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曾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时值第一届郑和国际研讨会开幕,凤凰网报道组将沿着郑和旧踪挥帆南洋,探访那些与我们似远实近的海外华人域外求生之路。【最新】【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凤凰博报   

行程第二站:吉隆坡

吉隆坡:华人到了第五代

“没有叶亚来,就没有吉隆坡”,大马的造城者广东人叶亚来名字无法遗忘。[详细]

11日拂晓离马。10天行程紧凑,故事很多,用心观察,的确有不小收获;回去后会有更加深度的人物特稿、调查报道和视频纪录片陆续推出,敬请期待。最后附赠吉隆坡夜景图一张,四娘手笔,欢迎留念。

—— 李杨

今日对话胡琼球老夫妇是我这次最艰难的采访,因为心有所忌。胡老先生现在记忆力下降得很快,每当我提问,老先生都会努力的回忆,手会不自觉颤抖。这样会有一段很长的停顿与沉默,但是我都不忍心打扰老人费心但是经常是无果的回忆。这分明是令人唏嘘的场面,岁月是最大的神偷。

—— 李杨

胡老先生最近身体不适,但仍以每月2-3篇的频率给报馆发文学小品,直至成书“奇情集”。胡家阿婆说老伴现在要拿很重的笔写字,不然笔拿不稳。胡琼球老人每天下午都在吉隆坡市区外的一间闷热的小书房中爬百字格。谈及现在的胡家后代,两位坦言见面很少:子孙太多了,大家都在各忙各的。

—— 李杨

今日入住时代广场Berjaya,听闻该酒店属于陈志远的成功集团,小惊。这位Vicent Chen往大里说大马前13名的华人富商,往小里说是刘德华隐婚妻子朱丽倩的舅舅。但此人是英文教育出生,不知其身上华人文化还留守多少。更传奇的是陈的母亲,在中国大陆几乎每间佛寺都有她的捐赠,众生尊称五婶

—— 李杨

今天又从马六甲上吉隆坡,即将访问著名华商胡文虎家族后人,和一名颇为神秘的马来亚共产党知情者。在大马首都看到参差的高楼,心中仍旧惦念马六甲古城。当地人跟我说,走在马六甲街巷里,抬头一看,便是中国明朝的天空。为此意境,特发片一幅。

—— 李杨

7月6日,凤凰特派员赶赴吉隆坡,在这里采访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马华自称华人世界第二大执政党,其现任会长蔡细历此前一直被性爱光盘丑闻困扰,直到今年 3月28日执掌马华;大马华人政治复杂和浑浊可见一斑。蔡会长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一小撮人”爱拿种族政治说事。

—— 李杨

一大早从马六甲赶到吉隆坡,刚采访完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他认为大马华人应当绕开种族政治谈和谐。之后还要去采在野党人士、胡文虎家族后人,以及茨厂街华人生态…呼…

—— 李杨

具有97年历史的马六甲培风中学是著名的独中。独中即华文独立中学,所有财政由华人社会自身供给,不依靠政府资助。培风中学校长、校友会主席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大马华社教育是东南亚华人区中系统较完善,资助的力度持续。“大家都自觉的守持老祖宗的东西,但中国教育却开始西化。”

—— 李杨

今兒被感動了 華人學校啊

—— 郁晨

7月5日,第一届郑和国际学术会议在马六甲举行。位列贵宾席的常青集团掌门人、世界华人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接受凤凰网专访,他希望种族政见者要心怀大格局,“任何一个社会有了私立为先的意念和背离大和谐的原则,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 李杨

马六甲的州元首,俗称土王,在第一届郑和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称自己是郑的粉丝。他认为郑和学者应该继续追寻科学证据,不要神话郑氏。

—— 李杨

专访张晓卿,颇为艰难,听说张老师很少接受采访;我们硬是截了人家二十分钟,还算是留下两句Footage~谢谢张老师!

—— 李杨

第一届郑和国际学术会议即将在马六甲召开,凤凰网专访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章乐绮理事长。章女士本身是一位营养学博士,她从食物补给角度讲解郑和海航,“郑和船队航海应该是个很快乐的过程,因为中国船员走到哪吃到哪,热带的新鲜食物富含维他命C,是远航团队抵抗败血病的大功臣。”

—— 凤凰网穿越组

对待生命的最终归宿,华人落叶归根。马六甲的三宝山,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座义山;一座50多米的小山包,上面遍布华人和马来人墓碑,其最早溯及元朝,石碑字迹早已无法辨认。当地人说,诸多无人守护的墓地,其后代大多移民,或是宗教信仰改变,这些祖先的坟头上,尽是热带植葱郁的阴翳。

