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明朝“好男人”明英宗

网友评论()2015.3.07 总第67期 作者:马尔伯勒伯爵

引言:号称中国版大长今的《女医·明妃传》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频道热播,收视成绩不俗。观众们在热烈讨论剧中三男一女的感情纠葛时,也不可避免的将明英宗朱祁镇与英宗被俘后大臣们拥立为帝的郕王朱祁钰进行比较,剧中朱祁钰翩翩公子的形象收获了相当多的粉丝,明英宗则更像是个放浪不羁的纨绔子弟,粉丝们也不自觉地分成了“针线党”和“鱼线党”两派,那么历史上的明英宗究竟是何模样呢?

 

相信大家恐怕很难相信,在《明妃传》中张口“老子”,称自己是“天下第一闲人”,一副泼皮无赖嘴脸的明英宗绝对算是个好男人。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仅仅是一个“好人”而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是成不了明主的。

(《明妃传》中的明英宗是一副脸皮厚如城墙的无赖形象)

英宗甫一出生,就被其父明宣宗寄予厚望,《明英宗实录》称明英宗出生时“天质秀杰,龙颅魁硕,迥异常伦。巾帽皆须式样加广,大为之乃克适用。”仅出生两个月后,就被明宣宗册封为东宫太子。一次,明宣宗抱着呀呀学语的朱祁镇放到自己的膝盖上,问道,将来做了天下,能使天下太平吗?祁镇答:能!宣宗又问,有干扰国家法纪犯上作乱的,敢亲率六师讨伐吗?祁镇答:敢!应答的时候声音洪亮,神采英毅更让宣宗大喜过望。

可惜俗话说的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幸好明宣宗早已撒手人寰,不知世事了,要是知道这两件大事都给这宝贝儿子搞砸了,肯定会气的大骂这个差点葬送大明天下的败家子的。

(这个方面大叔脸的明英宗历史画像是不是让很多粉丝很失望?)

明英宗使天下太平了吗?明英宗面临着中国古代的王朝承平日久后都要面临的一大问题,那就是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当时农业发展水平所导致的马尔萨斯陷阱。陷入这一陷阱的时候土地若被大量兼并,则将进一步激化矛盾,往往会导致王朝的覆灭,天下再一次洗牌。而明代的土地被王公贵族大量兼并就是从明英宗统治时期开始的。

虽然明英宗在位时,大地主大贵族兼并土地的状况没有之后明孝宗、明武宗、明神宗时期严重,但却开了用土地封赏王公贵族的先河。如《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明英宗赏赐了永和王交城、祁县八十八顷地作为永和王放牧的草场。正统十二年,赐给太监喜宁七十九顷零八十亩。

对王公贵族的巧取豪夺,明英宗也没有禁止,反倒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倒也符合他“好男人”的性格。如正统五年十月,命令行在户部检视亲王、郡王们的刍牧地,查得共占民人庄宅田地三千余顷,这还仅仅是畜牧地一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大地主大贵族们肆意欺凌平民百姓,占有他们的产业和田地的同时,加到百姓头上的赋役也越来越重,必然导致平民破产,产生大量的流民。

明英宗时期,地荒民逃的状况日益困扰着明廷的君臣们。英宗在对待流民问题尽显“好男人”性格,主要以抚恤为主,没有过多的激化流民同明廷的矛盾,但“好男人”仍然避免不了起义的爆发。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叶宗留起义、邓茂七起义、黄萧养起义。《明实录》中对西南、东南部发生动乱的记载多如牛毛,累年不休,明英宗同臣子们被弄得焦头烂额,明宣宗天下太平的期望毫无疑问被英宗这个“好男人”给搞砸了,一位明主,必须拥有明辨是非,不惧挑战的魄力和勇气,而这恰恰是明英宗这个不愿得罪勋贵的“好男人”所欠缺的。

第二件事不用说,想必大家应该记得英宗小时候声称自己敢亲率六师讨伐的豪言壮语,结果自己身陷敌手,为天下笑耳。

常言道,兵者,国之大事。兵凶战危,岂能儿戏?其实早在土木堡之前,英宗在军事决策上就十分失策,那就是在滇西同麓川宣蔚使思任发旷日持久地打了近十年之久,使明朝的国力大为损耗,忽视了北面的边防。

明代立国之初,明太祖和明成祖都对蒙古进行过多次讨伐。洪武五年明太祖派出三路大军出塞讨伐,就连一代名将徐达都惨遭败绩。永乐七年,明成祖派出淇国公邱福出征,因为邱福轻敌冒进,又遭到了惨败。因此出兵征伐蒙古人不管怎么说也是个高危的活儿,就算是明初的强兵,也难免会有败绩,更何况是英宗时期战力已衰,空额严重的明军呢。

土木堡之役中明军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在前期《兰台说史》中仔细剖析过了,明英宗带着这么一只技术退步,武备废弛的军队迎击强敌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信心。

抱有巩固权力、把持朝政私心的王振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迎击瓦剌人,引起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但是谁也没能说服一意孤行的英宗。

想当年英宗的乃父乃祖们,都曾建树了赫赫的武功。明太祖南征北战,为子孙开万世之基业;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朔漠,追歼故元残部;父亲明宣宗朱瞻基也曾亲征讨伐蒙古人,甚至还亲自上阵杀敌。回想父祖的武威自然会让明英宗神往不已,当年在父亲膝上的豪言壮语想必英宗也不会忘记,父祖的雄风在英宗的心中激荡,处在这样的心境下,恐怕谁也不会听大臣们的意见。

