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百余名知青代表参加第三届“回望大寨 情系农村”主题活动。在这里,他们要参观文革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寨村,穿越记忆,探寻在他们心中憧憬了数十年的“大寨”。

老照片上的大寨

1.老照片上的大寨

老照片上的大寨

  • 老照片上的大寨
  • 2010年大寨村正门
  • 周恩来视察大寨
  • 大寨村活动室
  • 下乡知青来到大寨
  • 大寨街景
  • 丰收的大寨
  • 大寨村夜景
  • 华国锋和陈永贵在大寨合影
  • 大寨新村
  • 邓小平视察大寨
  • 今天的大寨蓄水池
  • 昔日的大寨人家
  • 当年大寨妇女队长宋立英家
  • 昔日大寨几乎没有树
  • 今天的大寨绿树漫山
  • 昔日大寨毁林造田
  • 今日的大寨不仅有林还有水
  • 昔日大寨
  • 今日大寨新村
  • 昨日大寨介绍经验
  • 今日大寨依然迎接四方来宾

调查

今天的知青能够为大寨发展做些什么贡献?
建言献策,帮助大寨谋划发展布局
亲自前往旅游,帮助大寨增加旅游收入
开辟销售渠道,帮助大寨产品打开市场
说什么是次要的,首要的是要有人肯认真听

调查

曾经的大寨精神是否应当保留?
需要,大寨精神永远不过时
不需要,旧的东西就应该果断抛弃
与时俱进,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
作为老人的记忆,就让它慢慢消散吧
用户信息  
年龄  
 
“农业学大寨”的前世今生

“农业学大寨”的前世今生

毛泽东说:“看来不可轻视大老粗呀。穷山沟里出好文章。”大寨,一个太行山腹地的小山村,曾名扬世界长达20年之久。20世纪60年代起,“农业学大寨”的标语曾遍布大江南北,“大寨红花遍地开”的歌声曾响彻长城内外。大寨,一时成为中国农村的希望与象征。原本默默无闻的山村是如何成为名噪天下的样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又是如何兴起的?这片大山里的黄土梁子究竟给新中国的农业发展留下了怎样的记忆? [详细]

知青前往农村

知青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前往农村

一路向山西大寨赶去。通过对大寨村的参观学习,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农村、建设农村的信念。“学大寨、赶大寨,大寨精神接过来,中条山上建大寨”,成了长征队员发自肺腑的誓言。而这种誓言,在每一个参观过大寨的知识青年心中都勃发出来,“学习大寨,学习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去建设更美好的祖国,成为知识青年们人心中共同的理想。[详细]

新大寨·新农村

新大寨·新农村

虎头山已成了森林公园,当年改造出的层层梯田已被松树、柏树盖满;山间,原来修建的用作蓄水灌溉的小水库如今修饰以亭台廊榭,一排排火车皮式的居民小楼建在半山腰。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的大寨,主打的还是当年干出来的“大寨”品牌。万人参观的学大寨时代结束了,大寨的孩子们也只能在老人的回忆中依稀想象过去的样子。但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标语,依然醒目地矗立在大寨村口。大柳树在盛夏里依然枝繁叶茂。 [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大跃进时陈永贵从不虚报大寨粮食产量
  • 大寨遭暴雨洪水袭击 陈永贵创灾后奇迹
  • 数万人赴大寨参观学习 中央急调物资应对
  • 大寨精神成批判对象 陈永贵辞去副总理
  • 陈永贵下台 两组内参全面否定大寨
  • 大跃进时陈永贵从不虚报大寨粮食产量
  • 1963年纪录片拍摄到的大寨陈永贵
  • 陈永贵肺癌去世 大寨人跪在路边迎接骨灰
  • 中央号召学大寨 学习运动80年代停止
凤凰博报
 

记得第一次参加生产队劳动,没有锻炼的瘦弱的肩膀抬着装有冻土的筐子,压得东倒西歪的狼狈样子,让同族的年长者好不讥笑。【详细】

被上山下乡遗忘的“黑”知青  

人们难以置信的是,已届57岁的知青和32岁的儿子到现在都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 【详细】

大寨建庙 鬼迷心窍  

曾是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的大寨,今天要请佛祖、供菩萨、要靠大庙发展经济和旅游?【详细】

穿越记忆,穿越之后又能否真的找到那份埋藏在心底的“憧憬和记忆”?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伊甸园”?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总之,经过数日的大寨参观之旅后,离开的时候每个人多多少少带有一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