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题导航: 第一部分、图说五四 | 第二部分、五四进行时 | 第三部分、五四是与非 | 第四部分、五四之后看五四 | 留言
 

在很多人的眼中,“五四”运动只是在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一场学生的游行示威,因为种种因素推而广之,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场知识分子表达愿望的集会。

这种说法未尝不能解释那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端,但若说可以概括全部,未免过于简单。即使我们对那些耳熟能详的政治意义避而不谈,这场运动也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为了“救亡”和“强国”而进行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在这承前启后的时点,“五四”轰然爆发,无疑成为了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座标,这份独一无二也成就了它永恒的意义。

有基于此,在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走过90周年之际,解读固然重要,纪念固然需要,还原分明更加必要。

网上常说“无图无真相”,身边的事尚且如此,更遑论90年前发生的故事。在当事人多已作古的情况下,几幅“高龄”的照片更能引领我们最大限度地贴近“真相”。

“五四”这个全中国的小学生都知道的词汇,在我们简单的历史教育之中,被简化成了几个单调的名词。5月4日这一天究竟发生过什么,天气是阴是晴,还需细细讲来。

三千学子闹京华

1919年5月4日,3000余名北京各校师生一齐上街,此时他们仍只是为爱国的愤怒所驱使,没有更多打算。

天安门前作动员

各处学生逐渐汇集于天安门前,宣读《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及《北京学生界宣言》,开始游行。

东交民巷外遭拒

游行队伍在东交民巷外为军警所阻,请愿书又因周末无人收受,学生们的队伍开始转向。

狂热焚烧赵家楼

学生积累的怒火,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有名有姓的“卖国贼”来释放,这场谁都不愿承认的大火便烧起来了。

刑事犯入“文明”狱

火头一起,军警便抓捕了数十名学生,只是这入狱的遭遇也颇为不同,警察局中甚至堪称“文明”。

五四”之后的几十年里无数人在用自己的角度解读“五四”。其中的功过是非,利弊成败也一直众说纷纭。九十年过去了,就让我们重新审视“五四”这一天的是与非。

 

五四之光 火烧赵家楼事件

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五四”爱国运动迅速蔓延中华大地。一个月后,军阀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终于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释放了被捕的学生。作为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许德珩在1980年有感而发,为《五四群英》一书写的题词中写道:“泱泱大国,五四群英;心忧天下,身无半文;面壁十年,志在救民;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烧尽腐恶,与民维新。”这几句话道出了五四青年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博大的爱国情怀,他们值得后人永远的缅怀和思索。【详细】

 

赵家楼原址

匡互生 第一个冲进赵家楼

从罗峰到北大 “五四”英烈第一人郭钦光

5月4日那天,郭钦光奋勇先行,同北大爱国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冲向赵家楼搜寻卖国贼,遭到曹汝霖卫兵暴力镇压,心中激愤难平,当场呕血不止。住院期间,郭钦光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偶尔清醒过来时他叹息道:“国家濒危,政府犹以狮子搏兔之力,以压一线垂尽之民气!”郭钦光的牺牲,激发了全国学生义愤,使爱国学生运动不断推向了新高潮。 【详细】

“五四”抵制日货运动 给与中国外交最有力的支持

五四之后抵制日货的运动继续开展,1921年日本对华出口同比下降8696万美元,相当于1920年日本出口总额的9%。同期,中国从其它国家的进口则增长30%以上。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功地造成了日本在贸易、航运和工业方面的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抵制日货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中强大的民意支持,促成了山东的回归。【详细】

“五四”风潮之“劳工神圣”

蔡元培是五四文人拥抱民间的身体力行者,他发出“劳工神圣”的呼声是顺理成章的。他率先“将众人脑筋里深深地藏着的‘劳工神圣’,一声叫破了出来”,而众多的中国人在他的呼唤声中也一声声地对“劳工神圣”进行着回应,特别是在这一时期的知识界,“劳工神圣”几乎成为他们倾慕和向往的理想境界,思想激进的文化人甚至掀起了“走向民间”的运动。【详细】

 

赵家楼上空的火光:“爱国”也应守法

“忽然有人说‘打错了’。大家便一哄而散。”章已经不能起来,对一个被认为错打重伤的无辜者,在场学生无人救助。”罗家伦看到高等师范的学生从身上掏出许多自来火开始放火。罗家伦在回忆中问道:“如果他们事前没有这个意思,为什么要在身上带来这许多自来火呢?”因此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主张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详细】

 

北大英烈 郭钦光

上海学生悼念郭钦光之死

“五四”第一“烈士”之死 为避祸虚构的英雄

章宗祥还没有脱离危险,“时时有死耗之传闻”,学生们显然还在担心是不是有司法的追查问罪,“刚巧北大有一位同学叫郭钦光,在这个时候死了,他本来是有肺病的,在‘五四’因为跑得太用力,吐血加重,不久便死了。大家怕章宗祥和我们打官司,所以订下个策略硬说郭钦光乃是在‘五四’那一天被曹家佣人打死的。于是郭钦光遂成为‘五四’运动中唯一烈士。” 【详细】

