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科:我的知青岁月(1-10)
2009年05月12日 18:14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8)

说到我们的宿舍,其实就是一座原来用作养马的马棚。四周千疮百孔,窗户摇摇欲坠,每天晚上躺在火炕上的时候 ,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每当大雪纷飞时,雪片会透过房顶的茅草飘落在我的被子上,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和雪花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若是适逢春秋雨季时,雨点就会淋湿了被子,我们就必须盖上雨衣才能够入睡。

1969年的春节快要来临了,所有的知青都在期盼着能够回家探亲和家人团聚。但是,我们很快就失望了。

当时,黑龙江和前苏联的边境线上爆发了珍宝岛战役,中苏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处于剑拔弩张的局势中。很快,上面就来了通知,取消了今年的探亲假,要求所有的知青都要坚守工作岗位,在兵团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为此,知青们难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按照中华民族的习俗,大年三十应该是阖家团聚的日子,我们这些知青却没有那么幸运。晚饭时,我们从食堂买来了和好的面团,还有调好味的白菜猪肉的饺子馅,没有面板和擀面杖,我们就在食堂的桌子上铺上报纸,用瓶子代替擀面杖,大家说笑着为自己准备年夜饭。

那时,兵团连队的文化生活是很枯燥的,不要说电视,就是连收音机也没有的,唯一能看到的仅仅是几本早已过期的旧杂志。

当一碗碗饺子端上来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想起了在家过年时妈妈包的饺子,是那么的鲜美,那么让我留恋……想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知不觉夺眶而出。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连队只放了1天的假 ,初二就正常上班了。

多少年以后,我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每当新春佳节到来之时,我总是要和孩子述说那些曾经的经历,讲述那种悲凉的感觉。或许,人不应该生活在对于过去的记忆当中,那样会生活得很沉重,但是,12年的知青经历不允许我忘记这一段历史,当为知青的历史使命感使然。

我们知青这一代人的理想大致是相同的:我们曾认为自己就是保尔;我们乐观,胸怀大志,不甘心做平凡的人,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英雄的梦想!我们写诗,作词,论述世界革命的前途;想像着自己会成为世界革命斗争中的英雄。

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中间有乐观者,也有悲观者,但我们中间很少有玩世不恭者。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依然保持着乐天的情愫,抑或严肃的人生态度;我们唱着流浪的歌,却没有浪迹天涯的潇洒;我们总是心情沉重,忧国忧民;我们已经体会到平凡生活中蕴藏着的伟大,会寒彻心底地感悟到生存的沉重!

也正是因为有了在社会最底层生存的经历,才使我们悟到了人生的实际意义:英雄们的梦想被每天1元2角5分5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于有意无意间我们会做得更实际些。

因为生存的第一规则,就应该是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知青一代大都自视为有知识的人。

在我们的内心,依然在步履"忧国忧民,济世救人"这样的人文传统;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却不屑于学习或者运用足以果腹的简单劳动技能。

正是因为我们理解了劳动与生活的艰辛,也就从根本上理解了中国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解救他们的疾苦,也就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一部分具体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种思维实际上是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相当的社会、思想基础,可惜的是,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中,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认识到知青一代人为此做出的贡献。

在当时的一师七团三营,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使用极为原始的劳动工具,无奈而又不遗余力地挥洒着自己廉价的汗水,换取微不足道的收获。我们是在用自己的青春血泪乃至生命,为自己续写了青春悲歌。

在那片冰冷的土地上,我们经受了极为深刻的磨难,我们有过迷茫,有过追求,有过悲怆地呼喊。

我们曾经稚嫩的身心在北大荒开始走向成熟。

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那天晚上包饺子时,我把棉衣脱下来放在了食堂的咸菜缸上,没有想到的是,不经意间棉衣滑进了咸菜缸里,弄得里外都是盐渍,尽管我烤了一天一夜,但是棉衣就是不干,一遇到快要下雪时,我的棉衣就会提前冒出很多的盐霜来,我诙谐地称其为具有天气预报功能的棉衣。

正是这件棉衣,伴随我度过了12年难忘的知青生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姚科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