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7.02 总第027期 作者:兰台

提起台儿庄大捷,国人可谓耳熟能详。1980年代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将这次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呈现给广大民众。在以往的叙述里,这次大捷中桂系首领李宗仁指挥一系列国民党旁系杂牌死守台儿庄,是最终获得胜利的最大功臣;而汤恩伯指挥的中央军消极应战,保存实力,一再违背李宗仁的命令,险些贻误战机让友军白白牺牲。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台儿庄大捷中谁的功劳比较大?这期《重读抗战》我们就来聊一聊。 [详细]

支援不力?滕县失守不是汤恩伯的责任

实情是日军主力其实绕过了滕县南下,并与刚刚到达奉命北上增援的汤恩伯部发生战斗,汤部被日军击退,所以未能实现增援滕县,汤部在此过程中并未避战。

滕县保卫战王铭章殉国世人皆知。

滕县失守时汤恩伯部在做什么

台儿庄战役,是以入侵山东的日军攻击鲁南地区,向徐州进军开始的。日军兵分两路,矶谷廉介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湘南首攻滕县,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从青岛出发攻击临沂,两路日军形成了向心进攻徐州的态势。

滕县保卫战,守城的川军王铭章部抵抗了3天后城池失守,师长王铭章殉国。这一英雄事迹也是尽人皆知。而这场台儿庄战役的第一站,却有说法称汤恩伯所部中央军驰援不力,见敌避战,导致滕县失守。

这一见解认为。1938年3月15日,汤恩伯所部20军团第85军先头部队开抵滕县东南山地。李宗仁令汤部迂回滕县以北,与川军第22集团军夹击滕县之敌,该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也以滕县城防紧急,要求汤恩伯及时派兵增援。但汤恩伯鉴于日军已有一部绕过滕县南下,滕县外围阵地已失,遂拒绝了李宗仁的命令和孙震的请求,命第85军占领临城一带,准备侧击南下之敌。17日,汤恩伯虽然在给蒋介石、李宗仁的电报中表示,将亲率第85军收复滕县,但当他看到日军攻势甚猛,守军溃兵甚多,又决定避免与敌正面决战。由于得不到第20军团的增援,川军伤亡惨重,18日滕县失守。汤恩伯军团开赴津浦线的任务由最初的增援滕县,演变为侧击南下之敌,其原因与汤恩伯没有遵命增援滕县直接有关。如果汤恩伯能与川军第22集团军全力配合,将日军阻于滕县一线,那么就不至于有这一变化。这是汤恩伯违抗军令所造成的最初影响。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要从这一路日军说起。

从滕县方向向徐州进攻的日军属于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但并非第十师团全部,而是以第十师团下属第33旅团为基干组建的濑谷支队,33旅团长濑谷启少将担任支队长。濑谷支队的组成包括:步兵第33旅团司令部,旅团司令部辖步兵第10联队(缺一个半大队),步兵第63联队,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独立轻装甲第10、第12中队,野炮兵第10联队(缺一个半大队,两个中队),临时野炮兵中队(九O野炮),临时编成山炮兵中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一个大队),支那驻屯炮兵第3大队(十五榴两个中队),工兵第10联队第1中队。台儿庄战役中,矶谷廉介曾加派第39联队一部加强濑谷支队。支队兵力六个步兵大队、十三个炮兵中队和两个装甲中队,兵力近万。

滕县作战,日军是如此布置的“15日,日军濑谷支队突破孙震第22集团军正面防线,并以赤柴第10联队向滕县附近进改;以福荣第63联队从滕县东面绕道南下。16日,日军濑谷支队第10联队开始攻击滕县城。”

3月15日,日军濑谷支队兵分两路,以第63联队为主干的部队绕过滕县向东南进犯,以第10联队为骨干的部队进攻滕县。

而与此同时,15日11时李宗仁命令正乘火车向滕县方向运输中的汤恩伯第20军团,要其所属85军第4师在抵达临城后立即以“先头一部开往滕县附近,增加22集团军正面之抗战”。16日凌晨,20军团先头部队第4师抵达滕县东南最近的一个火车站临城,在师长陈大庆少将率领下赶赴滕县。

