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国民党在大陆战场节节败退,蒋介石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和国民党寻找一条退路。孤岛台湾,成为了他的选择。国民党从大陆处心积虑搜刮来的黄金,是如何历经辗转运至台湾?数百万两大陆黄金,又为困守一方的国民党提供了多大的助力?台湾在经济上成为“亚洲四小龙”,又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这一批黄金?大陆黄金,在台湾历史上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笔?
 
 

目标台湾:蒋介石最后的寄身之所

1945年,国府从日本人手中接收台湾时,台湾只有六百万人口,但是到了一九四九年,随着国民政府在大陆节节败退,这座孤悬海外的岛屿成为蒋介石最后的栖身之所,涌入台湾的人口数也在短短三年内暴增了将近两百万。一九四九年六月陈诚发行新台币,并且停止大陆金元券在台湾进行兑换。在那段有超过二百万人迁徙的乱世里,不管是黄金还是纸币,在一般人眼中,已经就是无暇顾虑的价值,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详细】

 

上海市民涌入银行兑换金圆券

国民党部队败退台湾

“新华社北平二十五日电:由南京逃到上海的国民党匪帮首要分子继续丧魂落魄地向广州及台湾等地逃命。二十四日上午,何应钦等人大言不惭地宣布:‘政府有确保大上海的最大决心。’但这个会刚开完,何匪就溜往广州。匪首蒋介石据传已于二十四日自上海乘军舰逃向厦门。顾祝同、翁文灏、孙连仲、陈雪屏、阎锡山等人则于同日逃往台湾。台北松巴机场从早至晚机声隆隆不绝。”【详细】
那些没有价值的防御其实已经说明,蒋介石已经从军事上放弃了上海。但从另一个角度,对上海的争夺刚刚开始。丁公量说,“这些工事的修筑其实完全是为国民党撤退和将上海的黄金储备运往台湾争取时间”。【详细】
国民政府从大陆撤退到台湾之初二三十年,对于黄金运台的事都噤口不言,而主持其事的人,也绝口不提,因黄金运台的事情,从大陆民众观点来看是民怨极大的。为拥护政府,许多老百姓排队兑换,据正式资料,由中央银行在上海一地就收兑了美钞3400万,取得黄金110万两及银圆500万块,占全国70%左右。【详细】
 
最是仓皇辞庙日
 

解放军解放“黄金港”上海

日暮途穷的蒋介石也明白,有死守之决心与部署的国民党军队,并不一定能够阻挡人民解放军前进的步伐。蒋介石还作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督促汤恩伯抢运黄金、银元、外币等重要物资到台湾,另一方面还严令上海的警察、特务进行疯狂的破坏和屠杀。【详细】

 

蒋介石去台前长跪祖坟放声痛哭

自解放军实施渡江战役以来,蒋介石的脸就失去笑容。从南京走后,他一直躲在浙江奉化老家……刚一站在母亲墓前,蒋介石就止不住老泪纵横。他撩起衣襟,颤巍巍地长跪不起,蓦然,大哭起来。要是蒋母在天有灵,也必为之感动万分。失败是痛苦的。而且败得这样惨!这一走怕是再不能为母亲尽孝了。蒋介石身后,哭声一片。【详细】

 
 

黄金运台负责人之子亲述:蒋介石当年带走多少黄金

一份资料说:当年蒋介石携700万两黄金跑到台湾。根据我的研究,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350万两的黄金,其他是价值350万两黄金的白银和外汇。抗战爆发前,中国的黄金储量也从未到达700万两;抗战胜利后,据公开的数字,黄金储量已不到600万两——当然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也有待于日后进一步挖掘。【详细】

 
第一批黄金如何运往台湾

1948年12月2日凌晨,外滩戒严。英国记者乔治·瓦因住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靠中国银行一边的客房。午夜过后,他向西望,可望到中国银行的侧门(今滇池路74号)及圆明园路口,挑夫或两人挑一箱,或一人挑两箱,从滇池路走向海边,一艘500吨级的海关缉私舰停靠在黄浦江边上。做新闻记者的他,凭着专业直觉,就断定所挑体积小而沉重的担子里,必定是贵重的黄金。【详细】

