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893 列强侵华 妨碍改革的深化
2009年03月15日 20:46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在甲午战争前的1861年至1893年期间,清王朝成功地平息了一系列内忧外患,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内外交困,建立起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并大兴土木,以国强民富的荣光姿态步入了“同光兴盛”。在《北京条约》之后长达30多年的清朝洋务运动期间,世界局势——尤其是列强对华扩张的形势又如何呢?

英国侵华形势

清朝政府的王公大臣们——不论是洋务派,还是保守派——似乎都没有人意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一系列《北京条约》,决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而是极为重要的世界大事,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和格局变化影响深远。

在直接的抢劫所得之外,英、法、俄、美四个大国中,从《北京条约》中受益最直接、最主要的,实际上是英国和俄国。除巨额赔款之外,英国人通过拥有香港和控制中国关税系统等种种便利,获取了从珠江和长江深入中国富庶地区进行贸易的绝对优势。俄国则主要是获得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袤土地。法国由于试图先得到越南,然后从云南和广西进入中国腹地,因此在《北京条约》后的10多年里主要集中精力谋取越南,而无法即时直接从中国获得和英国一样多的直接好处。美国则由于几乎在签订《北京条约》的同时陷入了内战——南北战争,随后又进行国内大开发,所以未能立即投入对中国的争夺——虽然美国的旗昌轮船公司等在中国仍获利不少。

当英法联军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开赴中国的时候,英国的亚洲殖民地大本营印度爆发了1858至1859年 姆从⒋笃鹨濉? 英国人深感自己在远东的力量并不足以同时控制印度和中国。为稳住印度,并抢在其他列强——主要是沙俄和美国——之前在中国占有尽可能多的好处和优势,英国把控制埃及、土耳其和苏伊士运河作为当务之急。1861年,英国与埃及签订了通商条约。

1866至1868年欧美爆发经济危机,列强急于通过修改《北京条约》向中国输出积压商品。从1868年4月起,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亲自前往中国各重要通商口岸调查,听取英商对修改《北京条约》的意见。他还派烟台领事调查烟台到镇江、汉口到北京的商务,派台南领事调查镇江到重庆的商务。1869年12月,英方与清廷签署了一个部分减免子口税、增开温州口岸的新订条约。在华英商因本国政府当局没有足够重视其在湖南、四川的利益而反对这个新约,他们还抱怨新约没有争取到在中国开设铁路、电报、开矿、内地建货栈、行船内河等权利。1870年6月30日,英国外交副大臣汉蒙德(E. Hammond)致信威妥玛:

“我们大概会指示你用明确而委婉的字句宣布不批准这个条约。但是这项宣布并不妨碍着条约里规定的一些办法。”

1869年,英国帮助埃及打通了苏伊士运河。第二年,爆发了中国天津教案,英国军舰参与了列强胁迫清政府镇压国人的联合行动。1875年,英国当局又利用埃及政府财政困难之机,取得苏伊士运河的一半股权。第二年,英国国会通过法令,规定英国女王也是印度的女王,加强对印度的控制。1878年11月,英国发动第二次英阿战争,并于第二年将其变成“保护国”。1880年,英国收购了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全部股权。1882年7月,英国侵占埃及亚历山大港,9月占领开罗。第二年,被英国人不无夸奖的戏称为“东方暴君”的克罗美尔开始统治埃及(至1907年)。

在加紧控制地中海、红海航道的同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缅甸和中国云南、西藏渗透。

1874年,英国趁俄国侵占伊犁事件和日本侵台事件,向总理衙门申请“游历护照”,组成近200武装人员组成的所谓游历团、探险队,进入云南进行地理、军事和政治经济侦察。1875年2月,英国翻译马嘉理在一次拒绝其通行的冲突中被云南人杀死。英方以此为借口向清廷勒索,“中兴名臣”李鸿章在赫德的协助下与威妥玛于1876年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向英方道歉、赔款;为英国人深入云南调查提供安全保障;准许英方由中国内地经西藏到印度,或由印度进入西藏地方“探路”。到亚东探路的英国人葛洪调研后认为:“英之视四川,犹俄之视满洲也。俄缘通海之故,不能不入满洲;英缘通商之故,岂能不入四川乎?”【这里提到四川,和先前提到的重庆一样,实际上都是指中国西部腹地,都与甲午战争有内在联系。】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许华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