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历史频道首页 禁锢 | 贫穷 | 变化 | 流动 | 转型 | 评论
 

1950年,《土地改革法》颁布,中国农民短暂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但好景不长,三年后,农民便失去了产品的定价权。六年后,农民的私有土地变成集体所有。1964年,农民又失去迁徙自由的权利,城乡二元对立愈发严重。三十余年间,农民除了贫就是穷,农村几乎一成未变。事实证明,禁锢和大锅饭并不能真正改变农村,流动才是关键,因此才有邓小平时代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由是日新月异。但须知,目前的状况并非终点,中国的转型要更成功,城市必须更开放,流动必须更自由。【网友评论】

 
 

1949年以后毛泽东定调:照顾农民小仁政 发展重工业大仁政

梁漱溟在1953年9月11日的政协常委扩大会上发了言,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今建设重点在工业,精神所注更在此…生活之差,工人九天,农民九地。次日,他列席中央人民政府会议,毛泽东即席讲话:“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行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有小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是大仁政。……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详细】

 

1950年《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统购统销》政策出台

1956年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1970年代的介绍信

《大纲》确立了均分化的农民私有制。第三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归农户所有”。1950年颁布实施的《土地改革法》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对土地制度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并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的所有权。第三十条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的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改运动使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详细】
本来购余粮不购口粮,周转粮还要批准。农民说:明明我是够吃户,硬要卖粮,上半年又要买回去。卖6.25元,买6.75元,这不是国家硬要我们吃点亏!'就拿白城乡一户农民卖粮来说,我问为什么要卖?他说:干部要我卖啊!而今年买进口粮,这是劳民伤财,耽误农民生产。其他地区的意见,也是大同小异。山东、安徽、江西等地,虽然不及浙江富庶,但对统购统销的不满并无二致。再具体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虽然大家生活圈子不同,具体感受不一样,结论却是相同的,都是认为“粮食统购统销搞糟了”。 【详细】
以1956年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为标志,合作化运动完成了从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彻底转变,也完成了由土地的农民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1958年3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这是人民公社化的前奏。【详细】
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该文件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处理户口迁移的基本精神,即两个“严加限制”: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此规定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大门。 【详细】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1971年,黄梅县文化馆有机会去武汉参加文艺演出放电影,同事小袁老家在武汉,我们就让他拿着介绍信带着胶片去了。没想到小袁把介绍信给洗坏了。正巧遇上工人纠察队,小袁拿不出介绍信,被当作”黑户“给纠察去,单位领导赶去才把他接出来。”【详细】
 
1949年以后的中国农业
 

人民公社化20年 农业生产率却低于1952年水平

人民公社本是毛泽东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然而人民公社化搞了二十年之后,农业生产率却低于1952年农业合作化以前的水平。这种结果是毛泽东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应该说,毛泽东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的第三步完全失败了。但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都是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转型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农民不可能在传统农村中得到解放。 【详细】

 

毛泽东谈统购统销

毛主席最后发言说:赞成陈云同志的报告。征粮的布置推迟一个月。这也是要打一仗,一面对付出粮的,一面对付吃粮的,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充分准备,紧急动员。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农民一切都是好的。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由互助合作进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体农庄)。现在是“青黄不接”,分土地的好处,有些农民开始忘记了。……毛主席在发言提纲的手稿上还写了这样一些内容:“和‘余粮收集制’的不同”;“所谓‘保护农民’的错误思想,应加分析和批判”。 【详细】

 

毛泽东谈包产到户:单干是地富残余

有些同志发生动摇。单干势必引起两极分化,两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赫鲁晓夫还不敢公开解散集体农庄呢!这几年的一些做法,打击集体,有利单于,这次无论如何得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一部分农民闹单干,究竟有百分之几?有的说20%,安徽更多。就全国来讲,这时期比较突出。究竟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要不要?是搞‘包产到户’还是集体化?现在就有单干之风,越到上层越大。闹单干的是富裕阶层,中农阶层,地富残余,资产阶级争夺小资产阶级搞单干。如果无产阶级不注意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搞资本主义。 【详细】

