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曾无限感慨地说过:“我们年轻时候见到的坏事那就多了!随时随地可以学坏——旁边还有人撺掇你往坏里走哪!”社会给人布下了无数的陷阱,每错一步都有可能造成千古恨。让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等老先生闯过这一道道关口,成为一代相声名家的是什么呢?是朴素又严肃的人生哲学:凭真本事吃饭,过平凡人生活。
 
 

侯宝林相声生涯的四次重大转变:活命——艺术——人民——民族

侯宝林是被饥饿逼进艺术领域的;及至辗转于北京街头,也还是为了肚子而学、而演;1943年,他发愿要使相声打进艺术领域也只是基于对相声艺术的认识而产生的个人抱负;解放了,艺人们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他改革相声的更大动力,也为他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标准;十年文革及其种种恶果,使他同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一样,为民族的未来而忧虑、焦急,他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向理论研究进军的。【详细】

 
侯宝林在中南海:
没有毛泽东相声或已消失

“其实,中南海里喜欢听父亲相声的还有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其他许多国家领导人。但是,如果没有毛主席这样热爱相声的“观众”,也许相声这个曲种今天早已不复存在或者更加式微了。至少,后世是再也见不到侯宝林表演时的风采了,因为父亲一生唯一的十几段相声录像,正是1975年专门为在湖南养病的毛泽东主席录制的。”【详细】

伯乐侯宝林:
相声艺术大师趣事点滴

生活中的侯宝林,趣事是很多很多,甚至一直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于1993年2月4日在北京病逝,在离开人世之前,侯宝林还在录音里给观众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听众,尊敬的观众,侯宝林将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财有道……”大师以他的特有的风趣,给社会留下最后的幽默。【详细】

青年侯宝林:
观众如何促他成长

“天津观众的偏爱,使他在短短数年间,赢得了相声演员前所未有的荣誉。但即使如此,观众还是铁面无私地指出他的瑕疵:侯宝林是相声中的佼佼者,而且是最进步者,(但是)《妓女打电话》、《逛城隍庙》俗而讨厌,此类玩意则可不要……侯宝林说《玉宝钏洗澡》中以山西人抓哏,谓山西人语后恒加“咕嘟嘟”,未免似是而非。”【详细】

 
侯宝林轶事
 

【视频】一代宗师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满族,天津人,先学京剧,后改相声。1940年起,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侯宝林是极负盛名的表演艺术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著有《相声溯源》等,被誉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详细】

 

侯宝林难倒华罗庚

“侯宝林难倒了华罗庚!”这是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北京的民间传说。
    侯宝林问华罗庚:“二加三在什么情况下等于四?”
    华罗庚沉默了。
    侯宝林强调说:“请注意,我问的是在什么情况下!”
    华罗庚仍然解释不出。
    侯宝林笑了:“在数学家喝醉了的情况下呀!” 【详细】

 

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7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门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详细】

 
 

侯宝林:大师之路及其启示

如果说,低微的出身、辛酸的命运和贫困的生活是侯宝林得以出人头地的生存原动力,艺术的天赋、向上的追求和新中国成立后空前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则是侯宝林走向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由他编演的那些个性鲜明、堪称经典的优秀相声节目及其体现出来的杰出品格,无疑是他大师身份和品性的最好证明。【详细】

 
 

马三立:经历过新旧社会的右派相声演员

从1929年15岁第一次登台,到2001年底告别舞台,马三立说了70多年相声。其中,前20年“摞地”卖艺,尝尽江湖之艰辛;建国后自由了10年,壮年时被打成右派,自此又蹉跎20年;待到七十年代末复出时,他已经年近古稀。难怪这位晚年“功成名就”的老人会感叹:“我这一生,逆境更多于顺境。”在一份大概写于八十年代初的思想汇报中,马三立描述:“二十年来,我是见人不主动说话,见人不主动握手。事事寡言,不闻不问。内心总有自卑感,一直不肯去亲友家、同行家串门聊天,也不参加任何人的合影照像,避免人家小看我,歧视我。”【详细】

