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赢家:“借荆州”前后孙刘两家争斗真相
2009年10月16日 10:3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周瑜临终之前,还给孙权写了最后一道奏疏,除了对形势的分析、对国是的建议外,最为重要的是举荐了自己身后职务的接替人。他含泪写道:“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孙权详加审度,知道这是此间唯一正确的选择,于是一概照准,随即为着“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又力排众议,接受了鲁肃的谏劝将南郡出“借”给刘备。孙权的这一举措,算是答应了刘备请求取代周瑜都督整个荆州的要求,即一旦与襄阳、樊城的曹军发生战事,鲁肃及其部下也得都听刘备的指挥。鲁肃接替下周瑜的职务,最初还是去江陵赴任的,当他跟刘备办完交接手续后,才东返在陆口扎下大营。当他跟刘备办完交接手续后,才东返在陆口扎下大营。据《鲁肃》传记载:“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显而易见,正是由于鲁肃“下屯陆口” (今湖北嘉鱼西南),东吴缩短了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再加上鲁肃威恩并用,政令通畅,所以一时间主动前来归附者多达一万余人。

由于南郡是荆州的行政机构办公地(古称治所),所以民间沿用一向以治所指代区域的习惯说法,由此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演义故事--“刘备借荆州”。

孙权最终同意将江陵借让与刘备,是在当时曹操从东西两方面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采用的权宜之计。换句话说,关于出借荆州一事,也是他最终做出的无奈抉择。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将刘备推至与曹操对抗的第一线,使自己可以避免自周瑜死后本军在南郡所处的被动地位,专心一意地全力防卫东翼合肥一线。

依此而论,刘备能审时度势,趁机而作,这是其之所以顺利“借荆州”的基本保证;而孙权能够采纳采纳周瑜临终遗言及鲁肃的劝谏,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他不为一时一事得失所囿的雄才大略。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孙、刘联盟才可以继续维护并延续下去,三国鼎立局面也才得以最终形成,故史书上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吴书九》)

时移势易东吴占荆州首重宜都

建安二十年(215),刘备已经夺得益州,由此取得全据长江上中游的优越地位。位居下游的孙权一向主张“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三国志》卷 54《吴志·鲁肃传》),如今看刘备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他无法忍受这一局面,次年派诸葛瑾去讨要荆州。可是,这时坐镇荆州的关羽根本不卖帐,孙权于是恼羞成怒,一面派大军向江南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发动进攻;另一面派鲁肃率军万人屯兵巴丘(今岳阳)以抵御关羽,而他自己则坐镇陆口亲临一线指挥,打算诉诸武力夺取江陵。

刘备接到警报,迅速作出反应,亲自率领五万人马从益州顺江东下,赶回荆州,并在公安设下大本营……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恰巧此时曹操进攻汉中(治今陕西汉中东),刘备怕益州有失,便遣使向孙权请和,孙权许诺。于是双方订立湘水盟约--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江夏、长沙、桂联等三郡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等三郡归刘备。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一向主张联刘抗曹的鲁肃病卒,孙权以吕蒙代统其众,镇陆口。吕蒙认为,关羽“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吕蒙传》)建议孙权尽早谋取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五月,刘备占领汉中,又遣军攻占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声势其盛。当年七月,关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大军向曹魏樊城、襄阳方向发动进攻。吕蒙事有可图之机,便向孙权提出了一整套袭取荆州的作战方案。孙权认为,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巩固和发展,东吴不仅牢牢地控制住了既得地区,而且还一直向南延伸,基本上占领了岭南大地,于是及时采纳了吕蒙的方案。

正好此时正在樊城前线的关羽因军粮不济,强行夺取了孙权存于湘水关戍的存米,此举不啻火上浇油,促使孙权立刻进兵偷袭荆州。由委孙权派的前军主帅吕蒙亲自带领主力偷袭江陵,而另由偏将军右都督陆逊率领的一彪人马则绕开江陵,直接捣向当年由刘备设置的宜都。

此间,由于刘备手下接替张飞为宜都太守的樊友毫无戒备,他一见东吴大军骤至,就只有弃城逃窜,所以陆逊没有费多大的力,便轻而易举地掐断了关羽与益州大本营的联系,同时也扼住了他的最后一线生机。十一月,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十二月,他与其子关平等人皆被吴将马忠俘虏,后被孙权杀掉。

战争结束后,孙权论功行赏,当下便派陆逊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坐镇此处。陆逊权衡形势,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认识到,从此往后,孙、刘两家为着荆州的归属,难免一战;而要想保有荆州,必定要以宜都为防御重点。于是,他一改此前荆州重南郡、南郡重江陵的惯例,着重致力于搞好宜都的边防建设,尤其是花大力气掌控好这一带的蛮人部族。由此,他找孙权“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逐一招降该郡各地的蛮族头领,让他们真心诚意地归附过来,以巩固东吴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陆逊的这一番功夫即刻就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蜀汉章武二年(公元 222 年)正月,刘备率军四万进军秭归,再“自江南缘山载岭,军于夷道褫亭”,夹长江两岸驻扎,沿途立营数十屯。陆逊据险扼守,两军僵持数月,难解难分,以致刘备军锐气尽失。一到时机成熟,陆逊使出一记“火烧连营”的毒招,将刘备杀得狼狈逃窜,只好到白帝城托孤去了。

陆逊不愧为东吴名将的后起之秀,他曾上疏孙权说:“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当陆逊死后,其子陆抗继其任,也始终恪守这一方针。总之,在陆氏父子镇守荆州的年代中,正是由于特别看重宜都郡的战略地位,从而使孙吴西部国境的安全得到了可靠保障。

本文原载《中华网》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刘备   刘抗   韩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