万里感慨:解放28年 农民还没吃饱饭

万里调研,既没有警车开道,又不让市县乡村四级领导跟随,而是直接走到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去看、去听。当地干部担心领导安全,要求给万里带路。万研者要有吸取群众智慧的胸怀。万里到定远县卢桥镇调研,问一位农民有什么要求。农民拍拍肚皮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万里感慨万千:我们的农民多好啊。可解放28年了,我们连农民吃饱饭这点最起码的要求,都没有满足! 【详细】

 
 
 

1949至1976年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在加剧

建国后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事实上不但没能从根本上触动城乡二元结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在农村社会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出条与块、条和条、块与块的特点;在政权结构上县下有公社,公社下有大队。而大队机构的设置好似政府体系和职能的微缩,大队下设有村的管理机构,一个大队管辖若干个小队,小队有队长,大队有书记对公社一级负责。这种模式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公社改乡(镇)时才有所改变。【详细】

 
 

1978年的农村有多穷:有1.2亿人每天挣1.1分钱

1978年,全国有4000万户农民的粮食只能吃半年,还有几百万户农家,地净场光就是断粮之时,从冬到春全靠政府救济,靠借粮或外出讨饭度日。同是这一年,约有2亿人每天挣的现金不超过2角,有2.716亿人每天挣1.64角,有1.9亿人每天挣约0.14角,有1.2亿人每人每天挣0.11角,山西省平鲁县每人每天大约挣6分钱。每天1角钱的收入,是包括粮食、柴草、棉花等等全部收入折算出来的。实际上,不少社队农民除了口粮外,再没有1分钱现金分配。【详细】

 
 
 

1978年农民收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副食品消费量落后于1950年代

这22年间,农民家庭平均每年纯收入由72.95元增加到133.57元,年均仅增加2.9%。这22年间,居民消费水平共提高47.5%,平均每年仅增长1.8%。若就实际消费量而言,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主要消费品,1978年与1957年相比,除猪肉与食糖略有增加外,粮食由203.06公斤降到195.46公斤,食用植物油由2.42公斤降到1.60公斤,牛羊肉由1.11公斤降到0.75公斤,家禽由0.50公斤降到0.44公斤,水产品由4.34公斤降到3.42公斤。【详细】

 
 

1981年韩先楚返乡被玩伴骂:官咋当的 几十年还让我穷成这样

1981年10月29日,韩先楚将军返乡探亲。将军家为湖北红安县新建乡吴家嘴村。村前有一汪水塘,一座山岗,一棵百年大枫树,树冠遮天蔽日。将军仔细打量儿时好友,笑道:“你小子,咋球搞的,几十年了还是这个老样子!”老汉对曰:“你这个官咋球当的,几十年了还让我这个样。”韩先楚将军秘书杨旭华言:见了陈尊友老汉后,将军一日沉默无言。离开家乡时,将军对乡亲曰:“没想到解放30多年了,乡亲们还是这个样子,我韩先楚对不住你们,共产党对不住你们。” 。【详细】

 
1951年学者谈农业集体化
 

民国农业专家董时进的预言

董时进在1950年前后曾预言“这种制度(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完全是回复到封建和农奴制度,绝不是什么农民合作,扩大经营,提高效率的意思。我一向以为这个办法是要不得的,害处很大的。我预料将来惹出许多乱子,杀死及饿死许多人之后,终究还是要作罢的。”【详细】

农业学家谈“大跃进”沉默原因  

以凡(著名农业学家)说:我也是有家的人,家里有老人,有老婆,有孩子,我不能不考虑他们受株连的后果。当时的环境使得他和其他有识之士只能噤若寒蝉。【详细】

杨显东最先揭批:学大寨是浪费  

1979年春,在全国政衆小组会上,杨显东鼓足勇气发言,第一个带头揭开了大寨的盖子:我认为动员全国各地学大寨是极大的浪费,是把农业引入歧途,是把农民推入穷困的峡谷。杨显东尖锐地批评说:陈永贵当上了副总理,至今却不承认自己的严重错误。【详细】

1949年后工农业产品价格有剪刀差  

凌志军认为,农村工业化的税收政策,以及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方式,从农村拿走了大约6,000亿人民币元。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估计,30年来在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形式内隐藏的农民税赋高达8,000亿元。【详细】

 
 
 