—— 凤凰网穿越组

祖籍潮州的赖先生在马六甲生活了56年,经营着一家名为“郑和茶室”的小店,专门为茶客炮制来自故乡的凤凰单枞功夫茶;品茗之余,老先生准备榴莲的三大品种“小凤”“红霞”“过江龙”为大家佐餐。老先生的店后方悬着一块牌匾,上书“殊尊鲁史”,一派春秋格致晚明遗风。

—— 李杨

應同事要求,不得不把自己的照片發上來,本來覺得微薄很神秘的,不過還是無法跨越真實。今天很疲憊,三天誰不過10小時,不過一切還好。專訪的臨時取消,逼迫我們不得不去截訪,馬來保鏢的阻礙,也沒有阻擋我們。一切順利!

—— 郁晨

马六甲古迹主要集中在古城一带,紧凑绮丽。郑和博物馆藏身于三条街道之中。馆长陈达生自己掏钱建博物馆,现还处于亏钱状态。陈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是说:郑下西洋是很具现代性的,是主动温和的外交渗透。

—— 李杨

马六甲城区颇小,面积比北京天通院大不了多少,但鸡肠般街巷纵横,遍布华人、葡人、马来人及荷兰殖民遗址。

—— 李杨

83岁高龄,对当地土生华人(土话唤做巴巴喏娘)历史颇有研究的林源瑞老人家接受凤凰网专访,讲述第一代华人和马来土著的通婚历史。

—— 凤凰网穿越组

马六甲河,准确来说是海道。海水于河水交汇处掀起河道黄沙上泛,当地人说“别误会了,这可不是工业污染!”

—— 凤凰网穿越组

马六甲城区颇小,街巷如鸡肠般纵横,仅在马六甲河的一座小桥两岸,就攒着华人、马来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及英国人的遗址,当地人从古国开始就习惯了多元的生活。每走几步便能撞到遗址,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姿态;这点北京城真应该学学,至少要能够宽容“崇文、宣武”两词的存在。

—— 凤凰网穿越组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马来西亚胡家后人讲述历史沧桑(二)
  • 马来西亚胡家后人讲述历史沧桑(一)
  • 徐国宝在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
  •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首席部长接受凤凰网专访
  • 陈剑在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
  • 钟正山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
  • 刘伟在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一)
  • 刘伟在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二)
  • 陆允铭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
  • 黄国强马来西亚接受凤凰网专访

郑和下西洋耀兵异域:提高华侨地位 刺激华人出洋

有学者认为南洋华侨,在十五世纪以前,为数已经不少。十五世纪后,经郑和的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一方面提高了华侨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出洋。出于崇敬的考虑,固然令当地留有不少神化,郑和的史迹自永宣时代,无论在政治、经济及文化诸方面,南洋的开发及开化,皆与中国侨民的努力密不可分。【详细】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海外华侨社会职业构成的改变

他认为,郑和下西洋一是促进了海外华侨社会职业构成的变化。之前,海外华侨主要从事贸易、航海、翻译、向导等活动,之后,由于中国商货供不应求,海外华侨纷纷转向种植以及开采矿山等,融入当地的经济开发。二是促进了海外唐人街的形成。唐人街的真正形成始于郑和下西洋,这是因为郑和下西洋大大提高了“唐人”在国外的地位,并打响了中国货的品牌,丰富了当地市场,为唐人街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物质基础。【详细】

1433年郑和之死:南中国海与南洋华侨命运的拐点

与郑和的船队不准民间海商跟随、“片板不许下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葡萄牙人出航,一支船队虽然不过三四艘,甚至只有一艘船,但它后面跟随着民间海商的活跃船只,每当王室船队开辟出一个海区,民间海商交只要交足了“执照”税,便可进入规定的海区经营。次年,葡萄牙人发现了亚速尔群岛,成为大西洋航行的重要补给基地。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详细】

明代东洋、西洋范围

学术界20多年来,常见有人提出“八下西洋”“九下东西洋”乃至“十下西洋”,还有称“郑和下南洋”并且都有一定史料根据。这些都涉及到郑和到底有多少次远航?“七下西洋”是否确切?

