平方公里,中段地区有0.2万平方公里,西段地区有3.3万平方公里。在西段,有争议地区主要集中在阿克赛钦,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59年9月13日一份秘密指示中承认:“我们在那里没有哨所,而且实际上几乎就没进去过。”阿克赛钦自古就是连接中国新疆和西藏的通道。【详细】

 
 

印度没控制过西段主要争议地区 始终为中国控制所谓“收复”无从谈起

印度政府单方决定发行使喀喇昆仑山口以东的克什米尔段约翰·阿尔达线的北部边界的地图,想为将来不可避免要与中国进行的边界谈判提供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尼赫鲁1959年9月13日发布的正式指示“……在阿克赛钦地区应当大体维持现状,因为我方在那里未设哨所,而且实际上很难到达这个地区。任何涉及该地区的问题,只有在时机成熟、解决整个边境的更大问题时方可予以考虑。目前我们只好暂且容忍中国对拉达克东北地区的占领和他们修筑的通过这个地区的公路。……”【详细】

 

中印战争西线印军入侵最深仅20公里 中国只需收复边界狭长地带

西线当面为印军第十五军第十九师所属第一一四旅。其总的兵力部署态势是:一线展开,分散配置,该旅5个营20多个连队,3000余人分散在传统习惯线两侧,北起喀喇昆仑山口,南至狮泉河谷,正面宽600余公里,深入中国境内2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内。每个据点多则两个排少则1个班,兵力高度分散不少据点之间空隙大,独立据守支援不便,利于各个击破。【详细】

 
印度人看中印战争
 

马克斯韦尔的《印度对华战争》中有一个很趣的比喻,他说印度像是一个钓鱼的人,鱼饵被一条不希望它上钓的鱼咬住了。此文正好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本来非暴力运动就很虚伪,说说可以,莫非还要当饭吃?但是就像我们纪念倒下的中国军人一样,我们也纪念印度的军人。为国捐躯无论在那一边都让活着的人永志不忘,当然,是为了永无战争。 【详细】

印度课本中的两个“中国观”  

政治课本常常集中了一个国家当权的、主流的、有时则是偏颇或呆板的看法。比如,这本书就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农民,他们的主要职业是种植大米和茶叶,其他职业包括捕鱼和制陶,同时工业也逐步发展。【详细】

印度的反思:为什么输给中国  

政府对这次战败的调查(尚未解密)、印度政府1992年的官方历史、已经解密的中国和美国文件、以及印度分析家和学者的大量研究都表明,对于这场战争,还有惊人的事实。最显著的原因是当时的政治领袖让印度遭受了失败。不是中国的背叛,而是当时的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以及他的国防部长V·K·克里什那·梅农(VKKrishnaMenon)自以为是地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而且即使印度奉行“前进战略”,中国也不敢进攻印度。 【详细】

印度称下次“将扮主导地位”  

他特别提到,当年战败遭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的陆军第7旅指挥官达尔维(John Dalvi)回忆录“喜马拉雅的失策”(Himalayan Blunder)在这方面写得十分清楚,自己毋须赘述。他说,“下次将不会有这种局限。印度空军不管在哪区、对抗谁,都将扮主导地位”。【详细】

 
 

1959年中印实际控制线:东段实际为麦克马洪线 西段为传统分界线

另有传说,说1962年中印战争停火后,中国军队主动撤军,没有撤回到麦克马洪线,而是撤回到一个对外秘而不宣的“实际占领线”,因此对外宣称是“1959年控制线”而不是“麦克马洪线”。那么真的有这么一条神秘的外界不知道的“实际占领线”么?其实这条线在中印边界东段就是麦线,它是相对于1962年战争爆发前的控制线而言的。1962年,印军在一些地段越过麦线,在麦线以北中方一侧建立军事据点。中方当然不能撤到“1962年控制线”上。 【详细】

 

1959年中印实际控制线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中国和印度边境地区大部分在西藏,小部分在新疆。两国边界西起喀喇昆仑山口,东至中国、印度、缅甸3国交界处,当中隔着喜马拉雅山区的尼泊尔、不丹。整个中印边界分为3段,边界争议地区的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详细】
从本声明发表之次日,即1962年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二)从1962年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为了保证中印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往来,防止破坏分子的活动和维护边境的秩序,中国将在实际控制线本侧的若干地点设立检查站,在每一个检查站配备一定数量的民警。 【详细】
28日,打退入侵印军的进攻后,收复了拉多和碟木卓克等地。尔后,又收复了巴里加斯、十日果等地。……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详细】
 
