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媒体:“中国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的新样板
2009年09月23日 16:4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消息: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7月31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北京共识:发展中国家的新样板?”作者是西班牙驻华使馆前商务参赞、西中企业家委员会主席恩里克·凡胡尔。文章说,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结果之一是“中国模式”的浮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北京共识”可能会最终替代声名狼藉的“华盛顿共识”。虽然因为中国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模式”很难被复制,但中国经验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文章摘要如下。

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这是与会四国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中国模式”优势凸显

中国模式吸引人的地方有两点:其一,就经济危机而言,发展中国家遭受了毁灭性影响,但却不应为其负责。危机发端于工业化国家,是其经济代理人贪得无厌和主管部门管理系统失效的结果。

其二,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基于令人瞩目的数据。长期看,中国近30年来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主导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另一方面,短期看,中国经济受到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程度比较轻,不像其他国家那么严重。此外,中国陷入危机时间相对较晚,而且很可能会是最早走出危机的国家。多项指数表明,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总体好转。

中国在近30年里取得的成就,加上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特别是如果能提前走出危机,将使得北京共识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要求它们怎么做或采取什么措施已经深感疲惫。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恰恰应当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负责。

“北京共识”特点鲜明

北京共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如下几点:改革政策的循序渐进;面向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的对外开放模式;面对意外情况极强的灵活应变和适应能力。

第一,改革的循序渐进。这是30多年前开始的中国改革模式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所有变化和改革都是逐步完成的,而没有像许多东欧国家那样,在共产党政权倒台后发生剧变,完全放开价格体系,大规模进行私有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寡头。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业领域,重建了以家庭为单位开发土地的生产体系。在采取某项改革措施前,中国经常事先在某些行业或地区进行试验,在证明其有效性并进行修改和调整后,再全面实施。

第二,中国模式是一种对外国以及国际贸易和外资开放的模式。中国改革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外开放,获取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方法、先进知识和外国资本。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中国逐步加入国际经济体系,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进出口国和主要外资接收国,同时正在变成主要对外投资国。

中国从实施改革政策之初就决定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沿着过去在发展中国家拥有很高声望的、其他周边亚洲经济体的道路发展经济。无论如何,如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逐步的方式实施的,其开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中国模式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最不为人知也很少被提起,那就是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

几年前,中国银行业曾面临严重问题。银行背负着大量坏账,有关金融系统危机将拖垮整个经济体系的预言满天飞。为此,政府作出反应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专门的公司吸收不良资产。银行系统的局面在几年内发生巨大转变,结果在现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银行业表现出了有目共睹的稳固。

还有很多例子可以印证这种创新和适应能力,如中国对这场危机迅速作出反应。中国是受危机影响最晚的经济体之一,却是最早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国家之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