黄金运台的另一个视角

一九四九年,这一场百年中国最大规模的迁徙,两百万人离乡背井的背后,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同样在这一年里,有两种“物”的迁移,长久被外界忽略,一种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黄金,一种是故宫的文物。如今这些黄金,被放置在北台湾山区的金库里,而运送黄金的故事,就如同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被尘封在山坳里。对于这段被刻意封锁的历史,我们进行了大解密。【详细】

蒋介石亲笔信曝光黄金运台

在离开大陆前三天,蒋介石一连亲笔写了五封秘密信函,给当时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的汤恩伯,要求他把大批黄金和银洋透过军舰运到台湾,信中蒋介石以工整字体写着,“留黄金二万两,银洋一百万元,其他的全移到船舰上”。从这几封珍贵信函,能了解蒋介石个性和当年运筹帷幄过程,而这批为数可观的黄金银洋,也成了当年国民党政府到台湾后,最重要的经济资本。【详细】

 
宜将剩勇追穷寇
 

1949年大进军: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大进军,至1949年9月,解放了除西藏、台湾、西南等地区外的国土,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详细】

战重庆:二野血战宋希濂部  

60年前,宋希濂集团在重庆布置乌江防线,发生多场血战,包括马头山遭遇战、笔架山白刃战、黄家坝阻击战等。由于宋希濂亲自指挥陈克非、蒋治英、刘平、方暾等将领固守,加上敌第2军、15军等精锐的顽抗,使彭水成为解放军进攻重庆时发生战斗最多、最激烈的地方。【详细】

战海南:四野打到天涯海角  

1950年4月16日黄昏,雷州半岛南端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樯橹如云,连绵数十里,二万五千名将士纷纷登船,四野渡海兵团千帆竞发,横渡琼州海峡,大举登陆海南岛。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岛屿进攻作战。【详细】

 
 

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 黄金究竟用在何处

这些黄金用在何处?如以全部480万两(其中约350万两最终运往台湾)黄金来算,1949年用于大陆军政费用是155万两(其中24.9万又运返台湾),其余近330万两在1949和1950两年用存于台湾,其中军费为110万两,政费为90万两,其余为新台币准备金,至今尚有约100万两上海黄金储存在台湾文园“国库”里。【详细】

 
 

大陆百万两黄金造就新台币 打下台湾经济发展基础

有来自大陆的黄金当靠山,新台币的改制遂于1950年7月1日起实施。台当局当时宣称,将仍保留银本位制度,并定新台币与银元之比值为3比1。1960年6月3日,台湾《大华晚报》的一篇社论,颂扬刚去世的俞鸿钧:“他将库存数百万两黄金运来台湾,靠了这数百万两黄金,新台币改制,才能成功!这十多年的经济稳定,才有了基础。”【详细】

 
 

朝鲜战争让蒋介石得生机 15年大宗美金援助撑住台湾

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鲜半岛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台湾的命运。原本不看好蒋介石的美国杜鲁门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朝鲜半岛上的这场战争,使得台湾又被纳入美军西太平洋防线的一环。此后,从一九五一年开始,美国每年向台湾提供约一亿美元的援助,共计15年。当时每35美元兑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一亿美元约合1777343两黄金。这不但疏解了因为剧烈迁徙,所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压力,甚至一度让蒋介石又燃起了希望。【详细】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一说起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台政策,一般的结论是:美国在冷战意识的主导下,决定围堵中共,因而把台湾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让台湾安全地躲在美国强大武力的盾牌后面。随着美国、台湾档案的解密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美国的决策过程并非理性、有系统,决策者常常是在混乱与犹豫中摸索前进,政策的执行也并不像官方声明那样斩钉截铁。实际上美国与台湾之间的矛盾重重,它们合作的历史上也写满了利用与操控,斗争与妥协的故事。 【详细】

