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之一,史诗画卷波澜壮阔,英雄激斗层出不穷。但当我们透过演义小说的遮盖,直视三国史实时,便会惊奇的发现: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之间的斗智斗勇,和当下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殊途同归。魏、蜀、吴实际是在东汉末年的惨烈竞争中,围绕资源问题进行着一场场恶斗,三大集团内部也并非海晏河清,那么,孙、曹、刘三位CEO又是如何打造他们的“企业版图”的?
 
 

英雄背影下的真实三国:魏蜀吴的资源博弈

这里讲三国,并不将它当故事讲,而是用考据来的真实材料,考察魏蜀吴三个集团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组织、人才,在竞争中博弈。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集团看做三个企业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掌控的资源虽然来路不一,大小有异,组织不同,但基本上还是势均力敌,孰胜孰败,就看领袖们如何运作,这才有了三国时代“一时多少豪杰”的英雄传说。【详细】

 
 

三国:三种迥异的组织形态

魏、蜀、吴三家,可以代表三种组织形态:曹操集团是总公司压制分公司;刘备集团是合资公司,生产与扩张分开,由诸葛亮进行协调;孙权集团则是加盟店。曹操不像演义里写的那样坏,他不愿也不能抛开汉室这个壳独立上市,要控制手下不服管的分公司,就只能耍手段;刘备和诸葛亮也没那么好,但他们是尽量做到公平和人性;孙权这一家,始终不讲法律讲人情,留下相当严重的后遗症,直到南朝还在吃他们的亏,但这种朋友加亲戚的组织模式也颇收一时之效。【详细】

 
三国与人际谋略:联合还是竞争
 

三国疆域图

曹、刘、孙三大集团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没有共赢可能。在这个三角结构中,对任何一方而言,其他两方都是自己的敌人或潜在的敌人,联合谁、对抗谁,基本出发点都只是要于己有利。 【详细】

 

三角势力的均衡对峙

虽然三家的力量,从所占地盘的大小看来,非常不均匀,但从资源分布角度出发,截长补短总合起来,就相当匀称,三家可以视作三角对峙的对抗。也因此,三家都要争那个交接的地方——荆州,也就是长江中游的地区。【详细】

 

诸葛亮出场:三国从杀人到养人

一直到三国时代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的长度,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这个群星荟萃的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充满了战、诈、计、策,到了诸葛亮出场,就开始进入到远谋和庙算的新高度。这一点,无论是从他对内处理人员问题、建设组织制度,还是对外把握天下大势、确定战略走向上,都表现得一清二楚。【详细】

 
 

士族:魏蜀吴三大集团的资源供应商

当时的士族是个特殊阶层,既非贵族,也非庶族;不能世袭官职,却能垄断官场;无明文授权,却占有三国时期大多数的土地和人口,不断为魏蜀吴三个集团提供资源。士族拥有如此庞大的资源,自然拥有相应的政治诉求:和历来的统治阶级一样,士族需要建立由本阶级掌握的政权。这就难免与曹操、刘备、孙权等当权者冲突,因为这三家均非士族出身,也不代表士族利益,他们对士族都持利用加压制的态度。但不久后三家归晋,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马氏就达成了这一政治诉求。【详细】

 
 

曹魏:用权术与中央权威驾驭分公司

先谈曹操。曹操手上有什么资源?他有东汉皇帝在手,就便于聚集中原强大的家族力量。曹操只要控制这些大家族,就很容易掌握大量资源;但每个家族都有独立的利益诉求,而曹操(总公司)手下有五十几个这种家族集团(分公司)。曹操如何控制这些强大的分公司?他靠的是互利。曹操靠这些分公司打天下,分公司也靠曹操的力量在乱世中求生存求发展。【详细】

 
曹操:
痛苦的成功人士

曹操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外表风光,权力却不完全由自己掌握。除了曹氏夏侯氏,曹操没法相信其它集团,只能一边利用一边打压,就这样走了一辈子钢丝。唯一能控制这些分公司的曹操死后不到三十年,司马氏篡国,曹操后人也灭绝了。【详细】

曹丕:
虎父犬子的接班人

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他接着就批准了由士族垄断官位的“九品中正制”,因为他明白“士族阻碍曹氏代汉,只是为了做官特权。”但曹魏终究是一个非士族政权,一旦士族集团已经利用曹丕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政权,天下还会姓曹吗?【详细】

