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这是中共情报元老潘汉年的一句感慨,可也包含着无数辛酸,对于这些长时间隐姓埋名,提心吊胆的情报人员而言,大众的欢呼只是奢望,稍有不慎就是身陷囹圄,到了此刻,“国家没有忘记你们”就成了最令人兴奋的语言,只是历史上的间谍交换事件远远不如这句话出现的次数多……
 
 

吕宁思:美俄交换间谍如何让俄国重回光荣

吕宁思先生指出,交换间谍或政治犯,其实是国际政治生意。既然是生意,双方手中对方间谍或者政治犯,那就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张张牌,或者说一个个筹码。只有当这个牌重要,或者这个筹码很重要的时候,对方才肯出价交换。从另一方面看,也只有当对手很重要的时候,对手的牌和筹码也才会变得重要,这次是冷战结束后,美俄第一次交换间谍,不管情况怎样,都颇有些两个大国平起平坐的感觉。【详细】

 
冷战时期的间谍交换揭秘:
回国后被捧为英雄

1962年2月10日 在当时的东西德边界,美国间谍鲍尔斯与苏联间谍阿贝尔被秘密交换。1960年5月1日,鲍尔斯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在苏联中部被击落后遭逮捕。阿贝尔则被认为是苏联当时在美国间谍网的负责人,他被交换回国后得到人民英雄般的崇拜,还获得“列宁勋章”。【详细】

“千面王牌”被捕与获释: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人们心目中,鲁道夫·伊凡诺维奇·阿贝尔并不像个间谍,对他的人品更是交口称誉。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确也在绘画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别人也绝对会把他当成艺术大师看待。要不是他那个笨拙的酒鬼助手,他能够在美国长期潜伏下来。【详细】

颠覆苏联帝国的“英雄”:
1986年被美国换回

纳坦·夏兰斯基是前苏联犹太人,著名数学家,长期和萨哈罗夫一起为争取人权而奔走,并因帮助苏联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被捕。1986年,里根总统利用苏联与西方交换间谍的方式使其获释。他与索尔仁尼琴和萨哈罗夫等人,被西方认为是从内部推翻苏联的“功臣”。【详细】

 

调查

你认为各界对当代中国情报系统的功勋宣传足够了吗?
宣传足够多了
完全不够
不清楚
用户信息  
性别  
 

调查

你觉得间谍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绝对忠诚
自我牺牲
无私无畏
机智老练
双重人格
用户信息  
年龄  
 

冷战时期交换间谍纪事


1962年2月10日:
    美国间谍鲍尔斯与苏联间谍阿贝尔交换。

    1963年10月11日:
    2名美国间谍与2名苏联间谍叶戈罗夫交换 。
    1964年4月22日:
    1名英国间谍与1名苏联间谍交换。

    1978年4月30日:
    美国、东德和莫桑比克三方完成囚犯交换。
    1979年4月27日:
    2名苏联间谍与5名苏联异议人士交换。

    1985年6月11日:
    苏联间谍交换波兰囚犯。 【详细】

 

回顾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苏联间谍

日前,美国司法部宣布抓捕11名俄间谍之后,立即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是冷战后美俄之间爆出的最大间谍案。美国指出,这些俄间谍嫌犯潜伏美国多年,隐姓埋名,乔装成平民百姓,试图渗透美国政府决策圈,将机密情报送返莫斯科。美国《时代周刊》总结回顾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苏联间谍。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群人大都性情温和、彬彬有礼、工作出色,不但连连获得升迁,暴露之后还被人认为是无辜的。【详细】

 
 

以色列:“绝不抛弃任何一个特工”

以色列国内一致认为,每位特工都是国家的精英,如果他们不幸被捕,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营救他们。多年来数不胜数的事例证明了这点。正是以色列情报部门这种处处为特工考虑的做法,才使得多数以色列特工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为情报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而使以色列情报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难怪当有记者问一位以色列情报官员以色列是怎样成为世界情报强国时,该官员自豪地回答:“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绝对不会抛弃任何一名犹太特工。”【详细】

 
 

以色列王牌间谍的身价有多高?为救他释放9名将军5千战俘

上世纪60年代初,以色列特工沃尔夫冈·洛茨潜入埃及,以德国驯马师的身份为掩护搜集了大量情报,为以色列赢得第三次中东战争立下大功。鉴于他的突出贡献,当洛茨和妻子被埃及当局逮捕后,以色列情报机关决定全力营救。他们以包括9名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为交换筹码,终于让这位王牌间谍重获自由。 【详细】

 
 

