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苏联支持 胡汉民提议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
2009年12月31日 08:23新浪读书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
更有甚者,胡汉民在同斯大林、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会见时,提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请求。 胡汉民在苏的言行,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他在国民政府成立后降职为外交部长及“廖案”中所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太大了。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左”的论调受人拥戴,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操生杀大权。胡汉民只好改变策略,言不由衷,做一些表面文章,掩人耳目。此举果然奏效非常。

本文摘自《蒋介石与胡汉民》作者:肖杰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1925年9月22日,胡汉民自广州黄埔出发,搭乘苏联“蒙古号”轮船北上,开始了他为期半年的“考察”之行。

随胡汉民同行者有其十五岁的独生女儿胡木兰、国民政府的秘书李文范、军事委员会秘书厅长朱和中、卫士杜松,一行共五人。其中,朱和中是鲍罗廷、汪精卫以照料胡汉民为借口派往监视胡行动的。

虽然胡汉民赴苏,名义上受国民政府的委派,行前,汪精卫还签署了一封给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信,让胡汉民带上。信中说明胡的使命是同苏联商榷“政治、经济之一切重要问题”、“关于党的组织、宣传各种问题”及“国民革命时代所应采取之策略”,并代表国民党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执行委员会议。实际上,胡汉民心中明白,不得已而为之的此次之行,不管冠以什么名头,都如同被放逐一样。当登上离乡的轮船,愤恨、忧伤,凄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于是赋诗一首:

稚子牵衣上远航,送行无赖是秋光;

看云遮处山仍好,待月来时夜渐凉。

去国屈原未憔悴,鸩人叔子太荒唐;

浮屠三宿吾知戒,不薄他乡爱故乡。

此诗充分表露出胡汉民当时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政治舞台的眷恋之情。

胡汉民早年就为革命而多方奔走,离家出国已是他的家常便饭,此次却不同往常,茫茫大海,前途未卜。

10月4日,胡汉民一行经过十余天的海上颠簸旅行,到达苏联在远东的重要城市——海参崴。胡汉民一踏上苏联的国土,就沉浸在海洋般的热情之中。海参崴各界连续举行群众性的欢迎宴会,盛情款待这位远方来宾。胡汉民参观当地的学校、医院、军营等,都受到了超规格的热情接待。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远东代表范斯亭曾私下对胡汉民说,英、日、法、美及中国北京政府的外交人员,从未有享受过这样盛大的款待。胡汉民受到如此礼遇,也是他始料所不及的。这多少冲淡了他因“被逐”而滋生的不愉快心情,他高兴地写信给国内,称苏联接待“感情之热烈,礼谊之隆重,肴食之丰美,同行者均谓平生所未遇也”。

在海参崴稍事停留后,胡汉民一行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苏派一军官陪同乘车,一路上沿途各站,均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10月28日,抵莫斯科。

胡汉民在海参崴所受到的异乎寻常的礼遇,如果与莫斯科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和微不足道了。

胡汉民抵达莫斯科,立即受到了苏联政府组织的六万多人的隆重欢迎,共产国际主席团成员片山潜也到车站迎接并致欢迎词。翌日,苏共中央的机关报《真理报》以及其他各报。均以通栏的大标题报道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并以中国革命运动最卓越的领袖来称呼胡汉民。

胡汉民在莫斯科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到处参观访问,不断地与共产国际和苏联要人晤面会谈,不停地撰文演讲,异乎寻常地活跃。他参观军队、工厂、学校、机关等部门,与季诺维也夫、片山潜、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伏罗希洛夫、齐契林、卢那察尔斯基会见。他参加了苏联十月革命八周年的纪念盛典,参加了不许干涉中国大会、苏联研究所成立五周年纪念会、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农民国际会议、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还为《真理报》、《工人报》等报撰写文章。

在这里,尤其值得着重提及的是,胡汉民参加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的场面。据《国际新闻通讯》报道记载:那天,胡汉民身穿戒装,被会议奉为上宾。当他登台代表国民党致贺词时,会议大厅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景象,他的讲话被一次比一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竟有好几分钟使讲话无法进行下去。

胡汉民在莫斯科受到如此欢迎,似乎与他在国内的处境呈鲜明之比,这在国民党仍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国策的情况下,着实令人费解。那么,我们看一看胡汉民在苏时的言论就能释然了。

在《真理报》上,胡汉民撰文,称赞苏俄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的第一件大事;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第一声;是宣告帝国主义死刑的第一法庭;是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第一福音;是实现*主义革命成功的第一幕;是人类真正历史的第一篇。他盛赞了十月革命对中国国民党及中国革命的影响,给中国革命以许多的启示和帮助,使中国革命党觉醒,认识到了革命的真正力量。在共产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胡汉民声称,世界革命只有一种,中国革命是其一部分,孙中山的学说与马列主义在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共产国际是革命的大本营,是革命的总司令部。称自己是共产国际的战友,并高呼“世界无产阶级团结万岁!”“全世界共产党万岁!”

更有甚者,胡汉民在同斯大林、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会见时,提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请求。

胡汉民在苏的言行,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他在国民政府成立后降职为外交部长及“廖案”中所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太大了。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左”的论调受人拥戴,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操生杀大权。胡汉民只好改变策略,言不由衷,做一些表面文章,掩人耳目。此举果然奏效非常。

胡汉民访苏期间,经常给国内汪精卫等写信,谈及自己在苏的活动和观感。这些颇得国内党人的好感。尤其是此间国内出现了“西山会议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胡汉民对之严加批评,写信给国民党中央,表示并不支持西山会议派的言论和活动。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