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溢出来,我慌得对锅灶磕起头
1958年,邢燕子刚下乡那会儿,一没有力气,二不会干农活,也闹出了不少笑话。燕子大姐告诉记者,有一天,大家都下地干活去了,她被留下来看粥锅。火越烧越旺,沸腾的粥开始不断外溢。从没熬过大锅粥的邢燕子顿时慌了神,只能喊人:“不好了!不好了!粥跑出去了!”可看着喊也不顶用,不知所措的她只好跪在地上对着锅灶磕起头来,弄得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哭笑不得。因此,虽然燕子大姐以后成了全国著名的干活能手,可这桩笑话也成了大伙打趣她的“武器”。
“燕子”其实是我的小名
燕子大姐告诉记者,她出生在北京,原名叫邢秀英。然而当大江南北掀起“学习邢燕子、赶上邢燕子、热爱农业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的时候,几乎没人知道她的原名了。
那么“邢秀英”怎么变成“邢燕子”了呢?原来,1959年秋天,当时的唐山地区地委书记马力同已成为知青典型的邢秀英聊天,偶然间知道她还有三个小名,“燕生”、“燕京”、“燕子”。马力书记当即就说:“叫燕子多好啊,秋天飞到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北方,飞过黄河也飞过长江。”于是,由马力书记做主,邢秀英改名为“邢燕子”,有了一个会飞的名字,“邢燕子”这个名字真的飞遍了全中国。
事业成功爷爷有一半功劳
“我们一家都在城里,我1958年去农村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为了要出名啥的,那时候的想法是想和爷爷做个伴儿。”燕子大姐深情地说:“我和爷爷感情可深了,我事业成功有一半是爷爷的功劳啊!”
燕子大姐告诉记者,那时的农村许多乡亲的思想都还比较封建,可爷爷却给了她工作极大的理解。邢燕子每天“顶着星星走,顶着星星回”,常常都得深夜才能回家,爷爷就这么等着自己的孙女。每当燕子悄悄推开家门,都能听见爷爷熟悉的声音“燕子,爷爷等着你呢!记得把门拴好咯!”爷孙间的亲情直到今天依然能从燕子大姐的眼里感受到。
我会说厦门话“呷嘣”
这次是燕子大姐第二次来厦门,第一次可是44年前了。燕子大姐回忆说,当时她作为农业战线以及知青的模范人物参加了河北省慰问团,来到了海防前线的福建省慰问三军。那次她在厦门呆了极短的时间,“我就在军舰上望了望鼓浪屿。”不过,厦门之行让燕子大姐记住了两句闽南话,她问记者:“你们吃饭是说‘呷嘣’,‘呷枚’吧?”厦门的老知青赶紧告诉燕子大姐,“呷嘣”是吃饭,而“呷枚”是喝粥,燕子大姐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
厦门的知青邀请燕子大姐到鼓浪屿上去走一走,44年前遥遥一望,如今终于可以走近看看“真面目”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