于是,第4师和之前一天绕过滕县南下的濑谷支队主力第63联队撞了个满怀。日军第63联队长福荣真平大佐以一部兵力牵制中国第4师,主力脱离第4师的纠缠后继续南下,在击败了随后赶到的中国20军团85军89师267旅的阻击后,直冲20军团的火车运输集合点临城,攻入车站,使刚乘火车到达正在下车的89师265旅遭受了相当的损失。在265旅全力阻击下,第63联队未能马上完全攻占临城,直到3月20日265旅被迫退出临城。而之前被牵制的第4师与其他部队的联系也被切断,迫使第4师不得不向南退防峄县,与友军恢复联系。3月18日,第63联队一部在优势火炮的掩护下进攻峄县,第4师不支只得继续南退。

而也正是此日,日军攻陷滕县。而20军团的另一主力52军,奉第五战区之命要到3月20日才运输到台儿庄以南地区,离战区尚远。

由此可见,说滕县之战中汤恩伯所部避战时不能成立的,实情是日军主力其实绕过了滕县南下,并与刚刚到达奉命北上增援的汤恩伯部发生战斗,汤部被日军击退,所以未能实现增援滕县,汤部在此过程中并未避战。

对此,连之后在台儿庄战役期间指责汤部逡巡不进的李宗仁,在《李宗仁回忆录》中回忆滕县之战时也只是说“汤部第八十一军(按:八十一军为八十五军之误)先抵徐州,即乘火车北上支援第二十二集团军作战,不幸滕县城已先一日陷敌,迨汤军团全部到达,已不及挽回颓势,只消极地掩护友军退却和迟滞敌人的南进而已。”并未指责汤部避战造成滕县失陷。

日军攻台儿庄汤恩伯抗命不从拖延战机吗?

汤恩伯的行为是一直盯紧日军濑谷支队主力的,只有当濑谷支队主力南下进入台儿庄后,他才开始进行收网。

台儿庄保卫战的艰苦世人皆知。

台儿庄受攻击时汤恩伯部在做什么

这个说法来自《李宗仁回忆录》,李回忆“自(3月)27日始,敌我遂在台儿庄寨内作拉锯战,情况非常惨烈。在此同时,我也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夹击敌军。三令五申之后,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最后,我训诫汤军团长说,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据此,有一种见解认为,3月22日,汤恩伯率军从台儿庄北上,计划向日军盘踞的枣庄、峄县发动侧面攻击。次日,日军南下向台儿庄发动进攻。汤部北上后因为对友军守住台儿庄没有信心,因此躲藏在山区脱离与日军接触,并抗命不从,拒绝南下支援台儿庄。直到友军死伤殆尽,李宗仁以枪毙韩复榘为例威胁,汤才勉强率部南下夹击。

事实如此吗?

翻阅中日双方作战记录,事实却并非如此。

之前已经提到日军兵分两路,分别从滕县和临沂方向向徐州进攻。第十师团濑谷支队成功攻破滕县,向前推进了一步,而第五师团却在临沂受到了庞炳勋第3军团和张自忠第59军的坚强抵抗,寸步未进。此时,日军第十师团部向濑谷支队下令“确保韩庄-台儿庄运河一线,同时以一部守备临城、峄县。尔后以尽可能多的兵力突击沂州方向,与第5师团协同作战”,同时,23日得到情报,汤恩伯的精锐第2军团已到达峄县附近。为此23日夜,濑谷支队长下令,以第10联队步兵第二大队为基干组成“沂州部队”向临沂方向前进,策应第5师团作战。以第63联队步兵第二大队为基干组成台儿庄派遣队,进攻台儿庄。支队主力集中于临城、峄县、枣庄一代,以应付汤恩伯20军团带来的威胁。

