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朱厚泽:
有容乃大

 
 

新华社5月12日发出电讯说,80年代的中共宣传部长朱厚泽5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朱厚泽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王岐山、胡启立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朱厚泽在任中宣部部长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宽松、宽容、宽厚”三宽政策,他本人也被称为“三宽部长”。根据朱厚泽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骨灰送回家乡安葬。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历史首页

“三宽部长”朱厚泽

三个“宽”字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对不一致的思想观点宽容;能否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宽厚;环境能否搞宽松一点。

何亮亮: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去世 曾提出三宽政策

当时朱厚泽在发言中说:“文化要发展,各行各业要发展,推而广之要使一个社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有一件事情恐怕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就是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与传统的东西有差异的观点,不要急急忙忙做结论。同时对积极的探索、开拓和创新,要加以支持。”

 

 杨锦麟:朱厚泽与意识形态领域“小阳春”

朱厚泽生前多次公开提倡和主张“三宽”,据说这还是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时期的事了。而所谓的“三宽”,就是“宽容、宽松、宽厚”,也有很多人说,在朱厚泽担任中宣部部长时期,是过去三十多年间,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里难得一见的“小阳春”。在八十年代末期,朱厚泽从总工会退休,但他仍然长期坚持民间的调研,力主阳光政治。

 

晚年朱厚泽:反思改革三十年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朱厚泽撰文《关于近现代中国路径选择的思考》,他提出,“我们回顾一下这二十多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简单一句话就叫:解除市场禁锢。”“要想解决我国的文化问题,以求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学术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解除思想文化禁锢。”

 

听听朱厚泽说的话

朱厚泽谈“民主”

“民主法治的国家制度不是没有缺陷的制度,但是比较各种制度,它比较有弹性,抗冲击,易于进行更新、发展和完善。高度集权、高度刚性的集权制度有它的好处,但是从长期看靠不住。 [详细]

朱厚泽谈“市场经济”

“经历二十世纪变革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可能是好处较多、害处较少,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刚性较弱、弹性较强,排他性较少、包容性较广,易于自我更新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迄今为止已找到的有效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的形式、制度、方法的基础。”[详细]

宽容文化与阳光政治

在阳光政治中,经过议论、纷争、对话、交流、讨论,人们定能取得共识,最终获至相互认同的答案。

朱厚泽:关于近现代中国路径选择的思考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使我国的社会流动恢复,结构单一的状况不复存在。社会分化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分工、分野、分层、分化,已经十分清晰,面对这样深刻的社会结构性的变革,采取什么方针呢?即不能回避、掩盖,也不要紧张、害怕,理智地面对现实就是了。”

 

 朱厚泽:我心中的胡耀邦

“纪念耀邦,我的思绪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呼唤阳光政治。耀邦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发起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巨大的组织魄力平反冤假错案,以无比的热情支持农民的改革意愿,突破公社制度的桎梏,支援发展商品经济,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对专制政治和权谋政治的勇猛冲击,是对专制政治权谋政治社会基础的深挖翻犁,是阳光政治的鲜明昭示与光辉实践。 ”

 

朱厚泽:我们需要宽容文化

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应邀参加了《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提出“树立一种宽容的文化精神”。创建中国新文化需要继承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宽容行吗?创建中国新文化需要开启民智、勇于创新、平等讨论、民主对话,不宽容行吗?宽容的文化精神、宽松的文化氛围,靠谁创造?当政者要宽容,既是振兴中华的举措,又是保障人权的兑现。然而,作为思想文化工作者自己对他人、他派的主张是兼容并蓄、尽可能肯定合理成分呢,还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否定一切甚至恶意攻击呢?

 

朱厚泽对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

和谐文化与长治久安

“在我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看法:要树立一种比较宽容的文化精神,建构一种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政治环境。不然,人们相互之间,或怒目相视,圆眼睁睛,或疑虑重重,坐卧不宁,或左顾右盼,不知所云……,那日子怎么过?怎能互相对话,切磋捉摸,相互理解,互相信赖,……,那就更不要去谈什么‘社会的长治久安’了。”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生活不象长安街一样笔直,它是曲折的。而这个曲折道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心,就是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人们终究会从具有某种盲目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即经过实践和反思,走向自觉,达到更加成熟。”

文化宽容与文明进步

“只有宽容的文化精神,才能容许并推动学术探索、科学发现、技术革新、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并使人权得到尊重,人性得到发扬,人格得到提升。从而脱离野蛮,一步又一步地越过曚昧,朝向永无止境的文明。”

大山之子:新闻人眼中的朱厚泽

大山有大山的风骨,朱厚泽是乌蒙大山之子。“山之骨”,其为朱厚泽之自我期许与人生追求乎?

朱厚泽如何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

朱厚泽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罪状主要是在六十年代初期作了几次商品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报告。其实那恰恰是在贵州这个偏僻省份宣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先声。最近,听贵阳市一位老友讲一个笑话,据说,当时批判朱“攻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拿到一个“钢鞭”材料,是他在作报告时举了一个例于:说买棺材、买花圈也要计划吗?这无非说明国家计划不可能无所不包。但这话也成为重要罪状。

 

 钱钢:朱厚泽留给执政党的珍稀遗产

“我们一些老同志”,就是中共党内像朱厚泽那样一群忧国忧民的高级干部。他们亲身参加过中共反对国民党专制的斗争,对建政后的教训有切肤之痛。30年光阴,白驹过隙,80年代风华正茂的改革英才,转眼年至耄耋,正相继离去。我们为失去他们而神伤,也为失去他们而深忧。他们为中共的转型留下了珍稀遗产,这就是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精神。

 

朱厚泽如何指导新闻工作

朱厚泽对报纸工作还时有重要指导性意见。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始终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不可把党报凌驾于人之上,训人、压人、束缚人,甚至蜕变为对人的全面专政。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朱厚泽非常重视报纸的作用,但最不先赞成自己成天在报纸、电视、广播上“出头露面”。

 

改革开放后的朱厚泽

不拘一格降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朱厚泽也被纳入了党和人民的视线。1979年后,他相继出任贵阳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之后又成为省委第二把手、一把手,继而入主中枢部门。这种不拘一格起用新力量的做法,也只有在改革开放后才可能出现。[详细]

踏遍青山人未老

朱厚泽在贵州工作期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重大历史事件,我们的开场白也就围绕着这场对当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变革在贵州的开端和发展开始的。“提起贵州的改革开放,就不能不提池必卿和他‘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名言。” [详细]

   

朱厚泽不仅是脚踏实地的改革者,也是仰望星空的思考者。他对宽容、宽厚、宽松的期待,是人性的一种呼唤。《中庸》谓曰:“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

   
 

凤凰网历史频道 | 编辑:石立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