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请张伯苓坐滑竿意深 国共两部长合抬校长
2009年12月28日 10:15重庆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津南村在哪里?在沙坪坝的南开中学校园内。一排极为简单的灰砖平房,是教职员宿舍,房间里面的陈设也极其普通。然而在抗战陪都岁月,全国名人学者汇集山城,小小津南村闻名遐迩。因为有津南村3号主人张伯苓的缘故,周恩来、郭沫若、曹禺等,还有国民党军政要人重庆市长吴国桢,经常成为张家的座上客。再加上柳亚子等名流也住在津南村,离张家仅几步之遥。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津南村3号成了抗战时期重庆各界人士社交活动之地、鸿儒谈笑之所。1945年10月国共和谈中,周恩来曾陪同毛泽东、王若飞到津南村拜望张伯苓和柳亚子先生。

张伯苓(1876~1951),天津人,中国现代大教育家。他在1904年创办天津南开中学,此后建起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1937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他提倡教育救国,先后担任校长40余年。“七七”事变后,南开被日军飞机炸成废墟,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1936年迫于抗战形势的紧要和南开学校的生存发展,张伯苓亲自到重庆,在沙坪坝先后购地800余亩,创办了重庆南开中学。

张伯苓被誉为“南开之父”,桃李满天下。周恩来、吴国桢都是他的学生,这是二人常去津南村的原因。1944年是南开建校40周年,也是张伯苓的68寿辰。10月17日那天,校友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沙坪坝,参加校庆和为老校长祝寿。周恩来也在百忙中赶来了。当他看到住所内有一乘重庆特有的滑竿时,就请老校长坐上去,和站在一旁的张劢生一起抬着张伯苓走了一圈。张伯苓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当时周恩来和张劢生分别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中担任要职,又都是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还同是南开校友。周恩来此举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张伯苓和南开学校的尊重,而且也巧妙地表达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意思。作为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弟子,怎能不开心。多年前的学生能够如此尊重老校长,足见张伯苓教育的成功,以及人格魅力的巨大。第二天,南开校园的壁报上出现一段顺口溜:“国共两部长,合作抬校长,师生情谊厚,佳话山城扬。”

21世纪的重庆南开,依然是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但侧重点放在对高考状元和高分的考量;这与张伯苓时代的南开有别。那时,重庆南开有个专有名词叫“三点半”。下午三点半一到,学生们便离开课堂走进运动场,或踢足球,或打篮球,或打垒球,或跑跳投掷。同时,在津南村周围的校园内,音乐、话剧活动也非常活跃,剧作家曹禺亲临指导。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津南村时代”南开中学的鲜明特色,这大概属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范畴吧!这样的教学环境培育出高素质人才,这才有了此后对南开中学“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的评价,如像邹家华、周光召、朱光亚、张皓若、郑必坚、吴敬琏等国家重量级人才,都是那个时期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张伯苓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当年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威尔基专访津南村写道:“张伯苓先生气宇轩昂,有严肃沉思的学者风度,但又具有爽朗的幽默感……无论我们谈到战争或美国的大学,他的知识和判断,美国人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老侃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