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打不过你的军队 我就杀你的使臣
2008年07月31日 10:12书摘 】 【打印

1860年8月1日的第二波入侵,英法联军选择了前次僧格林沁给他们规定的北塘路线。有备而来的侵略者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先进的战术,夺取了津门海防。直隶提督乐善战死于大沽口北炮台。

连侵略者也不得不哀叹,“ 鞑靼人, 帝国的最好的军队还想抵抗并寸土不让地保卫领土”。“鞑靼守军打得非常积极,非常勇敢,甚至在法军深入炮台内部后,他们还继续进行抵抗”,“在炮台内找到了……成千具鞑靼人的尸体”。

这次僧格林沁一败于津门。他成了咸丰的替罪羊, 被“ 夺三眼花翎,褫领侍卫内大臣及都统”。

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和万名步兵, 退守通州张家湾——八里桥一线,准备再战。奈何上头见形势不对,执意议和。初,议和破裂,联军紧逼北京。怡亲王载垣等到僧格林沁军驻地通州与英法谈判。经过四天的反复辩论,在中国方面几乎完全接受了联军代表巴夏礼等人提出的条件后,谈判碰到了中方坚持的体制问题:英国人提出进京向中国皇帝亲递国书。载垣认为“此事关系国体,万难允许”。

中国当时礼制所限, 洋人必须按照贡使模式进京并须向皇帝跪拜。巴夏礼执意不肯:“ 我非中国之臣, 怎能解袍跪拜?” 清廷乃训令:“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可许可。”对方坚持不让步。

巴夏礼此人早就为清政府记恨。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的“亚罗号事件”即是此人导演。继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自杀于印度加尔各答)任两广总督的黄宗汉曾经上奏咸丰帝说:“天生巴夏礼,所以祸粤也。不去巴夷,粤难未已。”所以,咸丰帝一定记得这个侵略头子。这回送上门来,看尔如何逃脱!

所以,在通州谈判前的9月14日,咸丰皇帝在给钦差大臣载垣的谕旨中,明确地表示:

“ 巴夏礼、威妥玛等系(该夷) 谋主, 闻明常亦暗随在内, 即著将各该夷及随从等,羁留在通,毋令折回,以杜奸计。他日战后议抚,再行放还。若不能羁禁巴夏礼等,令其全数回河西务,亦无不可。断不准去留任意,有碍战局。”

于是有了载垣令僧格林沁扣留巴夏礼一行3 9 人的事件发生。事后载垣就有奏折说:“ 该夷巴夏礼能善用兵, 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但人质外交并未收到效果。巴夏礼并非统帅, 夷兵的战斗力也远远超过了朝廷的想象。清政府的计划全盘皆输。

英法联军发起进攻。僧格林沁败于张家湾,向八里桥撤退。

9月21日,僧格林沁再败于八里桥。八里桥在通惠河上,扼京东咽喉要道。

此役, 僧格林沁率本部马队穿插冲杀于敌南路与西路之间, 抗击英法联军。旋因联军西路一部抄袭僧格林沁军后路,僧格林沁遂撤队而逃。洋人记录了战争的惨烈:“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顶住了使之惨遭伤亡的强压火力……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次日, 咸丰携皇太子、两宫皇后、肃顺等大臣从圆明园启銮到热河作“木兰秋狝”,逃跑了。一个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訢。

僧格林沁被夺爵、职,只留钦差大臣一职。蒙古主力丧失殆尽。10月6日,圆明园被焚。此后,巴夏礼等8人被归还,英法联军代表多人被报复性杀害。(摘自《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晚清三十人》)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扬帆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