濑谷派出的两支日军各有不同的遭遇。

奉命策应第5师团的“沂州支队”,与24日夜在日军东面的郭里集地区与汤恩伯军团的52军接触,双方激战了一夜后,日军初步判明,面对的中国军队有20军团两个军的四个师,为此,濑谷支队上下令濑谷支队主力集中,第10联队与第63联队主力汇合,准备与汤军团作战。

与此同时,台儿庄派遣队(步兵第63联队第2大队)于3月24日继续南下,同日傍晚,一部突入台儿庄城墙,但因遭到反突击,没有成功立足。李宗仁部署在台儿庄运河一线的西北军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台儿庄保卫战拉开了帷幕。但是,请注意,这时进攻台儿庄的只有一个步兵大队及配属其的部分重武器部队而已。至25日,台儿庄派遣队又得到了两个中队和两门重炮的支援,台儿庄的日军达到了近两个大队的规模。

而与此同时,高达四个步兵大队和绝大部分重炮、战车部队在内的濑谷支队主力,任旧停留在枣庄、峄县一代与汤军对峙。未能加入攻城行列,这也是台儿庄能够长期坚守的原因。

但李宗仁的作战计划不是这样的,他回忆,当时的计划是“我正要利用敌将此种心理,设成圈套,请君入瓮。待我方守军在台儿庄发挥防御战至最高效能之时,即命汤军团潜行南下,拊敌之背,包围而歼灭之。”而濑谷支队主力迟迟未能入瓮,就谈不上“包围而歼灭之”了。

于是汤恩伯在分析情况后于27日决定停止对峄县方面的攻击,并命令第52军先行南下支援台儿庄方面的作战,以85军在枣庄地区活动以牵制日军第33旅团部和第10联队的行动。

汤部的行动被日军视为撤退,威胁解除,濑谷支队开始将主力转向台儿庄方向。27日至29日,日军在已有对台儿庄发动进攻的的第63联队的两个大队外,又逐次向台儿庄方向投入了独立机枪第10大队,轻装甲车第10中队,临时战车中队,野战炮兵第10联队的第1大队主力,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的主力,工兵小队等部队,台儿庄守军第2集团军31师池峰城部压力日益增大。

而第33旅团司令部、第10联队主力及附属炮兵部队,则直到3月30日濑谷支队长终于判明了20军团的动向之后,方才开始南下,并于入夜后抵达台儿庄以西的范口村。李宗仁所设想的“请君入瓮”局面至此才完全形成。

那么,此时汤恩伯部避战不援了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28日中午11时,汤恩伯判断“敌之主力似尚徘徊于峄县附近”,这个判断并没有错,日军虽然在27、28日向台儿庄增援了部分兵力,但主力确实还在峄县附近(30日才向台儿庄进发)。李宗仁此时连电汤恩伯要求汤军南下,实际上不但不能完成自己设想的“请君入翁”,还将将汤部两个军陷于已南下的日军第63联队为基干的台儿庄攻击部队与尚未南下还在峄县附近的濑谷支队主力之间受到夹击的危险境地,汤恩伯未予执行也是有理由的。

但汤恩伯也安排了52军先行南下,一旦日军主力南移,即可随时包饺子。3月29日夜,紧随日军南下的第20军团第52军抵达甘露寺,次日,也就是日军濑谷支队主力也从峄县南下与台儿庄攻击部队汇合的同时,第52军开始反攻。30日中午11时,52军第2师开始对刚南下占领北洛东北方之官庄、北大窑不久的日军第10联队发动猛烈攻击,经5小时激战。第2师在25师75旅的增援下攻占官庄、北大窑,迫使日军退守郝庄至张楼一线。16时,第25师组织突击队绕至獐山、天柱山附近向日军背后配合该师主力发动进攻,经一小时激战,攻至贾家埠。已遭到52军前后夹击的日军第10联队被迫退守兰陵店、小集一带继续抵抗。刚南下还未投入台儿庄作战就陷入了包围之中。

换言之,汤恩伯的行为是一直盯紧日军濑谷支队主力的,只有当濑谷支队主力南下进入台儿庄后,他才开始进行收网。在此过程中李宗仁对敌情动向的判断不如汤准确,汤本着战前制定的作战宗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坚持等态势实现了作战预期才开始行动,实际上是台儿庄战役能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以此指责汤恩伯是站不住脚的。

汤恩伯在敌情突变时惊慌失措险丧歼敌良机?

