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洋冲突:一切问题都是民族问题
2008年07月31日 14:23先锋国家历史 】 【打印

1874年,一场与其说是早有预谋的事件,不如说是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不满的集体爆发。在中国人看来,那是外国人对于中国领土早有预谋的一次侵犯。

冲突的诱因是与法租界毗邻的四明公所。创建于1797年的四明公所是宁波人的同乡会馆及公坟,位于上海县城外西北侧紧邻护城河处。旅沪的宁波人死后大多停棺公所,再择机运回家乡安葬。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所内浮棺厝厝,每到夏季,臭腐蒸发,长久以往,无疑是传播疾病的巢穴。这让住在旁边的法国人头疼不已。

当时的法国公使曾不止一次向上海道台抱怨:以大都市之上海而论,在距黄浦滩一里之内,即可嗅得腐败尸体之恶味……

而那时上海道台的态度却暧昧不清。一方面,宁波商人是上海势力最大的商帮,在当地政界举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以商制夷”的外交策略,也让那些政府官员甘愿退居二线。

于是,在屡屡抗议无效之后,法国人决定修筑一条穿越四明公所的道路来迫使其迁出租界。四明公所早在1862年就被划入法租界内,法国人打算采取以城市化的进程来扫除眼前中国人的陋习。

事实上,欧洲人来到上海以后,也是这个城市近代化运动的开始。外国人在上海老城厢的旁边建立起了一座“近代化的新城”。1860年以后,这座由外国人控制的城区在继续扩大它的规模,并将西方的观念、制度以及制造业引入中国。起先中国人对于这种现代化的进程,还乐意接受。但这一次,事情却因涉及了中国人极为看重的身后事而起了变化。宁波人的同乡会自然反对筑路计划,这里放着旅沪打拼的宁波人尸骨,随意搬迁就是对祖宗的不孝,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向法租界公董局(即法租界工部局)提议,将道路稍为向北迁移,并且愿意承担筑路费用。但法国人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修路,而是要克服可怕的习惯,和习惯背后的致命疾病。

5月3日下午,300多名宁波人在四明公所门外与法国巡捕发生冲突,随后冲向路政工程师佩斯布瓦的住宅,后者向人群开枪,打死了一个中国人。这时,事态扩大到华洋冲突的边缘。宁波人包围了公董局,焚毁了法国人房屋40多间,法国水兵上岸镇压,打死华人数名,伤20多人。

法国领事和上海道台都不愿意引起更大的麻烦,于是最终法国人做出了让步,放弃了这项筑路计划,但四明公所内的阴影始终缠绕在他们心头。

又过了24年,法租界的发展突飞猛进,四明公所已经成了都市里的坟场,令人侧目。不发生疫情的时候,一切都好办,到了传染病爆发的当口,这里就注定又成为冲突的焦点。

1898年,上海发生了鼠疫,死人无数。法租界公董局重提筑路一事,再次与宁波同乡会发生冲突。这一回,法国人率先打算与宁波人谈判。法国人找来了宁波人虞洽卿,后者当时是洋行的买办,精通英语,很会办事。法国人提出愿意以高价收购四明公所的土地,他们希望虞能够从中沟通、斡旋。法国领事白藻泰是个精力不佳的老朽,他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宁波小伙子最终把给他耍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刚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