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英布起兵鄂东武山寨
2009年12月30日 18:17武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万里长江与淮水间有大片的山丘和水泽,是反秦武装的发源地。其中,英布的农民军,是起兵于鄂东武山寨的一支重要力量。

英布姓“英”,大致地说,是被楚国灭了的英国人的后代,以国为姓氏。年青时坐过牢,脸上被剌过字,受过“黥”刑。出狱后,便坦然改姓为黥,呼自己为“黥布”。当陈胜与吴广起兵大泽举起反秦大旗时,黥布因势利导,据兵于鄂东的浔阳水泊,与据潘阳湖的吴芮相呼应,雄踞一方。不久,就与项羽的叔父项梁、陈婴、刘邦的农民军汇合,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号召天下,只用了三年多点时间,就倾覆了强秦的统治。

史书记载,“黥布六人”。“六”在哪里?一般均指称在今安徽省六安市附近。我们知道,皋陶封偃,出于偃姓的后嗣封英国,封地在今湖北英山境内。英山境内有鹰山,宋时立鹰山砦,旋立为县。因鹰山重峦叠嶂,与“英”字义相符,从雅言名为英山,属六安州,可知湖北英山自古与六安在一个行政区划;宋立为英山县时仍属六安军,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始划入湖北,与六安分治。英布出自英姓,籍贯六,实则在今湖北在英山境内。也有人说,古时的“六”,就是距六安西南方向200千米处的今之武穴市,但缺征信材料。笔者只好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说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样,也来个“鄂东武穴,人道是先秦黥布六国”!话虽如此说,有两点至少可以肯定:第一点,今天的武穴与六安,先秦时同归一个行政区划,即九江郡治;第二点,特别重要,英布称寨王聚义起事的地点在今天的武穴境内的武山湖区里的武山(寨),也就是说:英布的“家”在今天的武穴市。这一点,笔者不仅来源于“道听涂说”,而且还有文字证明。湖南道州人,清季道光年间进士,专攻六经子史,书法为一代冠军的何绍基才子,于1871年出了木刻本书《长江图说》。这本书明确指称:广济县城梅川镇“西南八十里又东为武山湖,湖滨有武山,旧有樊哙城,东西各有小城,相传为九江王英布宅,其湖曰连城湖。”书中所记地理方位如今仍然确实,樊哙、英布其人其事,民间至今仍口口相传。

英布在反秦起义的功业得分为打天下和争天下两部份来说。

打天下时,楚汉一家,英布的功业至少有三项:首先,以“楚王”名义组织的反秦义军中,起始不足七万人,其中项梁不过八千人,而英布所带的浔阳兵则多达两万多人,是一支重要的义军力量。第二,英布没有政治野心。他拥有重兵,却听从调遣指挥,使起义得以顺利成功。第三,英布英勇善战。司马迁说英布“所挡者破,所击者服”;还生动地描写说:“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而英布则常常是楚兵中的“冠军”,使各路兵马无一不称赞:俺们可是象看演出一样的,观看楚兵们的夺关斩将啦!这所观看的,则多是英布所指挥的浔阳楚兵。英布是“粗人”,其过失是失于刚愎残暴,有不少盲动行为,如奉命“坑”秦兵二十万,账记在英布关上;进咸阳指挥举火烧“那房子和宫殿”(并不是秦始皇动手准备修建的“阿房宫”),账也记在英布身上。对这一点,我们无妨不必苛责历史上的农民英雄。

强秦既灭,楚汉分流相争,英布顺应时事,站到了刘邦一边,为刘邦只用五年时间,就统一天下作出了不没的奉献。英布于打进咸阳,参加了诸侯大会“罢兵戏下”后,即跟项羽分道扬镳,退隐回到武山寨里,仍然以武山寨王自称。在刘邦处于最危难的时刻,英布微服潜行,投身刘汉阵营,并尽全部力量,组织垓下大决战,既不争名,也不讨利。不象韩信和彭越,他们俩也可谓功劳大大的,但若不裂地分封,就拒绝进兵。英布则一但答应,就什么都不计较。所以英布帮助刘邦建立汉家天下,应是开国元勋之一。

刘邦统一天下后,英布于淮南王位子上安享了七年尊荣。本来,他如果同他的好友吴芮一样,也对排斥和打击迫害容忍不言,逆来顺受的话,至少可以守着王位传个几代人。但是,这英布没学过在忍字上下功夫。当眼见刘邦的杀戮功臣,甚至还送上来一份梁王彭越的人肉羹,强迫英布要当众吃下,以示忠心时,他容忍不下了。汉十一年(公元前195年)秋七月,英布起来造反。十二年十月(汉初以十月为岁始!)与刘邦交锋中,阵亡于造反的战场。而同时,刘邦也受了英布一箭,这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四月甲辰”(5月31日)不治身亡。这对反目成仇的起义英雄,于同年先后都离开了人世。对于英布来说,笔者觉得,作为农民起义英雄,虽然心胸狭隘了些,却正不失为有使后人爱念的可贵品质。

英布于汉元年在咸阳受顶羽封“九江王”。汉二年到汉四年七月前的三年多时间,没有另外的封赠。英布虽然受过九江王王位之封,因为这王位是杀了他全家人的项羽封给他的,来到汉营后再不让人以项羽给他的“九江王”封号相称于他。如此,大家如何称呼他呢?笔者把要揭密的话先露底出来。英布说:“嘿嘿,我是响马出身,当过寨王!大家只需叫我为武山寨的大王好了。”于是汉军们尊重英布的意见,均以“武王”称呼英布。

这话儿是从何处得来的呢?诸君请稍安勿燥,待笔者下面从容揭示。翻开司马迁大部头史书《史记·(汉)高祖本纪》,即可看到:汉四年秋,刘邦要与项羽垓下决战了,周殷带着九江兵接英布回部队指挥作战,司马迁记这一段史事时,下笔行文就是“(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至今天为止,还没有听到学者解释过,这儿为什么要称英布为“武王”?如果说,一次行文可能是笔误,或是衍文,也是交待,可偏生就在汉四年七月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时,司马迁记的也是:“立武王(英)布为淮南王”。司马迁笔下两次提到英布为“武王”,决非子虚,除了笔者上面先作“揭密”交待的解释外,是别无它解的了。鉴于此,于是笔者连系前文所述,才敢于肯定,英布起义时的“家”就在今天湖北武穴市的武湖的武山寨。起义之前,英布自称为武山寨王,在刘邦的汉军里,补封为“淮南王”之前,众汉军将士还以“武王”称呼英布。

英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