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
2009年04月03日 03:4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官布局投产后,所出纱布,产销两旺,供不应求,每年都有盈余,促使张之洞决心增办南北两纱局。他于1894年,向英国订购纱锭9.7万余枚,以及各项机器全套。次年4、5月间,所订机器陆续运到,北局先行建成,于1897年正式投产,拥有纱锭60656枚,工人1600名。开始是官商合办,后商股要求退出,成为官办。南局因经费难筹,始终未建成,所余纱锭40800枚,一直堆搁在上海,后廉价让给张謇、盛宣怀各半数了事。纱局费用共计银1087422.54两。

湖北缫丝官局,筹建于1894年,局址设在武昌望山门外,属官督商办性质,开办费6—8万两,拥有缫丝车308台,工人300名,每日能制成上等品30斤,普通品近20斤,用湖北当地原料,制成品全部运销上海。

湖北制麻官局,1898年设立,局址在武昌平湖门外,拥有制麻机40台,均购自德国,开办费用共花银70余万两。建厂安机费时5~6年始建成,拥有工人463名。原料用湖北生产的zhù@①麻,产出的各色麻布麻纱等,销于汉口市场。

布纱两局,开始几年虽有盈余,纱局1899年也曾获利5万两。以后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加上管理不善,纱布滞销,两局出现亏损,产品积压,资金运转不灵,被迫先后停产,丝、麻两局也被波及,同时停工。于是,纺织四官局,不得不于1902年由粤商韦柴封、邓纪常组织的应昌公司承租接办,租20年。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又聘租给徐廷荣等人组织的楚兴公司,后来发展成为华中最大的裕大华民族资本集团。张之洞花去近400万两白银,历时5、6年,艰苦创建的这一庞大近代纺织工业,虽然成效不大,但在武汉地区四局均属首创,织麻局更属全国首创,这对武汉地区近代化,乃至全中国的近代化,其影响无疑是不小的。

除以上三大近代工业外,张之洞还在武汉地区先后兴办了近10个中小型近代工业,作为三大工业的卫星群。与此同时,他还全面推行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等一系列“湖北新政”,促使武汉地区的近代化出现一派生气蓬勃的局面;特别是由张之洞主持的1897年4月动工修筑、1906年全线通车的芦汉铁路,更起着全国近代化大动脉的重大作用。

在短短的10余年间,张之洞在武汉地区兴办的大小近代工业,共投入资金达白银1700余万两,职工总数最多时达16000余人。这一兴办近代工业的庞大规模,在晚清整个洋务运动过程中,显然呈现着后来居上之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张之洞为旧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代企业家。

二、张之洞办企业的长处与短处

张之洞办近代企业的长处有以下六端:

一是充满爱国图强精神,强调急办大办,雷厉风行,故能在较短的年间,办出如许成绩。张之洞大办近代工业的动机,主要由于中法战争的刺激。在中法战争中,他在署理两广总督任内,主持广东防务,并兼筹台湾和滇桂等省抗法前线将士的饷械。当时,枪支弹药的粗劣不一和严重不足,给予他很深的感触。战后他冷静地总结这一经验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多处战事,非将帅之不力,兵勇之不多,亦非中国之力不能制外洋,所以不免受制于敌者,实因水师之无人,枪弹之不具。……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3〕甲午战败和八国联军入侵以后,张之洞所受刺激更大,这就更加快了他急办大办近代工业的决心和步伐,并充满着时代的紧迫感。

二是办企业的气魄大,军民用工业和轻重工业同时并举,不同于洋务运动初期先军用后民用和先重工业后轻工业的发展序列。他所办企业的规模相当庞大,一看到布局有利可图,便立即下决心一次便向英国订购近10万枚纱锭和全套机器设备,筹设南北两纱局。从中可看出张之洞办近代工业的“大帅风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姜铎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