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影响: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市场有效性理论破灭
2009年09月17日 05:39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呈现不断蔓延与加速扩散的趋势,波及欧洲、亚洲等地区并产生了严重影响。只有从理念、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等角度全方位地分析这些影响,才能有助于我们正确面对今天和未来,有助于我们防患于未然。

1、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市场有效性理论破灭

此次金融危机标志着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金融市场有效性理论的破灭。投行经营模式的消失以及商业银行和房贷机构被政府大规模托管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说明金融机构并不能为了切身利益而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管。其集体非理性行为不仅导致了自身毁灭,也产生了必须由全社会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但监管过严又会窒息创新并阻碍市场所应发挥的功效。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又是万万不能的。如何在自由经济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干预这只“有形之手”之间取得最优平衡,将是经济学家和监管机构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2、巴塞尔新协议执行受到影响

作为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标准的统一框架,巴塞尔新协议(BaselII)在历经十几年的修改和完善,于2005年正式推出,并要求协议成员在2007年底执行。该协议把银行需要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同银行的信贷风险挂钩。在当前形式下,银行如执行新协议必须提取大量资金以抗风险,但这样银行就必然缩减用于信贷的资金,从而给信用紧缩雪上加霜。因此,金融危机使得巴塞尔新协议得不到有效执行。美国和欧盟已决定推迟执行新协议。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努力不得不又一次搁浅。

3、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重新审视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测算适度的风险准备金,用以弥补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一般有两种测算法: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内部模型法”,是由公司内部自主开发模型,例如大银行和券商普遍开发“风险值”(ValueatRisk)模型来度量市场风险;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小银行和券商的“标准法”,即由监管机构提出一系列的针对各种风险类别的监控指标,银行和券商按指标要求进行风险控制。金融危机后,银行和券商的大规模破产将迫使监管当局推出更加严格的监控指标,并重新审视“内部模型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国际会计制度和计价准则修订

现行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品在财务报表上的计价采用的是“以市值来计价”(marktomarket)。衍生品市值的计算需运用公司内部开发的复杂数学模型,不同模型甚至同一模型的不同假设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衍生品市值,而金融机构对模型信息的披露仅仅是在财务报表的备注中一带而过。更严重的是,金融机构还会通过金融工程把衍生品搬到账面之外(offbalancesheet),使得投资者和审计单位难以判断衍生品的真正价值和潜在风险。这些会计准则和制度方面的漏洞急需填补。新的会计准则应强化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

5、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不断强化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如美国三大: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Poor)、惠誉(Fitch),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它们本应代表投资者的利益,对投资品种得信用等级作出独立公正的评价。但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被评公司需付高额年费),这些机构作出的信用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如市场出售的抵押债务凭证(CDO)中的高级债券类(SeniorNotes)均被评为无风险的AAA,让投资方遭受了很大损失。鉴于此,政府需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使它们真正代表投资者的利益。

6、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正在完善

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出了很多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董事会纵容投行使用如此高的杠杆率(雷曼的杠杆率高达37倍)?董事会在公司风险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董事会的构成、特征、决策过程是怎样的?独立董事是否真正独立?金融高管的丰厚薪酬是怎样决定的?如何避免高管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拿股东利益去赌博?等等。这些问题将敦促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制订和设计更加完善的治理结构。

7、金融市场陷入持续下滑和巨幅震荡的恶性循环

股票、债券和商品价格泡沫的破裂给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造成巨额亏损。这些基金将在投资人大规模赎回及券商不断要求补充保证金(margincalls)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忍痛割肉,进而加剧了市场下行和震荡,形成恶性循环。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ourielRoubini曾在2006年就准确描述出金融危机爆发的次序,先是房市和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持有高杠杆的券商和房贷机构的破产,然后投资者的疯狂出逃造成作为现金主要来源的货币市场资金的枯竭。这些后果都不幸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一得到了验证。

按照Roubini教授的预测,金融市场的下一个引爆点将集中在靠高杠杆运作的对冲基金,以及由不良消费信贷(如汽车贷款)造成巨额损失的商业银行上,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危机。

8、重新审视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杠杆使用

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华尔街投行通过金融工程制造出来的各种衍生工具,其本身价值取决于它所依附的标的资产的价值。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如运用得当,它是分散和规避标的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它也被用作炒作标的资产的投机工具。由于衍生工具都是伴随着高杠杆使用的,投机风险也被成倍放大。随着华尔街投行的消失,金融产品的无止境创新和高杠杆的无节制使用必将受到限制。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何众志 解树江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