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的今昔
2009年12月23日 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我所接触的罗马尼亚人中,没有一个人承认苏联曾经给过他们以援助,而这种援助对他们曾经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由于战后罗马尼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低,苏联援助的意义比苏联对原东欧集团其他6国援助的意义要大得多。相比之下,即便是在中苏关系恶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始终都承认并称赞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重要援助,尽管它并不是无偿的。

谈起中国,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友好和羡慕。20多年前,中罗两国有着亲密的友谊,许多中国人来到罗马尼亚学习如何建设现代化。罗马尼亚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的友好和勤奋也给罗马尼亚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今天,许多罗马尼亚中年以上的人都能用中文脱口而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人的名字。1989年,中罗两国都发生了激烈的社会动荡,但最终的结果截然不同。罗马尼亚人说,你们的共产党和我们的共产党不一样,你们的共产党是自己取得的政权,我们的共产党是靠苏联送来的政权。你们今天走的道路是你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你们不会变了。他们感慨地说,如今,应该是我们向你们学习了。你们多幸运,你们有邓小平!我们没有。我们需要进口一位总统!

“89革命”后,罗马尼亚一届届政府都信誓旦旦地给人民以各种许诺。可是,lo年来,政府换得越来越勤,经济却始终不见复苏,罗马尼亚货币列伊对美元的比价仍在迅速下滑,物价不断上涨。我刚到罗马尼亚时,1个鸡蛋要600列伊。一年半后我回国时,1个鸡蛋就要2200列伊了。“89革命”lo周年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罢工和罢课仍有增无减,政府的许诺仍是遥遥无期。政府本应好好庆祝一下,但面对如此尴尬的现实,自觉底气不足,只得活动从简。

1999年12月中旬,“国家纪念罗马尼亚1989年12月革命委员会”成立,开始在首都和全国各地组织纪念活动。22日,是首都爆发“革命”的10周年纪念日,官方在城南的革命英雄公墓举行了公祭。公墓是国家特为‘89革命”的死难者而建,约有230余座统一规格的白色大理石墓,并配建有一座教堂。这一天,在布加勒斯特街头当年曾发生过激战的主要地点,都有官方组织的祭奠活动,花圈和蜡烛随处可见。这一天,研究“89革命”的6本专著也开始正式发行。晚上,官方组织的露天纪念音乐会,在当年的罗共中央大厦前,即当年齐奥塞斯库夫妇乘直升飞机逃离布加勒斯特的地方举行。楼前草坪上金字塔形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上,也是摆满鲜花、松柏和小小的防风红烛。

站在这里环视四周,距大厦最近的大学中心图书馆,当年被交战的炮火毁得只剩下了空壳,不久前刚刚重建完毕。但附近其它几个建筑物上,仍可清晰地看见密布的弹孔。音乐会从18点一直持续到21点。为了烘托气氛,组织者特地开来两辆装甲车停在舞台两侧。这一晚正是布加勒斯特人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演员们“全副武装”,装甲车和舞台上的两个蒸汽发生器不断地向演员喷射蒸汽。演出结束时,广场上燃放起烟花。爆炸声和闪光似乎是在再现当年此时此地的情景。罗马尼亚“89革命”的发源地蒂米什瓦拉市街头挂满了国旗,上面都缀着黑色的挽带。尚未完成改建工程的蒂米什瓦拉“89革命”纪念馆在这一天正式对外开放。

但是总的来看,公众似乎已经淡忘了“89革命”,对纪念活动漠不关心。22日当天中午,官方特地出动两架直升飞机在市中心散发传单,一为使人们重温当年齐奥塞斯库乘直升飞机出逃的情景,二为晚上的纪念音乐会作广告。但晚上出席露天音乐会并坚持到最后的,不过二三百个听众。正式出版发行的几本关于“89革命”的著作,除了首都最著名的埃乃斯库书店把它们摆在显要位置外,其它主要书店要么看不到,要么被摆放在不显眼的地方,也很少有人去翻动它们。这几天,全市只有国家电影档案馆放映了有关,“89革命”的录像资料,但观众寥寥可数。

对齐奥塞斯库,今天罗马尼亚人的看法大相径庭。青年人中否定他的较多,认为他的时代有三大缺点,一是人民不自由,二是不重视个人才能,三是有钱买不到东西。老年人中怀念他的多,认为那时生活有保障,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增加收人。现在没有人关心他们了,收人不是一年比一年少,而是一天比一天少。整个国家就好像无政府一样,官员们都只顾为自己捞钱。中年人则心情很矛盾,似乎有些无奈。在此前后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肯定“89革命”、否定齐奥塞斯库的,占被调查者的23%,而怀疑“89革命”的性质和作用,怀念齐氏的,也占23%!然而,却没有人公开表示,希望恢复当年的那种社会制度。

据说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后,起初被草草掩埋。是吉普赛人集资为他建的第一个墓。因为在他当政时期,不但给许多居无定所的吉普赛人提供了永久性住房,还破例允许他们在街头摆摊卖鲜花,吉普赛人知恩图报。1995年,政府在一个普通的百姓公墓里给齐奥塞斯库修建了现在的墓地。铸铁的围栏配上一个石质的十字架,L面刻有一颗红星和他的生卒年份,挂着他的画像。墓地很不起眼,无人指路,生人不易发现它。然而平日里,这里却是鲜花不断,烛火不断,人流不断。在他的生卒日,来凭吊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鲜花和花圈盖满了墓地。

见到中国人光临墓地,祭奠的人们很欣喜,问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回答是“想念他”。有的是因为生活每况愈下,怀念齐奥塞斯库时期的好日子。有的是忧心于国家的目前形势。有的则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是共产党员,他对自己的过去问不能听得很明白。问及和齐奥塞斯库同时被枪决的埃列娜夫人,人们总表现出鄙夷,然后领着我来到相隔不远的埃列娜墓地。谁能想到,当年罗马尼亚的第一夫人、第二号人物的墓地没有围栏,只有一个寒酸的木质十字架,上用黑漆写着她的名字,摆放着几枝已褪了色的纸花。

而另外一边齐奥塞斯库长子尼库的墓,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华贵的黑色大理石墓盖上,摆放着大束的鲜花。原来尼库在任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委书记时,虽然全国的食品供应都很紧张,他却能让辖区内的人吃饱肚子。“89革命”时他也一度被捕,不久便被释放,但被撤消了一切职务。他1996年病逝后,县政府为他建了此墓。在2心刃()年底的罗马尼亚大选中,1970年曾任罗共中央书记,不久又被齐奥塞斯库罢黝的伊利埃斯库再次当选总统。不知是否与此有关联,2001年1月26日齐奥塞斯库的83周年诞辰日,与往年比颇有些不同。

齐奥塞斯库墓上摆放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花圈,送花圈的是“罗马尼亚工人党”。这个名字与罗共在1965年前使用的名字相同,不知是否是表示与后者有渊源。这是一个‘,89革命”后成立的小党,主要在产业工人中活动,尚未进人议会。花圈的挽联上写着:献给罗马尼亚现代化的奠基人。墓前小树的树枝上还别着一张打印着一首诗的活页纸,上写着:献给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就连埃列娜的墓地也焕然一新,让人猜不透个中就里。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