就这样,毫无军事经验的英宗被战胜强敌的荣耀冲昏了头脑,仓促上阵,压根没想到战事的残酷和险恶。

于是无知者无畏的英宗跟着心怀鬼胎的王振带领大军出征了。明代一些史料声称这支御驾亲征的明军兵力高达五十万人,这个数字实在太过夸张,要知道英宗时期的京军在编人员总数也不过二十余万而已,算上里面的缺额人只会更少,因此明军出征的兵员大概在8万到10万之间比较可信。

十三天后,大军到达阳和城南,这里在前些时候大同明军同瓦剌军展开过激烈交战,此时的战地明军将士尸横遍野,令亲征大军的将士士气低落。

接着,大同镇守太监郭敬来报,英宗之前派出的两只兵马也被瓦剌军打的全军覆没,并劝说王振别再前进了,不然恐怕正中瓦剌人的下怀。

王振终于怕了,准备班师。但班师也要闹出点幺蛾子。王振为了光耀自家门楣,故意选了一条从经过他老家蔚州的路线,走了四十里后,又怕大军经过践踏自家的庄稼,又改了路线往宣府行进。这么一折腾,不仅让瓦剌人抓住时机紧追了上来,还把明军将士们折腾的愈加疲惫,士气大落。

(土木堡古战场今景 数万明军全军覆没于此

瓦剌军紧追英宗的亲征大军不舍,英宗连续派出恭顺侯吴国忠、成国公朱勇率军阻击,均被瓦剌军轻松消灭。当明军抵达土木堡,八达岭的长城已经在遥遥招手,眼看就可逃出生天之际,王振又开始作死了。为了保住装载自己金银细软的辎重车,王振强令全军在没有水源的土木堡驻扎,等待辎重跟上。于是英宗的亲征大军终于被瓦剌军追上。

瓦剌军追至土木堡,将明军围得水泄不通。次日,瓦剌人派使者来诈称议和,以为瓦剌人要谈判暂时不会发起进攻的王振命令明军移营取水,早就虎视眈眈的瓦剌军趁明军行列已乱的时机立马发起了进攻,被长途跋涉搞的人困马乏,又没水喝饥渴难耐的明军将士,在瓦剌人的进攻下,很快就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只一瞬间就全军崩溃了。

英宗与亲兵上马突围,却已无路可走,索性一屁股坐在雷家站高冈地上,坐等命运的审判。《正统临戎录》记载,此时来了个蒙古兵要抢英宗的衣甲,英宗拼命挣扎,不给他剥。这时正好有另一个蒙古兵看到过来询问情况,觉得英宗气度不一般,不是等闲人物,于是把英宗带去给也先的弟弟赛刊王查看,落入敌手的英宗倒很平静,立马就问赛刊王:“你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赛刊王?大同王?这一问倒把赛刊王给吓到了,立马派人去禀告也先,也先于是派了两个出使过明廷的使者前去查看,结果一看果真是大明皇帝。

( 明妃传里的英宗开启了无双模式)

说道这儿还得吐槽一下明妃传里的英宗开无双,从历史上来看并没发觉英宗的武力值有多高,要真和刀口舔血的瓦剌人玩单挑,那是嫌命长了。何况,以皇帝九五至尊的身份也轮不到大明皇帝上去肉搏,那还要将士们何用,剧组莫非三国演义看多了,没有单挑不够嗨?

好在也先想把英宗当成政治筹码,英宗的小命倒是无虞,接着也先把皇帝交给弟弟伯颜帖木儿照看,想不到英宗在这做俘虏的一年里,“好男人”的秉性再次散发出了无限的光芒,伯颜帖木儿待英宗彬彬有礼,每五天就进献自己打猎得来的牛羊给英宗作为伙食,三天两头就找英宗聊天,吃饭,安慰英宗的情绪。一年后,英宗弟弟已经即位,整顿边防,明英宗在也先手上已经再无利用价值了,成了也先手上一个烫手山芋,在明廷与蒙古来回多次的讨价还价下,英宗才终于得以被也先放回。离别之时,伯颜帖木儿同英宗洒泪而别,依依不舍。伯颜帖木儿大哭而归,走时仍命麾下头目率五百骑兵护送英宗回京,可见英宗的亲和力真是相当不一般,连蒙古人都深受感动。

回来后又被弟弟软禁了七年,英宗趁其重病无力的当口,终于成功复辟,其“好男人”的本色再次显现。虽然遭到弟弟的软禁,但英宗复辟后没有对弟弟及其家人施加太多报复,比较宽容。弟弟病死后,仍准许以亲王的规格下葬,允许弟弟的儿子依例祭之。

此外,他的“好”还体现在他与皇后钱氏的感情上。英宗与钱氏的感情真挚,钱皇后在英宗被瓦剌人扣留的时候,不仅倾尽私财迎驾,并且因为过度担忧他的平安,每到夜晚就以泪洗面,累了就地而卧弄得腿瘸了,又因为常常悲泣而哭瞎了一只眼睛。但明英宗被释放回来后不以为意,仍然同钱皇后相亲相爱,感情如初。英宗被软禁时,钱皇后千方百计的逗英宗开心,还亲操女红,托人到外边换些吃的回来给英宗补充营养,这么一对情深义重的夫妻只怕世间难有吧?

复位后的英宗还想起了当年建文帝那些被禁锢的子孙,将他们全部释放。天顺八年(1464)正月初二日,英宗重病卧床不起,过世之前做了生前最后一件好事,那就是废除了宫妃殉葬的陋习,“殉葬非古礼,仁者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明宪宗遵从英宗的遗训,从此废除了祖宗相传的以宫妃殉葬的陋习,这就是英宗做的最后一件好事了。

对英宗的评价,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英宗虽然是一个“好男人”,但绝对称不上英主。嘴上功夫易做,身体力行很难,当年小小年纪的时候在父亲面前发出的豪言壮语,回过头来看,都成了一场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