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两次中断
2009年03月04日 10:19凤凰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日军每攻占一座城市,毁灭屠杀之外,便是将所有公私财物洗劫一空。以南京为例,日军不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且还造成了南京市财物的巨大损失。整个战争期间,日军共占领中国城市数百座之多,日军还对重庆、兰州、贵阳、成都、西宁等城市狂轰滥炸,破坏这些城市工商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根据上海社会局的调查,自1937年8月13日至11月中旬,上海工厂被毁者达2270多家,损失总额达8亿元。除上海外,长江三角洲地带工业设备损失,约达50%。武汉三镇损失也极惨重,工厂彻底被破坏者占12%。

由于设备被毁,上海工业生产一落千丈。1936年上海面粉产量3654万袋,到1943年下降为1300万袋,下跌65%。上海棉纱产量,1936年指数为100,到1943年下降到4.3%。华北地区,1936年面粉产量为2035万袋,1944年降为900万袋,下降66%;棉纱产量,1936年为46.9万包,1944年下降为18万包,下降62%。

此外,战争期间,交通运输设备亦遭受大规模破坏。各铁路的大小车站、工厂、铁轨等,大半毁于战火。公路被毁坏者达三、四万公里,轮船损失数十万吨。

农业方面。据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估计,全国11.4亿亩耕地中,有6亿亩遭到破坏。全国2300万头耕牛中,共损失800万头。由于战争的破坏,造成大量土地荒芜。华北沦陷区有些地方,荒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农村手工业也同样遭受到严重损失。根据郑竹园先生的估计,全国受战争之害的农户在5200万户以上,若按每户损失110元计算,则中国农民遭受的战争损失就接近60亿元。

从以上的分析,仅计1931至1945年14年间日本掠夺中国的资源、财物、粮食、榨取的劳动和蓄意破坏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其总值就在数千亿美元以上。如若加上中国为应对战争而被迫付出的消耗,估计损失总计达6000多亿美元。 这是一笔庞大无比的数字,仅此,日本的侵华战争就让中国经济倒退了不知多少年!此外,据不完全估算,在日本侵华的八年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多万人。

2、间接成本。这里主要考察中国政府因应付战争而需要的军费支出,如果这笔支出的军费是用于经济建设而不是用于战争,中国所可能取得的经济成就。

战争的物质破坏虽然是最直接的、严重的经济后果,但战争所造成的间接成本支付(或可能的、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则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中国人并非是一个好战民族,而是热爱和平的,但是,一旦战火在中国人的家门口燃起的时候,中国人就只有被迫拿起武器,同仇敌忾。仅计1937-1945年间,中国政府不仅不得不将正常的、计划中的经济建设暂时中断,而且还不得不将本来应该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转而用于战争军费的开支,中国因为这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不得不支付昂贵的间接成本。

据统计,为了应对这场战争,中国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七成被迫用于军费,而预算中剩下的一小部分,除了忙于应付国家各类人员的薪资发放外,几乎没有钱剩下来用于经济建设了。再加上当时构成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关、盐、统三税,皆集中于沿海地区,而这一地区又陷入日军之手,使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濒于断绝。在此种境况下,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如芝麻开花般节节上升,赤字支出由1937年的37%上升到1945年的83%。

财政赤字越多,政府越要通过增发钞票来进行弥补,这样循环往复的结果便是:物价无休止的上涨与纸币币值无止境的下跌,恶性通货膨胀终成难免之势。而通货膨胀的无法治理,又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机理,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根基、动摇了人们对政府军事胜利和治理经济能力的信心。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杨德才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