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部队,迂回枣峄等地,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汤恩伯和孙连仲的合击让台儿庄日军损失惨重。

汤恩伯临场指挥并未慌张

还有一种说法指责汤恩伯,在3月31日临沂方向日军第5师团的援军坂本支队出现在侧后后惊慌失措,险些乱指挥造成丧失歼敌良机。

日军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鉴于台儿庄方面战况吃紧,而临沂又久攻不下,遂令第5师团坂本支队停止攻击临沂,以主力驰援台儿庄。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即令该支队以一部兵力收缩汤头固守,其余四个步兵大队、两个炮兵大队,近4000人,由坂本顺支队长率领,绕过临沂,星夜增援台儿庄。该敌于3月31日下午到达兰陵镇,顿时对关麟征部左侧背构成极大威胁。

好在早先派去增援临沂的20军团第13军骑兵团团长李之山上校向汤恩伯报告“临沂方向向台儿庄方向开来日军两千余,在飞机掩护下向向城进犯,本团无力反击,请注意侧翼安全。”这一报告使汤恩伯极为震惊,向城是临沂通往台儿庄的必经之路,如向城失守,那么20军团必遭夹击。

此时李宗仁真一再要求汤恩伯所部迅速对濑谷支队侧后发起攻击,而坂本支队的南下使得汤军团形势极其不利,变成将受到日军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前后夹击的态势。对此汤恩伯决定暂时放弃全军南下攻击濑谷支队的作战计划,变为抽出部队全力攻击增援而来的坂本支队。

为了摆脱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汤恩伯于31日15时发布命令:“一、第52军除留一部于台儿庄附近监视外,以主力依洪山镇为轴,外翼经该镇东北转向向城、爱曲、秋湖席卷,将日军卷入我包围线内。二、第85军由青山附近,分数纵队,强行向南桥、鲁坊一带之敌扫荡,并掩护第52军之侧背,排除台儿庄、峄县两面敌之尾追,并截留爱曲之敌,以阻其前进。”

汤部的这一机动从内线挑到了外线,从而将原本从背后而来的坂本支队卷进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原本来救人的坂本支队也成了包围圈中的果实。

4月2日,重新部署就绪的第20军团各部对已经进人包围圈的日军坂本支队发动攻击,盘踞刘庄、爱曲、兰陵一带的日军坂本支队第21联队后卫部队约三个中队的兵力被20军团迅速包围。据守刘庄的日军中队于午前被52军歼灭,据守爱曲、兰陵的日军则遭到85军正面攻击,损失惨重。入夜后,汤恩伯令52军接替85军第4师阵地,集中军团主力将据守兰陵、洪山的日军残部一举歼灭。

4月3日8时,汤恩伯命令所属各部对当面之日军发动总攻。日军坂本支队第21联队终于在10时许,被第52军突破阵地,该联队残部在联队长片野定见大佐率领下向西北方败退。第20军团在这一天的战斗中,顺利歼灭了爱曲至兰陵之间的日军,同时也肃清了向城至秋湖沿线的日军残敌。在结束这里的战斗之后,汤恩伯命令89师迅速向岔河镇前进,企图与第75军作战的坂本支队主力夹击歼灭。

85军军长王仲廉亲临前线,率89师对鸳墩、大顾珊的日军发动进攻,另以一部迂回日军后方,配合师主力正面攻击。日军在遭到夹攻后不支后退,大顾珊为89师攻克,配合了75军方面作战。同日,第52军于11时开始向北洛、泥沟方向的日军发起攻击,试图切断濑谷支队与后方的联系。

