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 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2009年03月04日 10:3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12 《各部队人马武器统计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八○五,案卷号:496。

13 由于各部队未能及时上报武器弹药损耗数量,这些数字乃军政部以当时各部队原有数加历次补充数量减去现有数而得出的估算数值,实际损耗应超过表中数值,可参见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对五届七中全会军事报告》,附表十二:〈抗战以来武器损耗及补充概况〉,收入《民国丛书》,第2编第32分册(上海:上海书店,1990)。

14 据〈抗战期间历年生产武器弹药支援作战数量统计表〉整理而得,参见王国强:〈抗战中的兵工生产〉,载军史研究编纂委员会编:《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上册(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页1071-79。

15、 17、18、19 《后勤部军械会议记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八○五,卷宗号:499。

16 《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会议大会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七六一,案卷号:52。

20 《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附表十二:〈抗战以来武器损耗及补充概况〉。

21 有关抗战期间国民党陆军作战的详细情况,可参见张宪文主编:《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页162-363。

22 马振犊:《血染辉煌──抗战正面战场写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页228。

23 〈蒋委员长自重庆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请加强中印空运以应中国战事实际需要备忘录〉,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战时外交》,第一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2),页866。

24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五,下册,页618,转引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台北:环球书局,1987),页291。

25 陆大钺、唐润明编:《抗战时期重庆的兵器工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页80-81。

26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页118。

27 黄立人、张有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器工业内迁初论〉,《历史档案》(北京),1991年第2期,页124。

28 《抗战期间所出各种新兵器之性能及其效能说明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八○五,案卷号:498。

29 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页290。

30 《中国驻印部队驻印各部队现有器材统计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七七四,案卷号:1075。

32 张宪文主编:《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页326。

33 杜普伊(Trevor Nevitt Dupuy)著,严瑞池、李志兴等译:《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页366。

34 贾廷诗、马天钢等访问兼纪录,郭廷以校阅:《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下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页541。

35、 37 张瑞德:〈抗战时期陆军的教育与训练〉,载《中华民国建国八十年学术讨论集》,第一册(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1),页533;548。

36 原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中央军校十四期政治科毕业生马治民先生口述,章慕荣整理,时间:2004年3月10日。

38 徐乃力:〈抗战时期国军兵员的补充与素质的变化〉,《抗日战争研究》(北京),1992年3期,页54。

39 Charles F. 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in CBI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1959), 307.

40 《美租借法案配发国军及中英滇部各军实收储存种数统计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七七四,案卷号:1044。

41 〈湘西之捷〉,《大公报》,1945年5月15日,第2版第1张。

42 有关芷江战役的具体情形,可参见石柏林:《从长沙大火到衡阳失陷──国民党抗战内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页336-42。

44、 45 易劳逸(Lloyd E. Eastman):〈中日战争期间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5)〉,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页654;615。

<< 前一页12345678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章慕荣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