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个也是最坚决的禁烟派是道光皇帝
2009年11月15日 16:36 】 【打印共有评论0

道光二十年九月初六日,在查拿鸦片限期迫近之际的关键时刻,前任礼部尚书贵庆奏请酌复禁烟旧例,提出仍恢复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枷杖,取消绞候(军机处原折道光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冯赞□折,文中圈点系笔者所加;道光二十年九月初六日贵庆奏折。)。十二月二十三日,穆彰阿等遵旨会议贵庆的奏折,明确指出,钦定鸦片章程,“自各省遵行以来,至今已届年余,并未见有窒碍,本无庸再议更张,且吸食罪名定为绞候系在一年六个月之后,现因查办严紧,戒者已多,迨经到限,安知不各顾身家,全行戒尽。若于未经届限之先,辄行酌改例文,议从轻典,小民何知,妄自揣度,不以为恩有所贷,而以为法有不行,非独未戒者难期速戒,即不食者亦将吸食,是成效未臻,而全功顿弃。该尚书所奏应无庸议。”(军机处上谕档,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穆彰阿等议复折。)从上述事实看,把军机大臣穆彰阿说成是反禁烟派的实际首领,看来也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它是由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所组成的,有时还会出现倒立的影象。严禁派必然发展成抵抗派,弛禁派必然发展成投降派,用这种一刀切的方法研究和解释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历史现象,往往是行不通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总的观点是: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道光中叶),在中国境内所开展的一场轰轰烈烈的严禁鸦片运动,其真正的发动者,是道光帝本人。清代档案证明,道光帝历来是主张禁烟的。在林则徐的奏折之前,道光帝已发动了全国性的禁烟运动,各地实际上已开始进行禁烟。林则徐八月二日的片奏,究竟对道光帝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现在虽然很难断定,但至少道光帝既未在其上批示,又未为此而发布上谕,只是交军机处存档。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林则徐所奏的内容并不新鲜,在这以前几年,早就有人就鸦片之流毒会影响用兵及财政的问题上过奏章,道光帝也早已就此发布过上谕。但是,林则徐禁烟的坚定立场和实际行动,更坚定了道光帝的禁烟决心,所以授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帝发动的这次禁烟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禁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并且收到了实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在除广东以外的各省区内,查获鸦片八十多万两。而且这场禁烟运动坚持了较长的时间,鸦片战争爆发后,尽管军事上清廷连连失利,负责指挥作战的大臣不断更换,但在战争过程中,道光帝没有放松禁烟,查处吸食或兴贩鸦片案件的运动继续在进行,吸毒贩毒官员或普通烟犯仍然在受到惩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在1853年咸丰皇帝虽然处在愈加困难的条件之下,虽然完全明白禁止日益增多的鸦片输入之一切努力毫无结果,但终于不改变自己先人的一贯政策。”(《马克思论鸦片贸易》,载《鸦片战争》第一册,第6至7页。)

笔者认为,今天我们如果仍然袭用老方法,从严禁、弛禁两派斗争线索出发来研究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显然是不适宜的。所谓道光十八年之“弛禁”与“严禁”两派斗争,实是后人的片面的分析认识,并非当时的事实。至于后来有人又从“弛禁”与“严禁”两派之争,演进到鸦片战争中的投降与抵抗两条路线斗争,以此来证明投降派和抵抗派产生的历史根源。这种在鸦片战争中被否定的人,必然在禁烟运动中被否定的形而上学观点,与事实不符,而这种逻辑推理方法也是不足取的。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郦永庆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