“包产到户”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 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4073亿公斤

家庭承包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便获得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各种农副产品大量涌现,统购统销、各种票证被取消,迅速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99%以上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千到户,连续几年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幅度很大,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4073亿公斤,人均400公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比1978年3047.5亿公斤增产33.7%,油料达到1191万吨。【详细】

 
 
 

改革开放被忽略的改革:1978年后政府逐渐调高农产品征收价格

还有一个因素也是改革前后农业增长变化不可忽视的原因,即农产品价格制度的改革。1979年起,稻谷、油料作物、棉花、食糖和猪肉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此外,对谷物和油料作物的超购部分还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棉花超购部分支付30%的额外津贴,国家牌价的加权平均值提高了22.1%。与国营牌价的提高相对应的,猪肉、鸡蛋和鱼的零售价格也提高了1/3。这种改革在国家控制价格的范围内所做的价格调整也起到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作用。【详细】

 
 
 

1978年后粮食增产的技术原因:大化肥厂的建设与投产

有人计算过,农业增加100万吨化肥投入,按国家统配价格计算,共需增加农业成本2.3亿元,而增产24亿斤粮食和240万担棉花,合计价值约6.8亿元,农业可增加收益4.5亿元,加上相应增产的农副产品和初级加工业,农业的收益还会更高。“四三方案”中大化肥设备的引进计划发轫于改革开放前的1972年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投产的大化肥厂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于巩固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果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详细】

 
“包产到户”的历史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农村土地不再集中经营,2亿农户成为自主经营的商品经济细胞,以及数千万乡村中小企业的兴起,不仅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农村高度集中“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的解体。【详细】

搞包产到户粮食增产 毛泽东喊停  

正因为粮食增了产,所以毛泽东才于1961年12月对曾希圣说:“现在生产已经恢复了,是否把这个办法(指责任田)变过来?”这是很难令人理解的,生产所以能恢复,正是因为实行了责任田,为什么要改变它?【详细】

文革结束初 华国锋反对包产到户  

杜润老认为:“华国锋、李先念、王任重对包产到户持反对意见,很大因素是要忠于毛泽东思想。”后来,思想也有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任重调离农委,离任前与杜润老恳谈,王表示:作为过渡形式,他同意包产到户,前途还是应坚持集体化。【详细】

1980年代陈永贵:佩服包产到户  

我们啥办法都使啦,就是没办法把农业闹上去!可你看现在,不搞运动啦,不批啦,不斗啦,可一搞‘包产到户’,生产呼啦上来了!市场上吃的用的,啥也有了!我这个人最认实。我咋不服气哩?我现在高兴着哩!【详细】

 
 

1978年以后农民心声:解决温饱靠“包产到户” 致富要靠“外出打工”

“其实,土地包产到户后,由于劳动力有剩余,大胆地走出去打工挣钱已成了许多农民的共同选择。”付沟村3组农民黄一明说,1985年,他家已有了8口人,虽然弟弟妹妹尚小,但种地已经劳动力大量剩余,抱着外出找点肥料钱试一试的心态,他毅然到建筑工地打工。尽管那时的工资不高,但比呆在家里干农活还是强了许多。“农村人不能光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要敢于走出去闯,打工挣钱。”黄一明在总结自己的打工生涯时说,在外面打工是农民摆脱贫穷的一条好路子。 【详细】

1978年的中国

1985年北京市民领取第一代身份证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详细】
1985年7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居留,这些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关于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要办理迁移手续或动员其返回常住地的条款,作了实质性的变动。【详细】
1985年9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国家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当日已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身份证的推广使用,让人告别了那个离开集体则寸步难行的年代,人们开始有了个体的生活,有了隐私,已经麻木的个体意识开始复苏,社会的活力随之彰显绽放。人的能量,特别是农民的能量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详细】
 
 

2007年邓小平家乡农民不“务农” 九成收入靠外出务工

外劳务产业已成为广安区农民主要的增收来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去年全区的劳务总收入达十九点八亿元,农民收入增加的九成以上都是靠务工。改革开放前,广安是四川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依靠旅游业、工业、劳务收入带动,这里如今已跨入全省经济十四强。去年广安区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把输出农民工列为今后五年至十年的战略性工作。今年将扩大成建制输出农民工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四十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二十亿元。 【详细】

