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日常规训
2009年07月06日 16:39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通过训话,蒋介石将规训范围扩展至更宽更深的精神层面,将三民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内化为学生精神信仰,这种规训是对政治教育与制度规训的重要补充。蒋介石之所以反复进行训话,而且特别注意日常细节,是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军事学问,要从日常饮食起居行动中做起”,[50]这正是规训权力渗透最为隐蔽且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人在不自觉的状态将更多的规范摄入行为系统,从而使身体受到最为深刻严格的控制。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感化”模式,让学生逐步养成遵守纪律、服膺规训的“惯习”。

此外,蒋介石极其重视个人的仪表与威严,以此带动学生注重军人形象,养成良好的军风军貌。据当时的学生回忆:“蒋介石常披一件拿破仑式的黑色披风,军装笔挺,看不到一点皱折,天气再热,风纪扣也扣得好好的;经常戴一副白手套,仪表威严”,学生经常会讨论蒋介石的着装,并认为是一个标准的军人。[51]显然,蒋介石的形象对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

蒋介石一贯从日常小事谈军人素质与教育,而且成为他治军的法宝。以后这一传统一直延续。直到后来在对军官训练团的演讲中也是如此规训:“今天我在这气候稍有变异的场合来观察我们军官团的精神,觉得第二营与第三营最不好,我在很远的地方,就听到你们很嘈杂的声音,试问下这一点雨,就嘈杂起来,那还成功一个军队吗?(原文如此)我不是一再和你们说:军队最紧要的一个要素,就是静肃。怎么才叫是静肃呢?平时站队的时候,或者天气好的时候,虽十分静肃也不稀奇的;一定在发大风下大雨或大雪的时候,或在枪林弹雨炮火张天很危险的时候,或饥冻交迫精神最疲倦的时候,而能够与平时一样的守秩序,一样的静肃,这种静肃,才算是真的静肃。”[52]

当然,除从日常纪律出发规训军校学生外,蒋介石也特别强调政治教育的作用:“所谓教育方针……乃是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有超过于军事教育之势。因为要造成革命的干部人材,所以对于学生军事知能上固然注意,于革命认识上,尤其是要注意。我们所谓军事政治二项教育并重,便是打破过去军事学校仅仅以训练军事人材为宗旨的习惯,我们要学生们明了军人为国家服务的职责,要为人民谋幸福,去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以求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53]在黄埔军校大量安排政治课程的同时,蒋介石特别注意从日常规训的角度来传输三民主义。这在训话题目中即可看出,他利用发枪、发饷等仪式来进行政治教育,让学生更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军校每周一还举行纪念孙中山的仪式-总理纪念周,向总理遗像默哀,背诵总理遗嘱,从而将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的伟大革命家形象嵌入学生脑海,而且每周的重复,学生必然形成深刻的记忆,使三民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政治信仰。

结语

规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规训者对被规训者的操纵与控制,从而使被规训者放弃个人的自由而服从规训者。与此同时,规训不是为了追求人性的自由与解放,相反它是对人性的抹煞。在规训者看来,“人”只是一个被操纵的“身体”与“人的机器”。规训者通过空间、时间的细致分配等隐性权力技术,并伴随一种持久的运作机制,将人体重新“解剖”、“打碎”之后进行“重组”,从而造就一群“驯服的肉体”。[54]黄埔军校就是这样运用时空配置、纪律惩罚、个人权威的隐性权力技术实现了对学生的规训,利用最短的时间造就了一批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最为优秀的高级指挥人才。同时,蒋介石个人对日常生活细节管理教育的重视,既达到了规训学生的目的,同时也树立起个人的权威,这是蒋介石有意识地将规训作为权力技术运用成功的反映。正是重视日常规训,黄埔军校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蒋介石所总结的:“黄埔军校并不是甚么特殊的学校,仍是一个普通的学校,但是为何黄埔出来的学生,比较其他学校出来的更能革命、牺牲呢?”因为“黄埔的教育方法,是使个个学生认识中国的环境;个个学生知道自己在这环境中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以用中国需要革命的急迫;并极严重的告诉他们:三民主义是救中国的唯一武器;实行三民主义,就是要革命,如果不革命,必定要国破家亡……在学校一天一天培养革命的精神,坚定革命的信仰,增进革命的知识和技能,整齐严肃,发扬蹈励,便要自动的来从事革命,便生死以之的从事革命-这是黄埔军官学校训练学生的方法”。[55]

因此,日常规训是一项重要的权力技术,黄埔军校极好地运用了这一技术,从而造就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而蒋介石也是通过实施这一权力技术,建立起个人权威并培养了忠于自己的黄埔系势力。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蕴茜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