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中国经济向绿色GDP转变
2009年09月23日 21:11《新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有可能不需要经过许多西方国家曾经经历的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的过程,直接进入“绿色发展”阶段吗?有多少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我们并不必要等到有较高收入时再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无论如何,中国都必须要从传统的“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生态开发到生

态建设,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盈余。中国未来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为:旨在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然而依据这个总体目标所制定的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究竟有哪些内涵?它将如何被贯彻执行和落实?该体系对中国各地区的繁荣发展,对中国境内的企业的投资、生产和扩张有何影响?本刊近日就此独家专访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

文/王宏伟

环境与资源发生警示

《新财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矛盾关系。当今世界,这种矛盾已经演化到什么样的程度?

邱晓华: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富裕。但是,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资源,经济发展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因而往往会导致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减少。经济发展往往不可避免地排放废弃物质,造成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如果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到了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的地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无法持续下去。

《新财经》: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国家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将造成怎样的危害?

邱晓华: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是粗放型的,存在比较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问题。

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1-2002)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26.9%,日本的11.5%,高收入国家的20.5%,世界平均水平的29.2%。 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数倍。中国2003年创造的GDP,按照汇率法计算只占世界GDP的3.8%,但是,中国当年消耗的钢材、煤炭和水泥则超过30%以上。 中国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8倍,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7.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日水污染量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3.4倍,英国的7.8倍。

上述与价值量比较有关的结果,都存在按汇率法换算的缺陷的问题,但是,根据上述资料,即使采用购买力评价的方法进行比较,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偏高。例如,采用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结果,中国2003年的GDP也只有世界GDP的百分之十几,与当年30%以上的钢材、煤炭和水泥消耗相比,显然也是不成比例的。

在中国,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仅去年一年,中国就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其中大部分是高产粮田;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采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下降,水土严重流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过度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江河湖海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宏伟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