司马懿:
出自豪门的专业篡权者

司马懿凭才华与门第成为豪门在曹魏的代表。他篡权的狠辣广为人知,其背景则是曹氏集团的改革触犯了士族利益,导致士族力量转投司马氏麾下。后人这样评论他:“少壮为魏画篡汉策,及老为子孙定篡魏策,兴亡若置棋,亦可叹矣”。【详细】

 
三国之事件篇
 
 
“三分天下”非诸葛亮原创  

刘备三访诸葛亮于襄阳,后者献《隆中对》。后世对《隆中对》评价很高,因为它预测了天下三分,并成就了刘备集团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史诗。《隆中对》也由此成为诸葛亮智慧的代名词。但若以三分天下战略都出自诸葛亮,显然是小说家言。事实上,《隆中对》远近都有所本,谈不上诸葛亮“原创”。【详细】

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无比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详细】

 
 

蜀汉:用制度和精神力量整合合资公司

再谈刘备。刘备一生四处漂泊,他掌握的资源也来自五湖四海:关羽张飞为首的老兄弟、诸葛亮为代表的荆襄集团、益州本地豪强、以及马超带来的凉州兵。刘备整合这些资源建立了蜀汉政权:对外作战,用老兄弟和凉州兵;经营地方,以荆襄集团和益州豪强为主。如何让这些完全不同的资源供应商满意?一靠诸葛亮建构的公平制度,二靠刘备的精神力量。【详细】

 
刘备:
真性情的创业者

刘备出身平民,却得五湖四海的拥戴,不得不提及其精神力量——仁义。他一生事业都在于此,功成于斯,几度险遭不测也在于斯。用刘备的话来说,就是“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鹬,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而。”【详细】

关羽:
坚持自己信念的二当家

关羽在历史中是个失败者,却被供奉为神,这反映了中国的审美观。关羽傲上不忍下,大意失荆州,最后还身首异处,作为刘备集团二当家的工作不能算合格。但关羽一生坚持的信念——忠义和赤忱,才是他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原因。【详细】

诸葛亮:
不肯放权的经理人

公正的管理,敏锐的洞察力,都不能弥补诸葛亮用人上的欠缺。他的大问题是不放权,连打小兵二十军棍都亲自批示,魏延等中层的压抑可想而知。如此独断的领导,不但给下属不信任感,更磨灭了下属的主动性,葬送了蜀汉的前途。【详细】

 
 
三国之军事篇
 
 
将领单挑定胜负纯属扯淡  

三国演义里诸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裸衣战马超之类的著名单挑剧情比比皆是,正史却不屑一提,二十四史里也几乎没有单挑出现。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有各时期的战术原则,哪能靠主将单挑决斗定胜负呢!【详细】

关羽不用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故事中最著名的兵器,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但历史上,关羽用的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的兵器。遍查史书,三国时代也无人使用青龙偃月刀。【详细】

吕布也不用方天画戟  

吕布用的是矛而非方天画戟。新版《三国》中吕布用的戟实际也是到宋代才出现的“戟刀”。三国时,戟是标准武器,从战国开始常用“持戟”一词作为士兵的同义词。【详细】

 
 

孙吴:以利益和私人关系吸引加盟店

再讲孙权。孙权的资源来自地方豪强,这些豪强既是军事集团又是经济集团,既有兵又有土地,情况与曹操集团类似。但孙权的问题是:既没有曹操的中央权威来压制,也没有刘备的仁义声名来号召,所以他只好以加盟方式把这些豪强结合进团队。如何让他们加盟?一是给豪强特权来利诱,二是用曹刘的外在威胁来挟制,三是用婚姻等私人关系来笼络。【详细】

孙权:
实用主义的富二代

与自己带团队创业的曹刘不同,孙权是无威信无资历的富二代。为生存,他秉承实用主义,以利益为先,没有底线,联刘联曹都毫无道德负罪感,东吴也成了三国中国祚最长的国家。《三国志》评孙权“有勾践之奇,故能成鼎峙之业。”【详细】

孙策:
太刚易折的开拓型领袖

孙策不失为优秀的第一代领袖:一是能打江山,七八年就打下整个江东;二是接班人选得对,孙家作为外来者能雄踞江东数十年,与他选了孙权有必然联系。但行事率性,眼里不掺沙子,还死要面子,是孙策的致命伤,他也死在了这上面。【详细】