 
立德 立功 立言:
追忆相声大师马三立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马三立的财富就是观众。马三立的艺术造诣炉火纯青,而他的为人更受到人们的敬佩。马三立上台严肃认真,下台自珍自爱。他说:“别人对我艺术的喜爱就是最大的报酬。”写到此,记者不由得想起马三立这个名字来历。古书曰:君子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详细】

马三立之子追忆:
我的父亲是一个耿直的父亲

马志良,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父亲说他脸上“没买卖”,不准他说相声。于是,已经被某部队文工团录取的马志良没能入行。马三立认为,马志良如不能成才,从小里说,是糟踏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是糟踏了相声艺术。志良说,“我不怨父亲,他是对的,我能理解。”“他太爱相声了!”【详细】

马三立走了:
曲艺界步入“后大师时代”

深入生活、永不脱离群众,是大师成功的根本。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薛宝琨教授说,马三立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与普通百姓血脉相连,息息相通。马三立通过相声传达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俗不伤雅,表现了乐观务实的大众精神。【详细】

 
马三立轶事
 

【视频】马三立的告别演出

2001年12月8日,上万个座位的天津人民体育馆座无虚席,天津人最喜欢的相声艺人马三立,在这里举行了自己从艺八十年的告别演出:“我是马三立。我简直受宠若惊,小题大作了。我值嘛,还摆花,” 【详细】

 

马三立的遗嘱

我是一个相声演员,也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按照党的要求,用相声,用笑声,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父老乡亲,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和关爱。我也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我心里的感谢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人总是要死的。我有个最后请求,就是我过世后,请将丧事从简办理,我不愿让组织再为我费心费神;同时我的朋友、学生和再传弟子较多,所以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蓝、花圈、挽联,不接受钱物。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我衷心祝愿相声繁荣,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详细】

 
 

刘宝瑞:真实的快乐

当“喜剧艺术”最终沦落为“搞笑技术”,人们在相声场子除去震荡肚囊宣泄感官之外,还能有艺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表现人物的快乐吗?由于喜剧艺术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受众就更容易误会或挑剔它们的“失真”,因此也就更加强调它艺术真实性的重要。于是在许多传统段子里,我们能立马就回忆起因真实而产生的共鸣,因褒贬而引起的回味,因幽默所带来的种种快乐,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就是如此。 【详细】

 
 

刘娅娅:我的父亲刘宝瑞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就是他对国家的亲,对党的爱,达到了超乎常人的状态。解放前夕由于生活所迫他去了香港,在那里他的生活境遇有了较大的改变,有了自己的听众群体、立足之地。1949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父亲毅然立即返回祖国,加入进步艺术团体,写新、唱新、演新,报效祖国母亲。他的笔记中清楚地记着一段话:‘我是旧社会过来的艺人,身上肯定有不符新社会的毛病,艺术上也会留下旧的痕迹,故此,我要认真学习。’”【详细】

 
 

相声表演艺术家刘宝瑞之死

出屋洗漱,发现刘宝瑞他们那间房子情况异常,小心骚动,却是无声的骚动。我们所有的人都被告知“不许乱说乱动”的,平时便缄口不言,彼此不过话不打招呼。发生什么事情了?早饭场上仍然雅雀无声。但从别的班的嘁嘁喳喳里,模糊地听说刘宝瑞死了,——并且说是吃安眠药自杀的。自杀,就是“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了。他为什么出此下策?要么是看不到前途,一死了之;但也许就是因为“心口疼”,又还得下地干活,难以忍受病痛之苦,自求解脱……【详细】