“五四”抵制日货的尴尬 当年日货进口创新高

经济学家俞宁颇在1931年指出,由于日本输华货品多为我国自行供应不足的日用品,如棉织品、糖、煤、纸、木、面粉、鱼等,无一非我国重要之必需品,所以抵制日货仅能限于一时热度,而不能持久。民众的消费欲望由于短时间被压制,突然的爆发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增长。据统计,日本对华输出额最高的年份分别是1925年及1919年,两年都是抵制日货运动发生的年份。 【详细】

“劳工神圣”下被格外照顾的人力车夫

“购报踊跃”的人力车夫一旦论起罢工来,却又显得瞻前顾后。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刘秋阳提及的一个故事,颇能说明问题:当时一个学生领袖,在人力车夫间动员罢工,被警察获悉,一些人力车被没收。后来,有些人力车夫竟然找上学校,要这位学生领袖做出赔偿。【详细】

 
你赞同为了正义的目的,使用非正义的手段吗?
赞同
 
不赞同
你怎么看郭钦光重病而死一事?
愤怒,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理解,学生们这么做也是因为害怕
失望,没想到学生居然这样"爱国"
赞赏,懂得因势利导,不愧是我们的榜样
 
你认为抵制其他国家的商品对本国有好处吗?
 
没有
你怎么看1919年成为日货进口高峰一事?
无聊,肯定是编造的
无奈,国货顶不上,总不能不用吧
无耻,居然没有一点爱国之心
无所谓,高峰说明有需要嘛
你怎么看待劳工对“劳工神圣”并不领情现象?
民粹主义的“平民崇拜”从来和平民无关
正常,学生热血,劳工可要养家
中国劳工的素质太差了,不知道谁为他们好
精英的一厢情愿,底层民众历来粗鄙与淳朴并存
 
 

对于一场数千人参与的运动而言,很多人的行为可能只是受到荷尔蒙的刺激,情绪化语言的引导。这样的情况下,在激情过后,知识人和参与者们必然有所反思。

周策纵:再评价五四运动的成就与不足

改革者们在对中国旧传统进行批判时,很少有人对之作过公平的或怀有同情心的考察。“五四”时期新知识分子对于从外国输入的新思想又过于轻信。虽然他们也声言要进行批判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却做得很不够。【详细】

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

五四和中国旧传统的关系,则一般论者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这一点以外,其余便很少深涉了。本文就五四运动在思想方面和旧传统的关系略加疏解。但其目的并不在翻案,不过有旧传统的成分而已。 【详细】

林毓生:五四以后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中国思想史家林毓生先生,谈到科学主义在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国的兴起背景时这样表示。他此次讲座的主题是“五四思想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以科学主义的兴起为例”。【详细】

李敖: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

为什么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呢?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详细】

陈平原:走不出的“五四”?

三个词来描述“五四”的风采。一是“泥沙俱下”,二是“众声喧哗”,三是“生气淋漓”。每一种力量都很活跃,都有生存空间,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样的机遇,真是千载难逢。【详细】

杨奎松:“五四”有多重要?

“五四”既然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必经的现象,从新旧文化冲突的角度,“五四”再有局限,也有其自身的意义。它清楚地反映出受到西方“科学”、“民主”等现代观念。【详细】

杨念群:“五四”解读问题出在哪?

出场频率过高反而倒了观赏者的胃口。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人提醒别忘了“五四”还有个明星叫“费小姐”(自由),该让她登场亮相,才使得历年的祭拜风情不至于陈腔依旧。【详细】

张鸣:用板子打五四运动不靠谱

今年的“五四”还没到,文章已经出来了,看了两篇,都是唱反调的,无论如何,都是好事,说明意见多元化了。正像印度的传统很难说清楚是什么一样,中国的传统,也是一言难尽。 【详细】

 
当事人口述忆五四
陈独秀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李大钊  
 

这是中国全国学生膺惩中国卖国贼的纪念日,是中国全国学生对于帝国主义行总攻击的纪念日,是被压迫的民众向压迫的国家抗争自由的纪念日。

 
毛泽东  
 

尽我所能记忆的,我第一次到北方旅行中所值得纪念的:我在北海湾滑过冰。我围绕洞庭湖走过了。在保定的城墙上我曾环绕着走过一圈。

 
闻一多  
 

青年并非永远是革命,“青年永远是革命”定理,只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这前提下才能成立。

 
罗家伦  
 

说到群众运动,当然是感情的作用多,理性的作用少。而感情的作用,尤赖乎极大的刺激。

 
许德珩  
 

生活自由散漫,谁也不管谁,偶一发生问题,就写出大字报一样的揭帖贴出来,赞成的,反对的,你唱我和,花花绿绿,贴满墙壁。

一天的故事纵然再精彩,终归篇幅有限,之所以1919年5月4日那一天能够让我们念叨了整整90年,靠得并非事件真相的辨正分析,而恰在于重重解读编织的耀眼光环。出于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所熟知的“五四”早与历史的真实相差万里,但我们仍不得不说,真相只有一个。

正是在这真相的基础上,才有了后来中国数十年的变化,若是连这立论基础都建构在神话之上,我们而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又能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为了读懂现在和未来,请与我们重回“五四”,重回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那一天”……

 
向左
 
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