 
改革开放民工潮
 

农民工领到工资

改革民谣:东西南北中 发财到广东

当时有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广东最早引进外资,也最早允许外省农民流入,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风生水起,劳动密集型企业快速扩张,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从事生产。我记得刚来那几年,厂里面找人根本找不到,本地人肯定不会去做的,他就到火车站去抢人,去拉人,你到我厂里来干,就这样的,用车子去接,一下火车就去接,接工人,接农民工。【详细】

 

三代农民打工者的动机与行为逻辑

改革开放近30年了,农民外出打工也将近30年,按照人类繁衍的周期,30年只能是一代半人,但是从宏观层面和连续性来看,改革开放30年已经出现了三代打工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后外出打工者可以称为第一代打工者,20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者可以称为第二代打工者,2000年以后外出打工者称为第三代打工者。三代打工者面临不同的生存环境,有不同的打工动机和行为逻辑。 【详细】

 

改革后“打工潮”兴起背后的根源

改革开放后,农村兴起“打工潮”,然而,当前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已经迥异于传统时代的小农社会。除了为了赚取收入,维持农村家庭的体面生活外,另一原因则是为了赚取进城生活的积蓄,或获得逃离村庄的资本。由第一种原因向第二种原因转变具有必然性。 【详细】

 
 

“边缘革命”:农民 城市待业居民是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先锋

最初,包产到户、农村工业化及城市个体经济的回归都一直受到敌视,甚至还被定为犯罪行为——包产到户便是最典型的例子。而“边缘革命”则给中国带回了私人创业精神和市场力量。他们认为,“那些处在边缘的力量则能够为变革提供不同的激励机制、新技术以及全新的视角和关键要素。在中国,扮演这个角色的群体是农民、城市待业居民及其他在计划经济下被边缘化的力量,他们才是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先锋。 【详细】

邓小平谈农业:
农村人口多 人均耕地面积少

邓小平还结合实际情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邓小平指出,我国“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70%~80%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详细】

邓小平谈过去:
1978年以前农民非常贫困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详细】

邓小平谈出路:
靠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劳动力

1987年8月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又一次强调了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十年的经验证明,……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就能解决。乡镇企业容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了邓小平论断的正确。 【详细】

 
 
 

美国学者:中共为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做出努力但壁垒仍多 应继续深化改革

中国已经为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鼓励创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上百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以及国企股份制改造带来的中国劳动力资本向私营部门的转移,是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两大主要渠道。全国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发展不仅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经济利益。但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上依旧存在诸多障碍,尤其是户籍制度和农民工面临的各种体制壁垒。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逐步消除这些制度障碍,为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详细】

 
外媒看改革开放
 

外媒:中国农民生活改善大

邓小平:主席讲过先让部分人富起来

他对天津市委的领导说:我走了几个地方,一再讲就是要解放思想,不要当懒汉,从实际出发。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些年把一些人养成懒汉,写文章是前面抄报纸,后面喊口号,中间说点事。过去不敢进“禁区,谁要独立思考,就好像是同毛主席对着干。实际上毛主席是真正讲实事求是的。我们过去是吃大锅饭,管理水平、生活水平都提不高,鼓励懒汉,不独立思考。现在不能搞平均主义。毛主席讲过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 【详细】

 

邓小平回应非议深圳的人:尽讲屁话

19日下午浏览市容,深圳变化很大,他越看越高兴。回到迎宾馆下车时,老人家说了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那些人尽讲屁话!”我当然晓得,他是在批评那些肆意非议特区的人。 人家说了一串著名的“辩证法”观点:“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些话,真是斩钉截铁、切中要害,给在场的人打了一针加强型的兴奋剂。谈完姓“资”姓“社”的问题后,小平同志激动地举起微微颤抖的手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详细】

现代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耕者有其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是关键,而历史经验表明,只有自由的经济和开放的社会,农民才能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更多的农民才不会再是“农民”,“新农村”才有可能。流动和自由,这是邓小平时代改革的经验,也是未来中国变革的方向。三十年前,邓小平打破了农村的固定不变,三十年后,我们更应明白中国的发展方向。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