郑和航海时期

郑和航海时的“西洋”“东洋”是继承元代而来的。不同的时期同名称的东洋西洋,其内涵范围并非一贯相同,是动态的,不能不注意。不但明代与元代有所不同,而且就是明代前期与后期也有变化。 【详细】

统称“下西洋”

我以为使用郑和下南洋提法,一般说不能谓错,但严格说不够确切,因为它虽也是明代就有的但并非郑和当时流行而是明代中后期才有。特别是它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详细】

结论

既然按当事人马欢划分东、西洋界线,马六甲海峡以西为“西洋”,且有的下西洋次数之说难以成立,剩下只能算七次。【详细】

葡萄牙攻陷马六甲:扼住南海华人的咽喉

1511年7月15日,葡属印度果阿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率一支由18艘战舰与1200名葡萄牙士兵组成的军队开到马六甲城下。立国110多年的东南亚王国灭亡了,马六甲城的陷落,对中国人来说有着更大历史意义——扼守南中国海的门户彻底暴露,中国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时代结束了,失去了马六甲的中国,从此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台湾学者张存武曾说过,葡人之东来才是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详细】

华人海商从未退出过南洋

明朝中后期武力镇压走私贸易的结果是走私商人转变为海寇商人,中国海上私商贸易由隐蔽的走私贸易转为武装对抗下的公开贸易,并以劫掠沿海地区作为武力对抗手段。然而,他们仍旧活跃于南洋及日本航线之间。中国人的力量在郑和之后也从未真正退出南洋,甚至仍旧主宰着这片大海。【详细】

值750万两白银的华人海盗

“海盗王”的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从此盘踞马六甲,成为海盗集团头子,人马最多时有众万人,船数百艘。为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要陈祖义的首级。永乐年间,赏金更是高达750万两,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1100万两。【详细】

郑成功之父是南洋海上霸主

郑芝龙打破官方的海禁,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国际市场上同荷兰、日本、南洋各国商贸公司竞争,是官商结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人物。【详细】

兰芳共和国:南洋华人独立求存立国超百年

荷兰学者高廷在书中写道:“有这样一个民族,在完全没有祖国的战舰、士兵或大炮支持的条件下,让自己的人民到炎热的热带和遥远的海洋去谋生。那里极少有同胞、祭坛和神明,有的只是陌生而敌视他们的异族人。他们并非以成千上万的集体,以强力或全付武装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而是一个接一个或以小组的形式前进,最勇敢的人当先锋,每人凭借自身的力量、机智与道义自力更生。难道这不是值得称道的勇气以及肉体、道义上的力量吗?”【详细】

漂离在外的马六甲华人社会

马六甲郑和庙石像

婚礼恪守传统

婚礼上的礼服必然是一套恪守中国传统的凤冠霞披,婚礼前后的礼数规矩,举凡过文定、过大礼、择吉日、迎亲拜天地等诸多细节,无论如何繁琐,都不敢恣意疏漏。【详细】

年节祭祖礼俗

海峡华人家庭都保留了完整的祭祖习惯,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出席的除夕夜团圆饭,以及大年初一向长辈行的跪叩礼。【详细】

语言仍有闽南音

他们所说的语言乍听之下有点像马来语,同时又有许多貌似闽南方言的词汇。【详细】

马来西亚槟城唐人街

“下南洋”的红头船广场

陈嘉庚与中央侨委官员

 

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1000万华人,马来西亚约600万,泰国约2000万,新加坡全国人口300多万,华人占了9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总数比例最高的一个国家。现在东南亚国家的唐人街,就是历史上华人对南洋贡献的最好见证。唐人街现在几乎都是当地最繁华的地区。【详细】

在下南洋的历史过程中华人在南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漫步一些东盟国家的街头,几乎都可以看到当年华人下南洋时留下的奋斗足迹,新加坡的牛车水、泰国的唐人街等等,现在仍然是那里最繁华的商贸之地,在那里可以找到中华民族细腻的文化特征。在当今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合作中,那里的华人商会、商协会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详细】

“下南洋”的中国人,就这样成了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就连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也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努力之结果,世界用锡之半额,皆由半岛供给。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详细】

南洋范围大抵相当于今天的东南亚。世界80%左右的华侨华人都居住在那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影响南洋华社的政治中心在新加坡。抗战时,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即设在新加坡的怡和轩。因此,南洋华侨华人对待新中国的态度如何,只要追述当年的一些大事便不难看到了。【详细】

“三宝”在南洋

600年后郑和的影响力犹存,他所传播的文明的种子已经生根开花,对当地居民、尤其是当地华人的生活影响很深。  

三保大人

三宝垄还以拥有郑和当年“修身”的三保洞而闻名。近些年来,这些庙宇不光华人参拜,当地原住民也来烧香,无形中加深了两族之间的了解和亲密感,“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之类的中国民间古训在庙宇的墙壁上时常可见。郑和在这里被称为“三保大人”。 【详细】

三宝井祛病

这里的水井通常也被称为三宝井。人们相信,用三宝井水冲凉,可防灾祛病;穿用三宝井水洗过的衣服,能保证自己死后灵魂返回故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