间谍王子科恩:1965年以色列出价百万美元只求免他一死

以色列官方电台公布了以方抓获的6名叙利亚间谍的名单,准备用这么多人交换科恩一人;以色列政府还开价100万美元赎回科恩;以色列甚至说动了不少国家的首脑和知名人士,去游说叙利亚政府“对科恩免予死刑”。但大马士革对此一律表示拒绝。因为,科恩在叙利亚上层社会的朋友实在太多了,而现在希望科恩尽快死去的恰恰是他们。【详细】

 
以色列摩萨德:“只有更狠”
 

摩萨德标志

摩萨德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人员总数约为1200人,其中大部分在位于特拉维夫的总部工作,少数在海外搜集情报,少数特工负责实施刺杀和绑架行动。 【详细】

 

惯例:不承认 不否认

摩萨德有句格言:“你应通过欺骗来作战。”而摩萨德和以色列政府也一直保持这种态度:既不承认组织暗杀,也不否认。 【详细】

 

“嘴咬尖刀”的情报“一哥”

“德根甫上任即表示,摩萨德变得过于害怕冒险。”以色列《国土报》记者奥伦说,“他没兴趣保持外交风度。” 【详细】

 

千次行动只有一次失败

曾担任摩萨德特工的以色列作家米什克·本—戴维写道:“特工虽不完美,却近乎完美……”按照他的说法,摩萨德“1000次行动中或许只有一次失败”。【详细】

 
 

台湾间谍有多凄凉:一旦被俘就按“死亡”处理

当年,他们在台当局威逼利诱下沦为间谍;在牢里经过数十年的改造后,这些台湾间谍们重获自由,但却一无所有;如今,他们靠每天的拾荒度日,同时开始发起向台湾当局的索赔运动。因为,台湾“军情局”对待被逮捕的间谍,不仅会立刻宣布其“死亡”,而且还会千方百计阻挠一旦出狱的他们回到台湾。曾在大陆工作多年的台谍张志鹏,2001年公开希望台湾当局能补偿他和他在大陆被捕的同伙的“牺牲”,并称若不获同意,他将立即向大陆自首,公布台谍在大陆的分布情况,台湾当局对此也竟然一直不理不睬。【详细】

老台谍拾荒为生:
劝年轻人勿再跳火坑

“天上飞的情报员享受殊荣,地上爬的情报员却有如弃卒,对待如天壤之别。”香港籍的老台谍姜建国愤愤不平地说着;在一旁的周国骙则拿着台湾当局“军情局”正招募新血的新闻发表看法:“我们要出来现身说法,不要再让年轻人糊里胡涂跳火坑。”【详细】

“台商”间谍内幕大曝光:
问米价 说黑话 听敌台

不少台湾军情局间谍打着所谓“台商”的旗号在大陆从事情报活动。这些假台商究竟是如何活动的?他们的间谍手段有哪些?台湾的《中国时报》2007年7月2日罕见地披露了近年来在大陆落网的军情局特务的亲历,令外界一窥台湾军情情间谍在大陆的勾当。 【详细】

马英九上台:
对大陆情报仍列首要任务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虽然缓和了,但台湾相关的“情治首长”就说,趁着这个良好的机会,派更多的匪谍可以进入到大陆,收集更多的消息,以往对大陆更多收集的是所谓威胁的情报,而现在应该收集全面的情报,而且台湾的卫星每天都要飞过大陆,侦照一两遍。【详细】

 
时代的眼泪:“台谍”邓丽君
 

邓丽君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祖籍河北邯郸大名县,生于台湾云林县,因形象高贵、亲切、成熟,逐渐成为80年代华语和日本乐坛的巨星,唱片销售量据统计已超过4800万张。 【详细】

 

邓丽君是台湾间谍

这一惊人消息是在邓丽君去世不久后报道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谷正文也证明:“邓丽君是国民党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隶属‘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 【详细】

 

她能走的只有“间谍”一条路

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她所能选择的道路也只有这一条,即当时的社会现实迫使邓丽君走上了‘间谍’这条道路……冷酷的国际政治硬将一个花季少女推上了政治舞台。【详细】

阳光下驰骋疆场的将军能够得到拥戴与勋章,镁光灯下纵横捭阖的外交官能够得到鲜花和欢呼,而隐身阴影中的特工却只能隐姓埋名,纵然是数十年后有人重提他们改天换地的功绩,也会被人嗤之以鼻。不得不说,这源自普通人对神秘事物的天然恐惧,本无可厚非。但是,既然注定无法享受真正的英雄待遇,在垂暮之年足以告慰平生的是什么?无非是那轻飘飘的一句话:“国家没有忘记你!”希望,真的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