 
刘宝瑞轶事
 

【视频】马季口述与刘宝瑞的师徒风波

马季:“我演的是前苏联《人造卫星飞上天》,刘宝瑞老师演的是《非洲独立进行曲》。我前面这个节目呢,没有顾及到他后边这个节目。我们之间的手法上有些雷同,比如说学外国人说话,我篇幅也比较多,他学外国人说话篇幅也比较多,而都是一个腔调。我头了说了,说了好多,到刘宝瑞老师上的时候,他感觉到了,我前面刨太多了。刘老师下来不理解,我说的悬点破口大骂:‘这是什么师傅教的!还有一点艺德没有?懂得吗,这叫刨活!’” 【详细】

 

刘宝瑞名段《官场斗》节选

和珅一看乾隆急了,赶紧说:“您先别着急呀。”?!”
    “您哪,打库房里头,拨出四万两银子来,派人给刘墉家送去,旨意上就写:恩赐路费银……”
    皇上一听: “哎,你到底是哪头儿的呀?!”
    “他把我参美啦,合着参完了我,我再送他四万银子,我怎么那么闹得慌啊?噢,你们俩勾着哪吧?” 【详细】

侯宝林之徒马季

马三立之子马志明

刘宝瑞之徒唐杰忠

马三立因一出《买猴》被打成右派,十年文革更是举家下放农村。现如今师承父亲的马志明白发苍苍,他一边揉捏着在文革中受伤的腰,一边冷然数落着已逝的父亲:“我们家在过去是纯粹的苦大仇深,新社会彻底的翻身户。得,挺好的成分都让老头说一《买猴》糟践了。依我看,他定右派不冤。谁让你生活在社会主义美好环境里,拿着人民的工资,你不去歌颂,你去讽刺?” 【详细】
其实,相声“不逗笑”的问题并非今日始。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类似问题就已出现,虽然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但这两次关于“不逗笑”的讨论都涉及到如何认识相声的娱乐和教化功能之间的关系。【详细】
相声的讽刺,是一种捍卫、一种警醒,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搅局添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政治稳定,只能有好作用,不会有坏作用。关键是要艺术地讽刺,审美地讽刺,要让人们在欣赏相声的过程中,产生感动和共鸣,引发启迪和警醒,而不是对号入座,找你麻烦。比如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是站在何种立场、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和眼光去讽刺。【详细】
这是个娱乐至上的文化时代,快餐式的文化让人们过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各种各样的选秀和没完没了的炒作,使得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不可否认,相声在现代文化中也需注入新元素,以体现其独特的暗喻和反讽表现形式,所以侯耀文的弟子郭德纲的出现也不是偶然,而是相声结合当下文化、重走民间路线的艺术尝试。可惜的是,相声的现代语境让郭德纲在红火一段之后又复于平静,相声让他“火”了,他却丢了相声。【详细】
 

调查

1.您有没有听过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等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相声,喜欢与否?
听过,喜欢。
听过,不喜欢。
没听过。
2.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相声好在哪里?
表达了传统文化精髓,乐而不淫,俗不伤雅。
健康向上,不挤兑人,不放大人性阴暗面。
表演基本功扎实,作风一丝不苟。
能够教育人 引导人。
源自生活,抓住了群众关心的问题。
3.您觉得如果侯宝林在世,会怎样看待徒孙郭德纲?
郭德纲徒弟打人,教不严师之惰,德行有亏。
郭德纲的相声太过阴暗,没体现社会的真善美。
郭德纲在相声外的副业太多,实在是不务正业。
郭德纲对外大发厥词,需要关起门来教训一下。
用户信息  
学历  
月收入  
 
相声的生命力是源自民间的,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决定了它是个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扎根于民间的文化。因而,当相声被拔高到精英层面,当后来的相声表演者纷纷以艺术家自居,不屑于与普通百姓为伍时,当为相声的领军人物和门派而争论不休,却疏于汲取生活营养时,相声只能停留于春晚等晚会中就不足为奇了;当相声背离了它的传统精神、过多地沾上利益时,就更值得担忧了。是继续发扬光大还是逐渐淡出舞台,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