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图)

经常听人说,中国至今还没有收藏家——原因是现在的人们把艺术品完全当作投资的产品,“收”下了,“藏”不久,倒来倒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点像过去人们常说的“投机倒把分子”。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家?…

09:45

理学家提倡好女不嫁二夫的背后动机是什么?

宋明理学家这些哲人,为什么会这样关心“女人贞节”这种看起来和国家大事民生大事关系不大的事情;“从一而终”的观念提出,有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

09:24

江南国学史:诗性文化土壤中自然开放的花朵

编者按:国学本是北方文化的产物,也是以北方与中原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与学术的独特反映与表现形态。姜晓云:江南国学不仅是一个共时性的存在,更是一个历时性的存在,是兼收并蓄、不断叠加累积的历史产物。

15:17

毛泽东外孙女孔冬梅的一番话让我稍感意外

日前,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在广州举办《毛泽东箴言》读者见面会。希望那些不时在网上发布不合时宜的偏激言论的人能向孔冬梅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用时代的取向对待毛泽东思想。

14:18

500年前曾有一次全球化:伴随而来的是掠夺

在一本关于巴托洛海·德·拉斯卡萨斯神父的小册子里,讲述了这位西班牙教士神秘的业绩。正是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那些原来驶向欧洲的奴隶船开始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一个长达400多年的人间悲剧拉开了序幕。…

14:36

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少搞“倒贴金”

1949年以后国学这个词被冷却了几十年,这几年又开始提起并不断升温,有时还炒得挺热。下边我提几个问题: 一、如果国学以研究传统的东西为主,最好不要与现代的东西乱对应,少搞“倒贴金”……

11:58

一支重要力量:湖南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贡献

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率先走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道路的代表人物是湖南知识分子邓中夏和罗章龙。

11:35

开明王朝为何徙治成都?是开明五世还是九世?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的记载,而联系前文所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这应是开明王朝第九代国王时发生的事情。

11:09

趣闻: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下海”又在哪里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毛泽东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泽东说:“应该有。”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

10:54

薛涌:高工资才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所含的东莞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最近15年来东莞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速不足5%,超两成在莞农民工收入仅千元以下。即使从个体的市场理性行为来看,高工薪鼓励工人…

10:50

为何当今相信进化论的中国人远远多于欧美?

直到今天,相信进化论的中国人远远多于欧美,其实更准确地说,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这种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奉行丛林法则的思想,已经在150年更加文明和人道的社会里过时而残酷。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正是对其的…

10:20

黄帝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可汗?颛顼故地在阜新?

□黄帝的孙子、远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颛顼大帝是我省阜新人  11月20日上午,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阜新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 “艾荫范民族文化史学术成果研讨会”在阜新市迎宾馆举行。

15:06

450年的上海豫园 它的价值只是门票收入吗?

豫园管理处主任臧岭对记者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延续上海的文脉。时人将豫园与日涉园、露香园并称上海三大明代花园,称赞它“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三次浩劫之后,废园杂草丛生,乌雀乱飞,后来…

14:54

国学大讲堂:红颜不一定薄命 贤人也会后悔

人生经常会有后悔,多数人是后悔没有抓住机遇,难得的机遇丧失了,因此而后悔。而庄子选择的典故是一场大灾难,却意外地带来无比的幸福,后悔当时遇难时的哭泣。那一场灾难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16:09

周恩来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提倡秀才班子多读书

“多多读书,多多研究”,这是周恩来于1945年1月8日写给后来出任八路军高级参谋的王梓木信中的勉励之语。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周恩来还强调“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说,不要只读书本,更要重视“无字句处…

15:13

袁腾飞:会坚守老师的职业 现在出名是非正常

去年,网络上出现了几段幽默的中学历史课视频:一位平头发型的老师,用看似“劲爆”的方式为学生讲课,3个月内点击量就逾千万。今年7月,他应邀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两宋风云》,整体收视率竟超过易中天……

15:09

学者翻译名著连“庚子赔款”英文名都认不出

这都不难从尉迟酣《晚清民国佛教修行制度考》一书后面所附“英汉字汇引得”(Glossary Index)查到。同章第四节“分歧的焦点”第169到170页中提到,近代中国佛教界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佛教…

11:45

读历史怎么成了奢侈的事儿?这确实是奢侈品

历史书热销,书店里各种历史读物摆在最显要的推介位置上,被湮灭数十年的许多历史学家如吕思勉、钱穆等人的著作纷纷重新出版、当年明月的明朝系列受热捧……说明这种书好卖,读者的需求很大。

14:56

抗战时期中共减息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随着减息运动深入以及减息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有关清理旧债和回赎不动产中的币制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则。在乡村私人借贷陷于停滞的情势下,如何既能使穷苦农民因减租减息受益又能活跃农村借贷,成为摆在中共面前的…

14:44

从毛泽东的读史评论看“出主意,用干部”

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的谋断决策方式引起毛泽东的关注,这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诸葛亮为关羽定的方针是“北拒曹操,东联孙吴”,但关羽无论是…