4月5日9时,日军坂本支队第42联队集中1000余人兵力对大顾珊发起反击为89师击退。坂本支队长此时见攻击大顾珊失败,且补给线也被切断,遂于20时正式电告濑谷支队长关于师团长要坂本支队撤退的命令,其撤退时间预定于6日傍晚。

同时,52军由兰陵镇、洪山镇沿桥头、甘露寺、孙楼、房庄一带对日军第63联队发起进攻。

这一天中,第20军团各部虽奋力进攻,并收复多处失地。但是在台儿庄作战的第2集团军已损失惨重,形势日趋危急。蒋介石的心情也越发急迫起来,于是以较为严厉的口吻致电汤恩伯“台儿庄附近会战,我以10师之众对师半之敌,历时旬余,未获战果,刻军团居敌侧背,态势尤为有利,攻击竟不奏效,其将何以自解?应急严督所部于六、七两日奋勉图功,歼灭此敌,毋负厚望。”

汤恩伯接到电文后积极部署进攻。当晚,20军团各部在接到命令后皆对当面之敌发起猛烈进攻,接连突破日军阵地。

4月6日凌晨,日军濑谷支队长发现中国军队29军团第52军已击溃自己下属第63联队第1大队逼近了支队部,而坂本支队又遭到中国军队围攻无法向台儿庄靠拢。于是濑谷支队长认为“独立维持台儿庄战局困难”,于15时30分电告矶谷师团长“暂撤离台儿庄地区,部队向后方集结”。并在20时下达了撤退命令。

但日军向全身而退已经不可能了。台儿庄内留守部队被第2集团军迅速歼灭,重装备也因行动迟缓而被尽数破坏,第2集团军第30师等部一直尾追濑谷支队。坂本支队也开始了突围作战。但是向临沂突围的方向有中国军队第75军、第85军等部,坂本支队此时根本无力原路返回。于是只能改变方向,由西北方突围,企图向濑谷支队靠拢。撤退途中先后受到中国军队第75、85、52军的追击和截击,损失极惨重。

日军在4月7日已撤出台儿庄地区,8日,在中国军队的尾追之下,回到峄县地区,才站住了脚跟。台儿庄战役至此进入尾声。

至此,从整个作战过程的角度我们能看出,台儿庄之战的战况,并非如以往叙述的那样,李宗仁带着西北军第2集团军死守拼得损失惨重,汤恩伯中央军避战保存实力最后打强弩之末的敌人强夺胜利果实。事实上,从郭里集接触战后汤军团将濑谷支队主力吸引在峄县,到诱使濑谷支队主力南下台儿庄随即实施夹击,再到背后出现日军坂本支队夹击的不利态势后利用战役机动将原本处于夹击有利形式的坂本支队卷入包围,到最终的一边与第2集团军合击濑谷支队,一边独力重创坂本支队。与全力防守坚忍不拔,从3月24日到4月6日抗击了日军从一个大队到一个多联队立体攻击的第2集团军防御表演相比,汤恩伯带领20军团利用机动、进攻和对形式的准确判断演出了一出毫不逊色的攻击好戏。两者同样对台儿庄大捷的诞生做出了不可提到的贡献。

此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38年5月3日召开的361次会议作出褒奖决定:

台儿庄一役,孙总司令连仲指挥所部,固守该地各个村落,沉着应战,予敌重创,使友军达成包围任务。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部队,迂回枣峄等地,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该总司令,军团长,忠勇奋发,指挥恰当,应即呈请国府,明令颁给青天白日勋章,以昭褒奖,而资激励。

这一褒奖决定,无疑是十分公允的评判。

和以往的叙述有别,我们仔细分析了台儿庄作战的资料后其实可以获得这一结论,孙连仲西北军第2集团军与汤恩伯中央军第20军团在台儿庄大捷的创造中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抵御外辱的作战中每个奋力抵抗者的功绩都是不可抹杀的。

 

往期重读抗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