美国倒蒋及孙立人“兵变”真相  

孙立人是美国对台策略的牺牲品,目中无人的他处在那一个年代,迟早要出事的,何况他毕竟萌生过谋反念头,然而真正冤枉的是因孙案受株连的一百零七名旧部,真正需要平反的只是受株连者,而非孙立人本人。【详细】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笼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1979年3月28日和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1979年4月10日经卡特总统签署后成为法律。该法共有18条和数十款。【详细】

 
 

台湾经济如何腾飞:依赖的是大陆黄金还是美金援助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面对的是商品短缺和物价飞涨的严峻经济形势。但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防堵共产主义”的政治利益考虑,恢复了为期15年的对台经济援助,援助总额高达15亿美元。由于美国人坚持认为,提供美援的目的之一必须是培养台湾的民间企业家,以便达成共同“防共”的政治安定力量。台湾的许多经济发展计划交由民间来承办,现代台湾的民营经济由此起步。【详细】

50年代:
台湾经济开始转型

一九五零年间,由于韩战爆发,美国恢复对台湾的军事协防,以及经济援助。在美国一年一亿美元的协助下,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台湾,工商业开始蓬勃发展。然而台湾决对不可能永远仰赖美国金援,所以部分拥有国际经验的美国援助运用委员会以及农复会官员们积极借力使力,努力思索让台湾可以提高生产,赚进外汇的对策【详细】

60年代:
台湾经济厚积薄发后的起飞

美援在1965年全部撤出后,台湾经济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就在美国结束经济援助的前一年,台湾的经济成长数字就已经首度超过两位数,台湾社会已经储备了经济起飞的能量。就连家庭主妇都搬个小机器回家,“客厅即工厂”,赚钱贴补家用;中小企业也派人单枪匹马到海外争取订单。当时的台湾可以说是,全民一心拼经济。【详细】

七八十年代:
蒋经国推动台湾产业升级

从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在政治和经济上,台湾都面临了许多挑战,两次能源危机更是台湾社会转型的关键。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在经历了两次能源危机之后,认识到台湾既然没有任何天然的物资,那就必须要靠自力更生。他卷起袖子全心全力来推动台湾的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等十大基础建设,为未来产业升级奠下了良好基础。【详细】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49年4月,台湾拉开土改序幕,这为何是一场被世界认作典范的土改?政治力量与经济手段,怎样互助互补?各方利益如何兼顾?民主、法制与公平何以贯穿始终?它在台湾历史上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详细】

台湾土改:经济外的政治目的  

陈诚在1949年接任台湾省主席的职位之后,就大力推动土地改革,发表对“三七五”减租的目标:“三七五减租一方面固然为自耕农解除痛苦,减轻负担,实为保护地主、帮助地主”,另一方面,“可避免残酷斗争,且调和地主与农民间的关系,逐渐达到民生主义的目的。”因此,台湾土地改革在经济发展的目标外,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政治目的。【详细】

台湾土改的过程与启示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时期一直无法进行的土地改革,之所以愿意并且能够在台湾推动,主要是由于他们是从大陆逃到台湾岛的“新客”,与当地的封建地主阶级没有直接的利益瓜葛,土地改革不仅不会损害到统治者的经济利益,反而有利于其加强和维护统治的社会基础。【详细】

国民党去台后,台湾经济高速发展:以1952年与1989年两个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由16亿美元增至1500亿美元,增加了93倍,人均国民收入由136美元增至6890美元,增加了50倍……很难想象,这一切成绩都要完全归功于1949年从大陆运去的350万两黄金(时值两亿美元左右),或是1951年到1965年这15年间美国援助的15亿美元。台湾的1949,同样是起步于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迎接的是一个跨海而来的陌生政权,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走向了繁荣。今天台湾的所有,是台湾人用他们的汗水和辛苦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