10:13

学者新解:貂蝉只爱曹操 曹操依靠女人起家

中新网8月18日电日前,“四大名著”前沿学者汪宏华研究发现,《三国演义》中的美人计实由曹操幕后策划,与献刀计互为连环。一言以蔽之,高衙内并非真正喜欢林冲之妻,其用意只是离间高家与林冲的关系,为后面的…

08:58

香港文汇报:为何要关注美国人眼中的百年中国

奥巴马访华之后,给了中国人一次审视两国历史关系的机会,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感知到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方式,也会为我们研究自己的历史提供一种新视角。

16:46

党内民主传统开创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创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简称共产党,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列宁的党内民主实践,是完全遵循马恩在第一个共产党党章中规定的5点民主制原则的。

13:22

李斯的“以吏为师”:凭官阶决定对错的始祖

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家政策。把思想的传授权和裁决权交由吏来执行,为的就是在思想领域杜绝“异端”。李斯的“以吏为师”究竟如何实行,还需要细加考证,粗略说来,大致有三:  …

12:03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六大行政区的历史原因

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我国曾在省以上设置过大行政区建制,中央人民政府授权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对其所辖的省市区实施领导和监督。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控制了东北、华北、中原地区,并重…

10:28

日韩中三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之比较

笔者曾经有机会参加了由日本方面主办的日韩中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第一次与日本、韩国的同行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也是第一次对这两个近邻国家的世界古代史研究状况有所了解。中国也有一些很有特色的研究中心,如…

14:23

韩国从未刮“汉风” 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贫瘠

文中还提到,在韩流横扫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时,很多韩国文化学者兴奋地认为,这证明中国现代文化是相当贫瘠落后的。既然如此,韩国也应该打开这扇窗户,让更多的韩国民众多了解一些发展中的中国,而不要一味抱怨“…

11:45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准确地说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总结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标志着近代…

09:42

毛泽东对孔子为何早年极崇信晚年却全盘批判

当然,成为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不是全盘否定孔子的,对孔夫子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东西,他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58年5月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青年人胜过老年人时,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

08:20

“人吃人”考辨:欧洲史上食人远比中国普遍

笔者以前撰文时,曾引述人类学家的话:“猪肉之味近人肉”,猪肉因此成为非素食人类之至爱。这些“牲”显然已是家畜;传《周礼》成书于公元前三四十年间,可见饲养家畜有悠久历史,食人肉便无必要。

10:41

毛泽东论断“我们是孙中山先生事业的继承者”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史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渊源关系,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表达过类似“我们是孙中山先生事业的继承者”这样的观点。正是基于这样事实,中国共产党人不论在革命过…

14:00

林语堂:孔子与老子的会谈都说了些什么?

这是庄子虚构的故事,他本人也承认自己的作品中,十之八九都是寓言。他详述哲学思想的方法,往往是以历史上、传说中,或自己虚构的人物为主,不时为这些主角安插谈话的机会。

09:22

袁腾飞称不看历史剧 因一分钟一个错误受不了

不看电视不上网,只看书和听京剧。“我不看电视,尤其是历史剧。一分钟一个错误太让人受不了了。我曾经给电视报写过一份纠错的信,但人家根本不听我的。”

14:42

为《四书大全》辩:非“上欺朝廷 下诳士子”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等纂修《五经、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次年编成,随后颁之学宫,影响巨大。《四书大全》在明代被悬为功令,据《明史·选举…

13:58

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几种解释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前所述,孔子反对作俑,原因有二,一为像人,为不仁,不仁则残忍;二为浪费,浪费则不恤下民,有损后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应该可以这样解释:现在你们这…

13:43

汉学家施舟人:希望全世界共同朗诵《诗经》

欧洲著名汉学家施舟人14日晚在北京接受“中国因你而美丽”奖项时表示,世界非常需要中国文化。希望在不太久的将来,全世界就会认识中国的《五经》,我们就可以四海之内一起朗诵《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13:02

明清十大商帮为何只有宁波商帮实现成功转型

宁波商帮转型成功的原因是他们始终是“草根商人”,没有依靠“官商结合”。在封建社会中,政府控制着资源,经济是有权而兴,无权而衰的权力经济。

09:49

毛泽东也讲节育:“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站不住

1967年,此时中央已经明确表示支持节育,与“批马寅初”浪潮无关;对人口增长直接施加影响的是人口政策,而不是人口理论,当时的人口政策并没有因“批马寅初”而改变,更没有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人口增长有惯…

14:54

鲁迅研究在韩国:在韩国最黑暗的时代引发共鸣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在东亚也十分有名。此后,随着《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伤逝》、《故乡》的相继翻译,韩国人逐渐了解了鲁迅。鲁迅的思想和文化精神在韩国的影响甚大,使得日本开始对其产生了警惕。

14:39

为什么明朝覆灭不可避免?晚明病态政治的必然

不少人对明代的灭亡怨天尤人,耿耿于怀。殊不知,正是晚明盛行的病态政治、赋役苛扰与民心的丧失决定了明代的覆灭乃是历史的必然。

10:55