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潜越蓟州:袁崇焕大话守御无忧其罪可诛
2008年11月10日 14:40凤凰历史专稿 】 【打印

袁崇焕动身出发是十一月初五,“初四日,辽兵至关,次日,公遂亲帅以西,……初六日至永平,闻遵化已陷,抚军王公元雅死之,赵总兵亦力战以死。公(袁崇焕)擐甲星驰,次榛子镇,奉上谕,令公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初九日,入蓟料理战守,……”(《辽师入卫纪事》)

袁崇焕入援,崇祯把全部的勤王军交给他指挥,《崇祯长编》记载上谕,“丙申(十一月初五)諭兵部各路援兵俱令聽督師袁崇煥調度。”(卷二十八)不可谓不是信任有加。期望值则当是赶走敌军,最低限度,不要纵入京师附近。崇祯对刘策曾经说过“以匹马不入为功,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对刘策如此,同一件事对袁崇焕亦当如是,虽然语气和缓,有更多的信任和期望。

“戊子督師袁崇煥疏報入援機宜,得旨:……相機進止,惟卿便宜。卿前在関憂薊遣兵戍防,聞警馳援,忠猷具見,朕用嘉慰。官兵已發犒賞,還鼓勵立功,以膺懋賞。”

“乙未諭兵部:袁崇煥入關赴援,聞住師豊潤,與薊軍東西犄角,朕甚嘉慰。即傳諭崇煥多方籌畫,計出萬全,速建奇功以膺懋賞。”

“己亥督師袁崇煥疏陳分守方畧,得旨:覽奏卿,統大兵駐薊,相機圖更置兵將分布厚防,至念陵京根本,具見周計忠謀。劉策著還鎮調度諸將分信防禦,卿仍聯絡指援,著各遵方畧,殫力奏功……”(卷二十八)

袁崇焕的对此做出有力的保证,说蓟门未失是“我皇上如天之洪福”,他“必不令越薊西一步”。“丙申(十一月十五)兵部疏言袁崇煥揭帖到,……遂於初四日早發山海,初十日抵薊州,計程五百里,而六日馳到入薊城,歇息士馬,細偵形勢,嚴備撥哨,力為奮截,必不令越薊西一步。初臣虞闌截我路,未必及薊,今及之則宗社之靈而我皇上如天之洪福也。微臣狗馬力今可施矣。……”(《崇祯长编》卷二十八)他说他到蓟门是初十,比《辽师入卫纪事》所说晚了一天,不知谁是谁非,暂且不论。十一月十二日,哨探在城外二十里的马什桥遭遇后金军前哨。“十二日,辽卒哨至马伸桥,与奴遇,大败之,斩获酋长,军声大振。”(《辽师入卫纪事》)

这是一场小规模遭遇战的胜利,从记录上看,袁军甚至认为这是一场不小的胜利,以至于“军声大振”。然而马伸桥之战原本就是双方巡哨的一次遭遇战,规模自然不大,也影响不到战局。

十一月十三日,真正的战斗开始。按《辽师入卫纪事》记载,曾经有过两个时辰的对峙。

“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见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将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辽师入卫纪事》)

“十三日,大军至蓟州,获一生员,令持书往谕驻城道员、军官及庶民降。又获明兵之一人,遂令持书往谕爱塔,桑阿尔寨来降,将行,谕之曰:'将书与彼,事若成,则授以职。'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十四日,大军至三河县……”(《满文老档》957页)

“上统率大军,自遵化起行,向燕京进发,离城二十五里驻营。……甲午,大军至蓟州,前行哨卒,遇明塘兵五百,遂与战,生擒十五人,获马二十匹。是日,以书谕蓟州城内官民等,令之降。乙未,大军至三河县,……”(《清实录》第二册,《太宗文皇帝实录》79页)

从资料上看,十三日这一天的对峙是袁军全军出城列营,《辽师入卫纪事》宣称九千关宁军和二百后金骑兵对峙了两个时辰,袁军发炮,后金兵闻炮退去;当晚后金推进到蓟州后方五里处驻营(《满文老档》)。《清实录》的记载与《辽师入卫纪事》矛盾,说是前哨遇到五百兵,有所擒获。然而《清实录》所说遇到五百明军和《辽师入卫纪事》所说的全军(九千)出城相差悬殊,怀疑前者说的是十二日两军哨探的小规模遭遇战,误当成十三日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那么十二日那场战斗就是袁军五百对后金一队哨探,各自有所擒获,稍显合理。如果不是,则有可能是袁军并无全军出城列营之事,双方仅仅是五百对二百小试了一下;或后金仅仅对袁军做了一些袭扰,用二百人牵制了袁军主力,而大队的几万后金军在袁军的视线范围之外,丝毫不受干扰地从容前进。两份资料不知哪一份更接近事实,也可能两份都有误。总之十三日这一天过后,当晚后金在蓟州后方五里,并于十四日到三河,也就是《辽师入卫纪事》所说“潜越蓟西矣”。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长平长恨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