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诗人食指的第三个坐标

“我觉得我的作品中《鱼儿三部曲》好一点吧,而诗人的命运都是时代决定的,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喜欢写诗的人,就是写了几首受当时青年人喜欢的诗。”  研讨会尾声,食指朗诵了自己的诗《我是这样写歌》,作…

10:48

张德江追忆知青岁月:延边所有的村都去过

张德江说:“上次我回吉林省的时候,没有去延边,我1968年插队在那里,在延边工作了22年,延边所有的村我都去过,我对延边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有机会能回延边看看。”

14:43

组图:文革反潮流闯将黄帅和张铁生今昔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语说:“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

11:15

被遗忘的缅共知青战士康国华:被炸瞎双眼晚景凄凉

南下战役中,人民军派出6个营的兵力,秘密穿插到政府军控制区的缅甸第二大城市腊戌,进行破袭战,破坏当地的铁路、桥梁、机场。1989年3月,经过缅共中央组织部与大陆中联部对接后,在人民军服役整整20年的…

11:10

知青老鬼:大草原上的“孤狼”岁月(组图)

“孤狼”是由于老鬼生性孤僻,特立独行,而本人又比较厉害,于是呼和浩特战友又送他这一绰号。老鬼认为,如果说知青这段历史留给后人什么,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所必需的。

09:57

1966年:作家张承志与“红卫兵”名称的由来

何亮亮:红卫兵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初期,重要的代表性事物。受到鼓舞的中学生王铭和张晓宾,写了一份文件,题目就叫做《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支部的资产阶级办学方向应当彻底批判》。

09:47

习近平回忆插队岁月:扛200斤麦子 十里山路不换肩

习近平的童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度过,而他的少年时代更与父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不到16岁的习近平就被迫前往陕北插队。这段经历成为他永远难忘的记忆,也成为他最宝贵的一笔人生财富。

14:54

王毅:从下乡知青到国务院台办主任(图)

北京二外日语系现任主任秦明吾教授当年曾是王毅的日语教师,在他看来,王毅这一届大学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在王小平的印象里,王毅的毕业论文写了两篇,一篇是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相比较,一篇则是写日本语言和…

11:17

人民英模邢燕子:不拿国家工资的天津市委书记

邢燕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2001年,邢燕子在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和丈夫王学芝正享受着安逸的晚年时光。

13:22

知青诗人食指:不合时宜的《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鱼儿三部曲》是食指1967年的作品,这部描述青年人失落、彷徨的长诗,意味深长地…

13:07

返城知青朱敏:中国人硅谷发迹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住在学校,朱敏刚来就住在校外,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喜欢扎堆,朱敏刚来就喜欢跟老美呆在一起。不光对邓小平,朱敏对中国也是爱得深沉,一个典型事例是,尽管在美国安居乐业了十多年,朱敏进进出出…

12:46

共和国主席之女的人生起落

”  1966年年底,平平与红卫兵战友们一同外出串联,可等她回到北京,却发现自己最尊重的父亲已经成了批判对象,要求她退出红卫兵的勒令,一串串接踵而来。几个月后,1967年10月13日的深夜,中国两位…

09:48

《华都》作者叶辛:笔下女知青遭遇多为真实(图)

曾在贵州插队21年的叶辛以《华都》来解读百年上海的沧桑变迁,然而在书中不难发现叶辛在以前的《蹉跎岁月》、《家教》等小说中运用熟练的知青元素。对这部小说,叶辛十分慎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但直…

09:27

知青、作曲家谭盾:音乐不仅是追思,更是梦想

资料图:谭盾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指挥中国爱乐乐团。这场音乐会缘于琉森音乐节马勒室内乐团音乐总监、风靡乐坛的青年指挥家丹尼尔·哈丁的“撮合”,“由此成就了我与马勒室内乐团以及琉森音乐节的不解之缘。

16:50

知青濮存昕:文革初我狂热投入满脑子革命

那时我们一家人都不在北京,我父亲在北京市系统的团河农场,妈妈和弟弟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河南淮滨“五七”干校,我姐1968年就已经去内蒙古插队。开工了,干的活儿就是在草甸子里挖坑埋电线杆,每坑间隔五十米。

16:44

习近平回忆插队岁月:扛200斤麦子 十里山路不换肩

他,一位中国最基层的单位――当年的生产队书记、县委副书记,一步步扎实地走到今天成为一位经济强省的省委书记。习近平说:“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

13:20

肖复兴:1966年接到录取通知,却没能上大学

在“高考弊端”和“废除高考”的声音日益响亮的当下,我们很难想象三十年前,当中断了十一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终于恢复时,那些被时代原因所耽误的年轻人是如何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的。

11:46

“知青楷模”董加耕:在毛主席遗体旁守灵7天7夜

这张老照片激励了成千上万名青年“学习董加耕,立志干革命”。1962年8月8日,《新华日报》以《目标始终如一》为题,率先报道了董加耕放弃上大学机会、立志回乡务农的事迹。

10:14

华师大教授、知青林伟健:我是为上大学而生

林伟健在瑞典参加学术考察。“我就是为上大学而生的”,当时林伟健的真实想法的确如此,并非说上中专比上大学低人一等,而是他的人生追求就是上大学。3月7日晚,林伟健来到了华南工学院,隐约中看到了几幢模糊的…

14:23

梁晓声:我从不认为“青春无悔”(图)

当年下乡,无论是干部子弟、工人子弟或知识分子子弟,一旦成为知青,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并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氛围下工作、生活。还有一点,许多已经退休的知青,他们当年受到的教育程度也许并不高,但几乎人人都…

