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斩帅”合理性辨析
2008年10月28日 14:35凤凰历史专稿 】 【打印

篇首语

斩帅这个事件,不论褒贬如何,一般公认为袁崇焕一生中比较重要的几个事件之一。本文试图以袁崇焕本人的题本为基本材料,通过对此事件的分析和与其他资料的验证,以求对袁崇焕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人格理念、心理特质、以及组织观念做一结论。

斩帅之动机

关于袁崇焕斩帅的动机,主要有统一事权说,阻止毛文龙叛变说,以及谋款斩帅说。

统一事权说:

根据袁自己在其题本中所述,袁杀毛的原因是毛文龙不受节制。

在袁崇焕的待罪题本中,开篇明义就说道:"如东江犄角,兵法必藉,业经如告。而总兵毛文龙据海自恣,种种不法流传。参劾明知之而无可奈何。""为文龙者,束身归命於朝廷,一听臣之节制,其能为今是昨非,则有生无死。"

而在袁崇焕自述的斩帅经过中袁对毛的多方试探无不围绕着节制问题。可以说,如果我们采信袁崇焕的题本的说法,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袁崇焕之所以杀毛文龙,是因为他认定毛文龙不听从他的节制,也不可能会听从他的节制,因此要杀死毛文龙,夺取东江军的实际指挥权。

阻止叛变说:

某些论者(如陈升玺先生)以《满文老档》中附有有所谓毛文龙通敌书信,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可能是因为觉察毛文龙可能要叛变,事急从权而行斩帅。此论窃以为不妥。原因如下:

首先,《满文老档》所载所谓《毛文龙书信》即使确为毛文龙所作,是应该解读为真心实意的投降,还是应该解读为缓解后金军事压力而实施的无诚意的缓兵之策,不能轻下结论。要知道叛变投敌并非几封书信接触就可以做成的事情,如何说服下属,如何解决反对者,都需要做一系列系统的安排,如果真要论证毛文龙叛变,仅凭书信是不够的,还要考察毛文龙是否为叛变做过实际准备。仅有书信而无毛文龙投降的实际准备方面的证据,无法排除毛文龙是在欺骗后金方面以赢得喘息时间的可能。

其次,即便毛文龙确实可能投敌,从袁崇焕的行动看,斩帅也并非出于毛文龙可能立刻投敌的紧迫考虑。

一则,袁崇焕之斩帅,并非仓促的临时行为。其中禁海断绝粮饷,改朝鲜贡道并非一时半刻的临时举措,而是上奏请示于前,并实施日久以求见效的缓策。

二则,如果确知毛文龙可能谋叛,那么在这个时候禁海,改贡道,不但不能阻止毛文龙的叛变,反而可能给予毛文龙策动叛变的正当理由,实为阻止叛变的下策。

三则,如果袁崇焕确实是因为得知毛文龙即将反叛而采取禁海等措施,那么袁崇焕既然有足够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请求批准禁海,改贡道,那么就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飞驰蜡书"向崇祯告知毛文龙的叛变计划。而事实上找不到任何史料表明袁崇焕曾有过此类举措。

四则,如果杀毛文龙是因为毛文龙意图谋叛,那么在既斩毛文龙之后,东江军已受控制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必要在袁的待罪折中予以隐讳,反而应该明确的陈述这个事实以说明自己斩帅的正当性。但是我们通观全文,关于"毛文龙谋叛"这个问题却只字未提,十二斩罪中也未有涉及。

综上所述,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阻止毛文龙叛变一说是无法成立的。就算我们后人真的可以证明毛文龙即将叛变,依据现有资料也只能说斩帅只是客观上阻止了叛变的发生,而不能说是袁崇焕主动的有意为之。

谋款斩帅说:

谈迁等后世史家多认为袁崇焕"以谋款斩帅",即斩帅是为了向后金表达谈判的诚意。

这一说法本质上是一种第三方的推测,没有足够的可信的事实依据。现有一些相关史料,多为后人笔记或野史记载,不足为凭。但是如果仅从逻辑角度考虑,谋款斩帅说也是可以说得通的,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这种推测不成立。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剑如秋水之寒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