周瑜:
急领导所急的恢弘君子

最能体现出周瑜急领导所急的,是他以皖北名门的资源加盟才起步的孙策集团,还带去了紧缺的粮食资源,所以孙策说:“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至于拥立孙权,联刘抗曹等功,二代领导孙权也甚感动:“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详细】

 
三国之人物篇
 
 
被误读的三国女人  

一部出场人物达一千多人的《三国演义》,女人的形象除了貂蝉、孙夫人之外,几乎是一笔带过。作者对这些女人进行了有意误读,而这种误读在电影电视剧中又得到了延续。【详细】

诸葛亮并非军事奇才  

诸葛亮军事上的业绩大多虚构,甚至掠人之美。草船借箭是借用孙权的故事,舌战群儒、借东风均为虚构。真实的诸葛亮是个强势管理者,但在军事上却乏善可陈。【详细】

武圣关羽的真实面目  

关羽生前不会想到:自己死后会被塑造成一个完人。唐朝拉他入武庙;宋朝封他为忠惠公;明朝封他为关圣,清朝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他墓地的地位仅次于皇陵,他的庙宇超越孔庙,遍布世界。【详细】

司马氏如何篡国夺权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衰败

孙吴最终被司马氏灭亡

士族集团掌握着三国时代绝大多数的土地和人口,也就意味着他们掌握着当时最关键的两种资源——粮食和兵源,他们自然就成了三国时代最主要的资源供应商。曹操、刘备、孙权作为领导者,自然对手下过于强大的士族集团多所猜忌。其结果是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正因为坚持,所以蜀汉先亡。正因为放弃,所以曹魏也亡。正因为妥协,孙吴享国最长。【详细】
曹操一生致力与士族对着干,孔融、杨修、荀彧这几个案子常让人觉得曹操神经过敏,但只要一想到受害者相同的名门背景,也就能明白个中奥妙。即使这样,他身边的士族还是比刘备和孙权多得多,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很明白,没这些人,他就坐不稳位子,士族也很明白,家族在曹操治下,不低头不行,但就算投靠了曹操,也不等于一条道走到黑。果然,二代领导曹丕一接班,集团领导权就和平演变给了士族,曹丕的魏朝已不是曹操的魏国。以司马家族为首的士族推翻非士族建立的曹魏,不过是为士族的政权加冕,这就是曹魏灭亡的根本原因。【详细】
公元263年蜀汉不战而降,是三国一大不解之谜。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有职无权的士族代表谯周,刘禅为什么要听他的?蜀汉朝野为什么只有少数人主张抵抗,多数人并无斗志?在蜀汉迅速灭亡的背后,又涌动着什么暗流呢?【详细】
孙吴的主体,原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北方集团,这些人根基不牢,可以放手使用,但正因如此,靠他们建国是不可能的。因此,孙权只能将部分权力交给当地豪强,把本地士族的利益和自己捆在一起,这正是孙吴在三国中治理最差,享国却最长的原因之一。但最终江东士族还是没斗过北方士族,孙吴也亡于晋。【详细】
 
三国之风俗篇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酒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会酿酒。到了汉末三国,酒在社会生活中已渐为普遍。无论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新旧两版的“三国”电视剧;无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煮酒论英雄,酒都是三国英雄故事中的重要道具。【详细】

女人再嫁很正常  

在汉代,无论皇亲庶民,人们的贞节观念相对后世来说比较淡薄,女人有自择佳偶、再嫁他人的权力。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再之人口稀少,政府极力鼓励民间多生育,女人再嫁乃平常不过之事。虽然西汉董仲舒已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但“从一而终”原则在民间没有立刻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 【详细】

一部《三国》,起于陈寿,盛于罗贯中,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伴随千年的历史跌宕凝聚而成,其中浸透了中国的文化、权谋、人性。追古思今,我们看到三国时代炫目的历史片段时,仍不免感慨万千。“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尽管时代不同,人物不一,但三国与当前仍有惊人相似,割据与经营、竞争与权谋,依然存在于这个时空。竞争中如何运用资源,采取何种策略,如何扬长避短,千年之后还是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专题制作: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