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流行语:《家庭成份》
2009年10月10日 09:35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来自:四川-成都-郫县-安德镇 永兴公社前进大队知青点

一般陌生的知青见面总的问问对方知青的家庭成份来判断对方是否是好知青还是坏知青。

《家庭成份》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会很陌生,招工、招干、上学、参军填表也没有了家庭成分一栏,这个词已经成为历史。

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家庭成份至关重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就是这个《家庭成份》决定了大多数“黑五类”知青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就是这个《家庭成份》决定了大多数“红五类”知青生活在社会上层建筑。

家庭成分指的是一个人出身于什么家庭。建国初期,依据人们的财产多少、土地多少以及贫富程度,给每个家庭划分了成分。农村一般分为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在城市一般分为为工人,共五类。后来家庭成分衍生了很多类,农村一般分为;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在城市一般分为;贫民,工人,小商,手工业,工商业,工商业兼地主,革干,干部,高干等。

党的政策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但在实际生活中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十年“文革”中,却把家庭成分与阶级立场挂上了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