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科:我的知青岁月(1-10)
2009年05月12日 18:14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作者简介

姚科,男,一九五三年一月生,哈尔滨市人。大学毕业。从事新闻出版专业工作20余年;编发稿件文字总量约1200余万字,现为资深编审。

是一个热爱并懂得生活,认真面对生活,总希望超越自我的人。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三营,做过农活、瓦工、代课教师、宣传报道员等工作,历经十二年的知青生活后,于一九七九年返城;

返城后,先后历任哈尔滨电度表厂工会干事、副主席;一九八五年七月,调入中共哈尔滨市委,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学理论》杂志编辑;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知识文库》杂志副主编;《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杂志总监;《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总编等职;并为中华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书刊装祯学会会员。

曾用笔名:雪墨、雨巷秋雨、欧阳雪竹、司马洁夫、宰白;撰写了《爱的旋律》(散文诗集)、《知识文库精品丛书·成功之道》专辑、《雪墨游记》《雪墨文集》《雪墨博文·蛰思录》《雪墨博文·草根集》《我的知青岁月》等著作;参与编撰了《中外诡谋全书》《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食疗千家方》等著作。文字总量约800万字(以上书籍均已正式出版)。

当我们回顾40年前的那场知青运动时,是否还能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别于其他的知青精神呢……

曾经的经历,曾经的情感;

曾经的困顿,曾经的沧桑,

都将从这里开始--

前    言

2008年11月7日,是我下乡40周年纪念日。

我常常喜欢独自一人凝视窗前--这是哈尔滨中心商业区中唯一的一片经典居民社区。无数新楼盘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节节推高,欧罗巴风格的高档商场、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金太阳索菲娅精品时装店等一批时尚商业精英,为这个浪漫的城市平添了些许灿烂与辉煌……

40年了!时间过得好快,真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啊!40年前的一切就好像是昨日的重现……

40年前,尚不足15岁的我,打起背包,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且一去就是12年。我的热血,我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北大荒,如今我已是花甲将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我已经到了该考虑写点什么留给孩子们的年纪了--

曾经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全国3000万知青为祖国,为社会,当然也为北大荒付出了青春的代价。因为,知青就是一群用自己的青春做标枪,投掷出去以后,却又拼得血本无归,却又不甘心于多舛命运的一个并非复杂的社会群体。

知青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终生难以忘却的经历。

岁月悠悠,往事如云如烟……

在尘封的记忆仓库里搜寻四十年前那些早已淡漠的生活往事乃至人物印象,自然是件不大容易的事,更何况当年的知青如今已人到后中年时期。

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老知青,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纷繁的生活现实,包括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激烈的生存竞争的挑战。

没有谁能够只靠回忆而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度过如此现实的人生。

往日的激情岁月,已流失为陈年往事。但是,我们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的那段艰苦而美好的时光,将伴随着我们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伴随着我的每一位战友的音容笑貌,成为我一生记忆中永恒的定格……

人生苦短,情谊无限,人生的四十个春秋仿佛就在转眼之间,从少不更事到半百余年,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为生计、为事业忙碌着、奔波着,但岁月仍消磨不掉我们心中那份难忘的激情,人生的坎坷亦难以开启那尘封的记忆。

如同迷失的羔羊,当年我们在北大荒上下求索,每个人都有过迷失,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答案。在那样一个人性扭曲的年代,人们的思想是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的……

艰苦环境的锤炼,其实并非比纷杂的心理历程更有价值。一切世俗的悲喜剧,只不过是此岸心路的映射。

我记忆中的三十里兵团小道,还是那样崎岖不平;路边的杨树老了,枯枝上依然挤出几片新绿,仅仅是几片而已。小道,恰如时光隧道,透过记忆的碎片,我实现了一次青春时光的穿越。

历史和现实同在一条小道上游走,知青的灵魂还在小道上游荡。

我常常在想,当时为什么要下乡?是豪情壮志使然?还是宗教式的信仰使然?

所谓历史的洪流,顺流者昌,逆流者亡。艰苦环境的锤炼,其实没有纷杂的心理历程更有价值。

知识青年这样一个群体,不是一个又一个简单的拷贝,也不是一种时代的产品,它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的集合。在那每个人的个性被淹没的时代,我们的个性依然像野草般,从悲剧的石缝中顽强生长,难以泯灭。

我每每会梦到在北大荒那一片广阔的黑土地上,自己拼命地奔跑,随意地大声呼喊……

由于长期的机关工作,我总是喜欢把自己隐藏、封闭起来,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而曾经有过的青春,只是存在于梦境里……

对于知青岁月的回忆,有人说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有人则万分留恋,至今不悔。而我呢?我想,既然那是一代知青青春的历史,不管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的原貌,重现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这不仅是我们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人应尽的历史使命,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些老知青的责任感使然。

然而,现在我们中间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成为了行业的骨干,但我们中间更多的还是平凡的人。这些成功或平凡的知青,在那特定的岁月里又经受了怎样的情感洗礼呢?

对于知青的经历,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因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两代人之间的思想、感情肯定也不相同。

当时我们中的多数人都有一种为了理想,不计利益,拼搏奋斗的精神。

知青时代虽然过去,但是这种精神跟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脱节,相反,我们仍然值得提倡这种精神。为了社会,为了理想,勇往直前,不被利益驱使,这是我们成功的原动力,同时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缺少的,他们需要构建这种知青精神的内核。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知青们在逆境中接受了不可多得的苦难的洗礼,由此便会更加珍惜今天。

那一段人生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笔终生的财富,是一段珍贵的阅历,是一本深刻的教材,令我们永远难忘。

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烽火连天,但我们的青春岁月也有过惊涛骇浪,也有过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

还记得,刚到连队后宿舍里引发的那场集体大哭吗?

还记得,拖拉机掉入泥塘里引发的轩然大波吗?

还记得,食堂菜窖塌方的那种惊心动魄吗?

还记得,我们在隆冬腊月里,每天往返30公里地去北河刨沙子时被冻得那种窘迫吗?

还记得,我们在知青食堂里为多喝一碗大米粥而重复排起的长队吗?

还记得,劳动过后,小树林里知青们那随情随性的吹拉弹唱吗?

还记得,知青们为了吃到一点绿叶蔬菜而到菜园里偷白菜吃,而被看菜老汉手中的老枪吓得心惊胆战吗?

还记得,几个知青曾从麦场上偷来一军用挎包的黄豆,然后跑回宿舍用铁锹炒熟,充分品尝后的窃喜吗?

还记得,6位女知青在扑救山火的战斗中光荣献身的故事吗?

还记得,男知青们用尿桶煮熟牛肉,那夜半时分正吃牛肉时猛然响起的敲门声吗?

还记得,在面对欧阳的尸体时,那四目相对所撞击出的心灵的振颤吗……

历史将证明:正是知青这个群体以整整一代人青春的代价,把一个醉迷的民族唤醒,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以精神远征的悲壮失败,换回了一个民族跃向高度物质文明所必需的历史动力。

40年后的今天,我把当年知青生活的片断从尘封的记忆中挖掘出来,串连起来,经过一番提炼,写成这篇拙作,藉以献给千千万万个有过相似经历的知青的兄弟姐妹们,留做我们共同的纪念;也留给我们的孩子们,希望他们不要忘记曾经在兵团、在边疆、在农村、在农场,披荆斩棘、流血流汗,曾用自己的热血来书写历史的前辈们……

一代知青,精神将永存!

一代知青,终生难无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姚科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