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未必“谋国” 主和未必“卖国”
2008年07月24日 13:56 】 【打印

为了迫使帝党就范,慈禧终于亲自出面向光绪施压了。11月26日,慈禧在仪鸾殿召见枢府诸臣,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慈禧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处分光绪的爱妃,光绪不敢违抗,当天降旨遵行。过了两天,即28日,慈禧气犹未消,继续当着群臣的面谈及瑾、珍二妃,“语极多,谓种种骄纵,肆无忌惮”。并宣谕将珍妃位下太监高万枝处死。在盛怒之下,还提及文廷式弹劾孙毓汶一折,斥为“语涉狂诞”,声称“事定当将比辈整顿”。(73)到29日,她又谕将派赴热河招募团练的二妃之兄志锐撤回,后又将其贬出北京。数日之内,慈禧黜二妃、杀内监、斥文廷式、贬志锐,其矛头都是对着光绪的。帝党成员叶昌炽记道:“闻宫廷种种龃龉,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可怕,可怕!”(74)即谓此也。

对于慈禧的处置,光绪不敢不降心相从,但众多帝党官员反对和议,还在继续抗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维峻于12月25日所上《力阻和议疏》,将矛头直指慈禧及其心腹太监李莲英,称:“此举非议和也,直纳款耳。不但误国,而且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意旨,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此等市井之谈,臣未敢深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若犹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预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李莲英岂复可容?”(75)28日,光绪览奏,大为震惊,深恐不为慈禧见凉,借此以兴大狱,逐降旨将安维峻遣戌军台。

在此阶段,光绪深感自己力量单薄,不得不暂时妥协。连一直反对议和的翁同龢却也变了语气,婉转地表示不反对议和,对慈禧说:“臣于和议向不敢阿附,惟兹事亦不可中止。”(76)由此可见,光绪名为亲政,并无实权,且性格软弱,根本不是慈禧的对手。这就决定了帝党失败的命运。通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慈禧排除了乞和道路上的阻力,便可以放开手干下去了。所以,尽管此后仍有和战之争发生,但已与帝后党争无关了。

三 甲午和战之争的性质

关于甲午战争中和战之争的性质,历来论者多有评说,观点各异。其中,最具影响的观点,是认为甲午和战之争反映了两种对立的政治势力的斗争,面对日本的侵略,一派主张抵抗,另一派则主张屈辱求和,故其性质是爱国与卖国之争。现在看来,这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和战   英锐   慈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戚其章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