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青春——黑明镜头下的知青人生
2009年10月10日 15:47人民画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许复强

许复强,1951年生于济南,北京西城区月坛中学六七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2月4日,他和13名同学来到了延安县下坪公社牛家沟大队。他当知青组长带领知青在村里办学、打坝、修水库,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打动了公社和县里的有关领导。1972年12月县里发了通知将他充实到了下坪公社的干部队伍中主管共青团工作,此后他连年被评为模范干部。

几年后不少同学通过各种关系已经回了北京,他的远大理想也慢慢破灭。1976年初,他回到了离别7年的北京,找到了在石油部工作的哥哥调入了石油管道局。他先后搞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团工作等十余年,并且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电大。1993年5月又被调往管道局某公司从事经营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一年后有关部门便撤销了他和伙伴们经营的这个亏本公司,从此每月发给他70%的工资。

不甘寂寞的许复强,经过一年的市场调查,于1995年1月20日投资1.5万元在一个胡同里办起了康乐保健厅,专营性保健品。小店开张一年,营业额便达30万元之多。

蔡玉珠

蔡玉珠,女,1947年生于北京,北京57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她在学生时期曾在班里担任团支部书记,1969年1月20日来到了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下驿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刚来村里她就当上了41名知青的组长,而且代表知青在公社大会上表示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插队不到一个月她就被选为积极分子又参加了“首批回京汇报团”。不久又去县上和地区先后参加了“九大学习班”和“全区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同年8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在陕北插队的北京知青中第一名入党的。

1970年初县委将她招收为妇女干部,第二年秋季,她当选为县妇联副主任,并被派往工作难以开展的冯家坪公社蹲点。蔡玉珠将公社的领导班子全部换成了妇女干部,成立了不少的“铁姑娘战斗队”、“铁老婆突击组”、“钢汉子敢死队”,并组织她们白天大干,晚上夜战。女干部还遵照她的指示强迫村民实行科学种田,不到两年的时间,冯家坪公社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从而使她更换干部的新举措成了全省的典型。随后她被调任全县的倒数第一的马家河公社担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马家河公社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100斤增加到了800斤,农、林、牧、副业都走到了全县的前头,蔡玉珠接着当选为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秋她被延安地委任命为延安地区知识青年办公室副主任。她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5年,为那些在陕北插队的北京知青办了不少好事。1979年底,延安地委又任命她为宜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正在她干得火热的时候,不知什么促使她突然改变主意,1981年3月,她去医院开出了一份“克山病”的证明,提出了回北京的要求。没过几天她回北京成了一名待业青年,一个月后她又被招工进入了阜外街道办事处工作,1985年再次转干,1987年升为市场科副科长,1989年又被提升为市场科科长。

林树彬

林树彬,1950年生于北京,北京新街口中学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他好写字,爱做诗,有文采,而且还很有号召力。插队开始后,他不顾家庭阻止,极力要求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从北京乘知青专列到了陕西铜川后又和几十名同学被一辆解放牌卡车吃力地拉到延安。1969年1月4日他带着满腔热情,跟着引路的队长和驮着行李的几头毛驴,徒步几十里,来到了延长县郑庄公社沙滩坪大队落了户。开始当有些同学叫苦叫累时,他以革命的口气说服这些同学,向他们讲长征的故事。

3年的农村生活渐渐使他感觉到了漫长、艰难和枯燥。1971年底招工开始了,他和同学们都踊跃报名,他被队长推荐去了延安机械厂。

1990年林树彬被调到厂保卫科,不久又登上了副科长的“宝座”。林树彬说:“按有关政策,我的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可转回北京,但遗憾的是父亲病故,母亲年迈体弱,家中没人掌事,至今两个小孩的户口谁都没能转回北京。”他还认为自己从小远离父母流落他乡异地,尝遍了各种苦头,到儿女这辈,不想让他们再走老路了。 【更多精彩,请点击知青频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黑明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