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里事件”:当私愤埋没了官员的理智
2008年07月31日 13:52西部时报 】 【打印

从19世纪60年代起,英、法帝国主义国家就开始了侵略中国西南的竞争,云南首当其冲。为了先于法国进入云南,英国于1874年在印度和缅甸由殖民当局组成了由陆军上校柏朗率领的探路队,探寻开辟滇缅商路,试图从云南开辟一条自印度、缅甸到中国长江流域的通道。他们要求英国驻华公使派一名通晓汉语、熟悉中国情况的官员到缅甸,随同探路队进入中国。

这年7月,英国驻华公使来到清政府总理衙门,要求中方发给几名官员由缅甸进入云南的护照。总理衙门提出边境地区难保安全,但英方执意坚持。由于当时的时局很紧张,总理衙门不愿引起英方不快,最终同意了英方的要求。既然是开辟商路,本不需要太多的人马,身为军人的柏郎习惯于耀武扬威,竟组建了一支近200人的武装探险队。其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地理学家外,还有100余人的军队。他们打算从缅甸的八莫进入云南的腾越地区进行侦察活动。

1874年10月,英国驻中国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一行人到达八莫与柏朗会合。马嘉理由北京至云南,一路上无视清政府的存在。抵达昆明时,马嘉理居然牵出狼狗接受清政府封疆大吏、云贵总督岑毓英的躬拜。虽然岑毓英举行了隆重的宴会欢迎马嘉理,但对马嘉理的傲慢怒火中烧。马嘉理到腾越镇(今腾冲)后,又对腾越总兵蒋宗汉口出恶言,随后沿途收集情报,在云南腾冲绘测地图。马嘉理的举动激起了腾冲人民的反对,腾冲地方官员将他护送出境。

马嘉里于1875年1月17日到达缅甸八莫与柏朗等人会齐。1875年2月6日,马嘉里从八莫取道云南的芒允,开始向中国边境进发。英国武装探险队行至中国境内红蚌河边,得知边区军民已有联合抗击准备,马嘉里便自告奋勇带几个随从前往探路,柏朗率部队跟随在后面。英军的这一切举措激怒了岑毓英,岑毓英命令腾越左营都司李珍国在途中伏兵截杀马嘉理,李国珍故意放过马嘉里,却切断了他与柏朗的联系。

马嘉里2月14日晚上行至芒允时,留宿在一座寺庙中;但是当他在2月16日返回去迎接柏郎的途中,受到了当地官兵和景颇族群众的阻拦,马嘉里当场开枪打死了一个人,从而激起了景颇族当地人民的愤怒,杀死了马嘉里一行人中的4个,弃尸于户宋河中。此后,参加战斗的景颇族群众增加到了6000多人,乘势将柏朗率领的英军包围起来。柏朗纵火烧山,乘烟雾弥漫逃脱,退出了中国边境,他在逃出中国边境以后才知道了马嘉里已经死去的消息,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马嘉理事件”。

此后,在英国公使的高压态势下,大清政府作出了妥协的第一步:先派遣由60岁的老绅士郭嵩焘带领的使团,赴英国道歉。与此同时,大清政府请求其“英国朋友”赫德出面斡旋,恢复与威妥玛的谈判。威妥玛表示不愿意再谈判,但赫德提醒他说:如果你坚持不谈,那个郭嵩焘单独去伦敦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谈妥了,那么,你连邀功请赏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样,威妥玛终于同意:与李鸿章在烟台谈判。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谈判,大清皇帝由同治换成了光绪,李鸿章与威妥玛谈成了《中英烟台条约》。这个条约的签字时间是1876年9月13日。这个条约的签字,意味着马嘉理事件的终结。

这是个什么条约呢?条约约定:派遣使团赴英国道歉;向死者家属赔偿20万两;应制定大清政府与外国外交官交往的礼节;在大清境内新开辟4个通商口岸,在通商口岸豁免厘金税。

这一条约的签字时间虽然是1876年,可英国政府直到10年后的1885年才批准同意,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有一条:经过一年多时间谈成的这个条约,用英国人自己的话说:“这个条件既不明确,也不实用,毫无意义,简直一堆片言赘语而已。”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