印度贫富分化严重导致10年动乱
 

印度贫民

印度分离势力在印度穷乡僻壤活跃了40多年,不断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袭击政府武装。他们正在摆脱阴影并因它而逐步兴旺起来。 10年以前,这些反政府武装分子—通常被称为纳萨尔派—似乎已经消失殆尽。 【详细】

 

贫穷困局

尽管印度的反政府武装叛乱很少受到南亚之外的国家的关注,但这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农村暴乱事件,而是一场全面的游击战争。过去10年,大约有1万人死亡,15多万人流离失所。 这些现象不该发生在21世纪的印度,一个全球化最成功、最著名的神话之一。然而,大量的印度人都错过了富裕的机会。目前,印度是地球上经济分层最严重的社会之一,政府机构严重腐败,公共教育和卫生保健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贫血状态。联合国报告显示,印度的饥饿人数比例在20年内丝毫未动。 【详细】

 
 
 

前中国驻印大使:1962年自卫反击战目标不是收复藏南地区

自卫反击战的目标不是收复藏南,而是反击印度在边境的挑衅。印方在冲突前错估了形势,以为中国软弱可欺,推行所谓“前进政策”对我领土进行蚕食。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把印军推了回去,中国预定的目标已经达到。从战略上看,中国当时的主要威胁是美国和西方,对印度还是要争取的,如果继续留在藏南,等于又开了一条战线。【详细】

 
 

1963年1月14日《人民日报》:西藏边防部队撤离达旺 当地群众欢送

新华社拉萨十四日电本社记者报道我西藏地方边防部队今日撤离达旺的情景说,十四日上午,中印边界东段西部重镇达旺一带几十个村庄的男男女女,背着米酒和蜜桃,拿着一束一束鲜艳的花朵,赶到达旺中心广场,为亲密相处了两个多月、即将撤离达旺的边防部队送行。达旺寺的喇嘛和江贡寺的女僧们,也像过重大宗教节日一样,披着袈裟前来送别。部队穿过欢送的行列向北进发了,许多居民纷纷迎上前去,向他们献哈达、献福条,敬酒,热烈握手。【详细】

 
 
 

1986年底印度议会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领土升格为“阿鲁纳恰尔邦”

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法案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领土———他们所谓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北京不止一次向印度提出强烈抗议,印度不仅不听,反而在达旺一带有异常军事调动,中国人的忍耐已到极点。由于印军拒绝解除战备状态,1987年初,西方媒体认为北京的语调已经同1962年时类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预言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不久即将爆发。面对紧张的中印边境局势,印军高级将领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反而下达了代号为“猎隼行动”的命令。【详细】

 
揭秘1987年中印边界纠纷
 

1983年,印度派出一个情报小组,前往中印边境东段的桑多洛河谷牧区侦察,他们在那里进行着秘密情报搜集工作,并监视中国军队行踪。印度情报小组在桑多洛河谷呆了整整一个夏季,建起了一个临时哨所,这个哨所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中国一侧。【详细】

西方预测战争即将爆发  

1987年初,西方媒体认为北京的语调已经同1962年时类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预言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不久即将爆发。【详细】

印军叫嚣将战线推至雅鲁藏布江  

桑搭吉计划战争爆发,印军可进入中国西藏纵深作战,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撰写的《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一书称,当时印军打算使用一个师的兵力来“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有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令。 【详细】

外交斡旋化解“战争危机”  

中印两国都意识到了边境地带对峙的危险性,两国政府决定逐渐减少在前沿地区的兵力部署,并重新开启双边对话。到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协定,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在这项协定中,引入了“平等互利”的安全原则。至此,这场边境危机终告化解。【详细】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始终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也是一场 为了促进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议而不得不发动的反击战。但是,建立在流言 基础上的民间讨论,不仅歪曲了历史,更将当下的左右之争带入这场早已散 去硝烟的战争。而这样的讨论习惯,不仅无助于理解过去,更无益于现实。 只有真相,才是对那场战争最大的尊重,更是一切讨论的起点。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