11:08

知青米瑞蓉:田间“铁姑娘”变身房产界大腕

1974年,18岁的米瑞蓉在母亲的反对下,作出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抉择,到成都市金堂县下乡当知青。从农村返城后,米瑞蓉开始在厂里当装配工,紧接着,她又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迎来了自己崭新的生活。

11:06

著名作家梁晓声:我是一个文化悲悯者

能够近距离与梁晓声先生交流,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说起“知青文学”,梁晓声说:“不同的读者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文学作品,在此情况下,‘知青文学’像是一面多棱镜,人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

10:57

邢燕子:三次参加国庆典礼(图)

概要:我曾经在1966年、1975年和1978年三次参加国庆典礼。记得1966年参加庆典时,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我去北京开会没有新衣服,就穿着平时的大棉裤,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白菜炖粉条。

11:56

知青名人之邢燕子:要使石头长出粮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她父亲是天津一个工厂的副厂长,全家20多口人都在城市,只有她从小随爷爷生长在乡下。”接着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市委发出开展“学习邢燕子、赶上邢燕子、热爱农业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11:54

知青烈士金训华:为抢救两根电线杆牺牲于激流中(图)

金训华--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1968届高中毕业生,上海市中学红代会常委。在此,我再次向党表示决心:坚决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新党章的精神办事,努力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09:53

刘平平: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女儿连15元买票的钱都没有

从1956年到1962年,我和刘平平是北京实验二小的同班同学。后来才听说平平在年满18岁之前被关在少管所,18岁以后被江青无理指控“企图将其父刘少奇劫往苏联”,进了北京第一监狱。斗转星移,春秋代序,…

10:46

刘少奇之女刘平平:熟睡中的“公主”会醒来

最近,从小学同学那儿得知,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在1998年患脑溢血长期昏迷后,被弟弟刘源接到自己家中照料,而刘平平的儿子则由妹妹刘亭亭抚养。听平平说曾被关在少管所,18岁后被江青无理指控“企图将其父刘…

10:41

福布斯富豪刘永好:下乡时没穿过鞋 最盼望吃白米饭

惟有农业,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农业反而成为最受政策扶持的行业,更有利的是,搞农业刘永好轻车熟路。大局已定,今后新希望也许不是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但是新希望的稳定性肯定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稳定…

09:55

历史学家杨奎松:差点被姚文元杀掉

杨奎松:也说不上突兀,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件事,我们教研室有个老师,是搞党史的权威。杨奎松:党史研究到现在为止的变化,只是曾经的一些冤案、错案,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平反,出现了一些去伪存真,也涉及了…

09:45

《中国知青史》作者定宜庄:愿知青运动永不再发生

《中国知青史》两位作者定宜庄与刘小萌都曾经有过赴内蒙古牧区插队的经历。刘小萌告诉记者,原以为草原是浪漫的,可现实却很残酷。由于生活艰苦,他平生第一次浑身长满了虱子。开始,浑身的虱子让他很难受,可后来…

15:21

知青曲雅娟:帮助别人干活被铡草机铡掉了右手(图)

年仅17岁的中学生曲雅娟作为知青来到“北大荒”,她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和楷模,在帮助别人的劳动中被铡草机铡断了右手。1984年,曲雅娟调入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二十多年里,当…

09:32

知青叶辛:难忘“蹉跎岁月”

记得,热爱文学,痴迷文学作品,是从我还是童年的小学生时代就开始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从6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选出了60位作家的60部作品,以“六十年长篇小说经典”命名,介绍和…

12:52

诗人北岛与今天的三十年

2008年12月8日晚,诗人廖伟棠和我去见北岛,约定的地点是香港马鞍山的“映山红”中餐馆,北岛要请客吃饭。那时候北岛和芒克还有画家彭刚就多次讨论过,“中国一旦开放的话,我们应该办一本刊物,应该有所作…

12:48

因收听敌台被判重刑 《知青之歌》作者的冤狱九年

突然,“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的《知青之歌》在船上响起,那不是我们五中的同学,是南京知青。郑剑峰在信中告诉我:《知青之歌》已在当时我们称之为苏联修正主义…

12:41

项俊波:知青,老山战士,诗人,编剧,央行上海掌门人

而这位“神奇”的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就是南二部的掌门人。随着在国家审计署、央行职位的逐步提升,项俊波的工作日益繁忙,闭门潜心小说创作几乎成为奢望。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任内,项俊波就因…

12:17

沈国放:从知青到著名外交官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曾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的沈国放在中国可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沈国放于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外交部新闻司工作。

09:55

作家邓贤:痛苦的时代带给了知青们巨大的缺陷

岁月如梭,知青历史以及由其形成的文化似乎就要淡出中国的历史了。《中国知青终结》是我写作上的一个教训,并非所有的勇敢精神和行为都值得后人去赞扬,作家不该怀着个人情感去写作。

09:49

知青、作家叶辛:对知青子女怀有深情

(记者卜昌伟)作家叶辛创作的长篇小说《孽债Ⅱ》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叶辛说,写作当然需要种种条件,具备种种素质,但是勤奋创作、埋头苦干是最基本的条件和素质。

09:44

知青、作家老鬼:表达革命决心 带人抄自己的家

他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英雄,他怀抱红色理想奔赴内蒙古大草原。1970年知青老鬼在内蒙古兵团里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他被强制监督改造在众叛亲离之中老鬼依然幻想着通过申诉,来让自己挣脱深深的屈辱。

09:21

知青朱学勤:周总理去世我大哭了一场

1976年是以周恩来去世开始的,印象非常深。1月8日,周恩来去世,1月9日,全国放哀乐。不许悼念,大家心情都很压抑。以前我没有为国家领导人去世大哭过,以后也没有,只有周恩来去世这一次,大哭了一场。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